我曾经以为一个人如果不出名或者没做出什么特别牛逼叉叉的事,你说话或者发表文字是没人关注也没人认可的。后来觉得,如果你连这最基本的权利都不想去履行,那你又是凭什么证明自己的话没人在听。
现在的人。或者你身边的人真心能静静坐下来阅读一本书的你能说出一两个吗?甚至是刷完一篇完整的微博,一条消息都是匆匆阅读。是的,我们有点浮躁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高考后好像觉得是脱离了书的魔爪,我们用撕书、撒书、埋书,卖书的方式表示自己再也不想见到它。好像是告别一段使你受伤害的感情一样大无畏的诀别。可是人毕竟是凡夫俗子啊!我们总会落寞,孤单,无助又或者迷茫。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属于人最高级的需要,物质满足了我们的基础需要,却帮助不了我们到达那个金字塔的顶峰。这时的你,望洋兴叹。遥遥无助。想发泄。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工作上,花在网上需找精神或者信念的依托。却被那种像潮水一样不断涌来的信息流,冲得飘摇。真的,这个时候,你真的需要静静停下来,找本书来读。
遥记得,去年五月,我交往一个对象。那个时候自己刚换了工作,没想到能遇到一个高中同桌的同学。因为高二文理科分班,原来我们也是同一个班级。后来他在文科班待了两天想想还是回去理科吧。于是就这样错过了。交往几个,那么短的一个月留下的记忆却是美好的。记得有一次,他骑摩托车带我出去兜风,问我,你最近读什么书。我自以为毕业后自己还能保持一年一两本的阅读量还是可以的,可是那时候我却突然词穷了,我忘了我最喜欢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忘了那个墨尔本的卢思浩,忘了女性的榜样杨澜。。。不是说我回答不出这些作家或者作品,只是在他面前我那冰山小角真的不算是读书啊,他说他每年都会双十一买20本书。那种感觉就好像我初中读田晓菲的作品《十三岁的际遇》有段描写她在北大和舍友夜聊,有一个女孩却突然呜咽地说:“你们知道那么多,而我却什么都不懂。。。。。。”我不知道那时候的男友有没有阅读完这些书,或者他买了只是摆设。可是这些都不重要了。后来他也只能无奈地对我说:“我怎么觉得你没有爱好啊?!”“我。。。”
慢慢地我开始找书。电脑上的浏览记录可以证明我把自己心灵之家从某宝网搬到当当网哈。从刚开始的网站上的推荐阅读,销售量排名前十的先看,到后来自己慢慢积累自己喜欢的作家:同龄的卢思浩、杨曦文、李筱懿,又或者当代的张爱玲、林微因、杨绛等。我也逐渐能说出一些作家或者作品,吸收别人的想法或者认同或内化成自己的观点。那个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改变了什么,或者得到了什么
如果,有人问我,读书有用吗?我一定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没用!1、我怕你阅读的书比我多了,你成长了。大实话,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心虚啊~2、我们经常去向前辈取经或者让他指点一下,But!这个问题要么是个屁的问题要么就是个高深的问题。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要不要做一件事,也没去摸索下行规,你就来问有没有,是不是,能不能这种命题式的问题,真的让人觉得浪费money 浪费time 啊!这就好比最近我要报考心理咨询师,我也知道朋友圈有几个人有考,我小心翼翼拟好了我的问题,再慎重挑选一两个简单问了一下,真心不能问太多啊!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也许就是这个道题吧。
文字的力量在哪里!我们常说要么阅读要么健身,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必须在路上。如果你急于求成,如果你连安静一小时不看手机做不到,如果你觉得你每天的日子真的是忙透了,我奉劝你千万不要阅读!也许你就加入肯德基阅读无用论嘉年华了。你问我知道吗?我也不知道啊,我从一年阅读两本到现在半年十几本,才不到两年啊,我也找啊,也在等,等着有一天文字赋予我新的力量和活力。让我明白,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依次重视士农工商,但是依旧能够成为强国大国!
范冰冰说过:她不嫁富豪,她就是富豪啊!我一直希望自己有一天买了很多好书读了很多好文章,我也可以自豪在朋友圈炫耀:我就是当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