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比的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
写在前面,温馨提示
我分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学习后的个人体会,一部分是我听课后内化的全书的要点导图。(导图的阅读顺序,从右上角一点钟方向顺时针,先看主干,再顺着把二级三级等分支看完。一般我的导图是整合总结过,和原书目录不太一样。)
做导图的目的是,把重点总结和梳理出来,帮助我们梳理全局的思路和框架,便于我们去整理把握方向,更有利于实践。
因为这些都是需要深度的,掌握分析,并且实践中运用的书,而不是一些小说或者一些其他的我们可以看快速阅读的书,这些属于工具类的书,需要细读。而现实中,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回听,每次听书至少需要45分钟,只能把握一些碎片,看书需要的更久。
所以,我在一小时的听课时间内同步做出导图,并且每天只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回顾导图就可以掌握整体全局,有利于实践运用。而且,利用导图,我们只需要在细节的地方,或者不太理解的地方再去有针对性的回听一下。更节约时间。
第1次《正面管教》
学习收获。
内容干货特别多,也有很多实际生活的接地气的分析连接。
听课后我想分享自己体会最深的两点。
第一点。就是关于孩子的两种能力,我们大人的误解。
他的感知能力特别强,但是他的解读能力特别弱,这是印象最深的,也是现在普遍最突出的二宝的问题。
我们在对二宝的悉心呵护的时候,我们认为大宝他知道,他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被对待的。
但其实大宝解读的是,只有通过像二宝的哭闹,不听话,尿床,没有自理能力等,才能引起大人的关注和关爱,所以他的解读就是这样,他并不真正的了解宝宝成长的过程。
我家大宝虽然已经很大了,但是同样也会存在这种情况,当我对二宝温柔的说话,跟他却像大人一样说话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很不舒服,因为我们有了二宝之后就很自然的把大宝放到了一个,你应该懂事,你应该帮助大人干活,把他从以前被呵护的这样的一个地位变成了一个和我们大人分担家务,这样的一个地位身份的转换导致孩子有很多的不适应,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非常有感触的。
我们误认为他能够懂得,但其实他不懂,而且他的解读能力非常的差,他经常对我们大人的行为,解读产生错误。
第2点收获就是关于逻辑结果和自然结果。
我们很多家长习惯于用承担逻辑后果来作为孩子提升孩子能力的方法,其实是不对的,什么叫逻辑后果呢?
比如说我们要求,孩子如果考上班级前三名就带他出去旅游,考不上,就要承担不去旅游这样的后果,那考试成绩和旅游之间是不存在用逻辑关系的,只是我们人为的给它增加了一个逻辑关系,那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用承担这种逻辑后果这样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最终孩子感受不到我们的爱,感受的只是我们和他之间的这种条件交换关系。
只有对自然后果承担责任,我们才能作为对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说我们提醒他很多次要带便当盒,但是他依然没带,那他就要承担挨饿的结果。不在变化和和挨饿之间是存在着自然结果的。只有这样子的交流方式才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原文精华导图
第二次课《不吼不叫》
个人收获
你说的话孩子听得懂吗?
如果孩子犯错了,你要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但首先,更要清楚地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样。
“不要扔沙子,弄到别人眼睛会痛”就比“要听话,不听话的是坏孩子,我已经告诉过你,你知道扔沙子不好”好得多。记得一次给一个指令,一次说太多事,孩子很容易忘记你的需求。还要慢一点,用你最大的耐心说。
~说话要简短具体!
“我觉得头痛,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我很高兴你玩的开心,但是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去吧。”
一个简单的公式:“我的感受是X,因为你做了Y,所以,请你做Z。”它能帮你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你理解孩子的处境。
~正确表达我和你!
这是一本慈悲的书~
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
原书精华导图
第三次课《童年的秘密》。
对我印象最深的三点。
第一,儿童的敏感期。
我们可能希望通过外部的一些辅助和环境来刺激到孩子的一些学习,但其实他们自己内在对自己有独特的感知力和敏感性。
其中举了一个例子,蝴蝶的幼虫需要吃嫩叶,在很小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去辨别哪些是嫩叶的,但是它可以朝着光线最强的方向去爬,因为在树枝顶端光线最亮的地方的就是最嫩的叶子。
那我们的婴儿其实也是一样,他有的本能的敏感期,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要过多的施加外部的环境,要更多给予他自我的内部构建和认知学习的过程,。
第二点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秩序感。
我从来不知道,婴儿生病,哭闹和叫喊会因为环境的秩序被打乱或者日常自己的习惯方式被打乱,这一点对我触动非常的大。
由于我一直践行时间管理和断舍离,所以我们家的物品比较少,而且摆放都是要物归原位的,所以我一直在引导她用过的东西会放回原处,所以我们家宝宝从来不会无端大喊和哭闹,除非困了,饿了,病了,我想可能跟这个这秩序感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点印象最深的就是,心理健康的孩子他的身体就会比较健康,我们不用过多的给他吃东西,担心他睡得不够,也不用刻意锻炼跑步等,只要他特别的开心,他的身体就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这一点我在我们的二宝身上也是得到了一个验证,她每天都哈哈笑,在各种探索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大人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所以这一块儿,她健康状态还不错。
原书精华导图
对于全身心陪伴宝宝的我来说,晚上10点之后才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被宝宝打断了三次,在哄她的时候真的想躺在床上不起来,可是还是坚持爬起来,完成了今天的学习,收获满满!
不超过24点休息,这是我的底线!
打卡学习,我为自己点赞!
第四次课《关键期关键帮助》
认真学习完毕,很受启发。我也发现了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家宝宝现在就是非常喜欢洗手,用洗手液,每一次就要主动的去洗,,而我一般就会给她洗干净之后就会匆匆的把她抱走了。
这这本书里面告诉我,你应该最好的办法是给她一块肥皂,让她玩个够,她更多的是感知和体验,而不是在于肥皂的功能。
第二,就是我也给我家宝宝买过叫叫鞋,一走一一叫的,我以为她很喜欢,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更好的声音刺。但其实这本书告诉我们,她的腿在体验过程中被这个声音所干扰,就没有办法更多的体验到脚和腿所带来的对世界体验!
第三,对于幼小衔接,我以前也是持一个中立的态度。
我个人认为孩子其实没有必要去提前学习那么多知识和文字,因为现在幼小衔接宣传的都是提前学习书本,语文英语数学,不然上学跟不上。
学习了这本书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幼儿衔接,我们要了解到,其实对孩子进行知识性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的,而对孩子进行小学的生活模式及学习模式的预先熟悉是有必要的,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要一定要注意在幼小衔接的机构选择上进行有效的甄别。如果没有这样的幼儿园研究机构,我们就要自己提前对孩子进行上学的性生活模式和学习模式的预先熟悉。
原书精华导图
第五次课《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这本书学习后印象最深的两点!
第一点
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往往比孩子问题更多,所以我们要减少自己的压力,花些时间来做减缓自身压力的事:锻炼身体、看电影、爱你的伴侣。我们的状态会变得更好,我们能够放松,孩子的叛逆才会减轻。父母对一个孩子的行为、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
所以,关照好我们自己,才是对孩子负责的方式。
这一点在我家儿子当时我就表现得我非常的焦虑,后来也是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发现当我的心态调整好了,他的叛逆真的就减少了很多,我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接纳他的叛逆,用平和的眼光去像看待邻家孩子一样去看待他的行为,发现有很多行为并不是那也特别难以接受的。
第二点就是,我们一定要借助于家人的力量,获得家人支持。
在这里面我当时就是获取了我家老公的支持。但其实获取支持也很难的。
因为家里的管教一直是妈妈为主,所以爸爸参与进来,他可能会脾气更加暴躁,所以也采用了很多的技巧,包括去哄爸爸,把他的地位抬高,把他的形象和能力夸大,对他的包容和耐心及时的肯定等。
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也处于一种两面夹击的状态,一面是叛逆的儿子,一面是脾气点火就着,两步不见效就失去耐心总想放弃的老公,还要去哄他来帮助我。
原书精华导图
这本书有很多具体的步骤和参照的细节,我需要下一步还需要做一个详细的分图导图来进行补充。
第六次课《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昨晚做了一张关于如何引导小婴儿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导图,时间已经到了11点,所以就没有完成当天的听课,今天中午哄睡了宝宝之后已经2点多了,于是坐在桌前开始今天听课,半路又被宝宝打扰了两次,现在终于完成了昨天的听课任务。
今天这本书我印象特别深的有三点。
第一,就是关于如何解决玩具被抢的问题,如何告知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分享,我们大多数家长确实是,要么数123让孩子立刻归还,要么就是贿赂孩子,我们不要我,们再去买一个,或者我们强行把玩具从自己孩子手中抢过去给别的孩子玩,我们并不并没有真正交给孩子分享,而只是教会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分享,其实就是让自己不愉快,所以他们就更加不喜欢分享。
第二点,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我们在遇到孩子有矛盾的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下结论,和给他们方法,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解决。
一定要有个仪式感,就是拿出纸和笔,把他们所有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且把他们能够想到的方法记录下来,并且当我们用这些方法真正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之后,要给到孩子一个总结性的告知,告知他们这种行为,就叫做分享,就叫做宽容,就叫做协调……从而让他们能够用很规范的语言来定义自己解决问题的行为。
第三点,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在这里面的一些词汇的游戏,一些连词关联词。
比如,用如果那么,可能或许,为什么,因为,等等这样的连词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解释,引导和造句训练,对于他们的联想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事物的后果的分析,判断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所以我准备把这些关联词大大写下来,贴在我家的冰箱上和墙上。
原书精华导图
第七次课《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这本书给我收获最深的三点。
第一点是,和昨天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相似之处,在解决问题上的方式上,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反应情感,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或者他的某种行为,需要我们去强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准确语言描述,并且及时的跟进。比如说,孩子弹钢琴,他不太经常谈,但是偶尔会有一次去主动谈两下,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去对他进行肯定并且告诉他,你的这种行为就叫做坚持,让他明白,坚持本身也是一种乐趣,这样的话就会爱上坚持这件事情。
第二点收获,这本书整个强调的就是,在情感方面的引导,特别重要的就是是对孩子的感受,我们不能轻视和轻易的低估和否定,比如说孩子摔倒了,我们不应该轻易的否定他,不疼,不哭,快站起来,你是不是男子汉!
而应该立刻跑过去关注他的状态,询问他的感受,并且对他进行合理化的建议,比如说是不是跑的太快了,是不是鞋子不合适,是不是在跑步的时候回头了等等给他一些正确的建议!
第3点收获就是,在我家大宝的小的时候我也曾经采用小贴纸或者小玩具等,讲起来作为他有好的表现的时候的奖励,现在反思确实这样的贿赂型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他会缺乏内在的动力,也缺乏做某件事情的乐趣,而更多的依赖于外部的激励,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幸好这种方式我采取的并不很多。而且我们偶尔会采用消极后果来作为对孩子的惩罚,比如说做错了某件事不去看动画片,不好好吃饭,不能能出去玩等等,都是非直接后果的惩罚方式,现在看来真的都是错误的。
这里面再次强调了《正面管教》《不好不叫》里关于逻辑后果和自然后果的重要性区别!
原书精华导图
第八次课《不管教的勇气》
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三点。
第一点,就是对于考生优待。
我们很多家长会对考生进行一个特殊的优待,包括学校家长都会在考生这里做很多很多刻意的强化,其实这里面只会给孩子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让他认为学习这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不会做长期的持续。
第二点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对于表扬的方式。
我们经常会在很多公共场合对孩子说宝贝真棒,不乱扔垃圾,宝贝真棒,不大声说话!我也经常这样。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对他说声谢谢,谢谢他保持了环境的卫生,谢谢他保持了公共场所场所的安静。
说谢谢,会让他体验到奉献社会的这种奉献感。而说真棒,只是让他更加依赖于表扬,而没有表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情,会让它缺乏内驱力和动力。
第三点,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其中有两句话。
1,所有教育的前提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2,唠叨只会让孩子,知道错也不会去改。
3,骂孩子既让家长有自我优越感,又显得自己非常负责任,但对于孩子教育是没有任何帮助。
原书精华导图
第九次课《原生家庭》
印象最深的三点。
第一,因为有了女儿,所以现在特别关注女生的问题,这里面最影响最深的第一个例子就是一个17岁的女孩未婚先孕,被父母反复责备,影响终身。我一直在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办?可能我们都会掉入一个怪圈,就是首先想到自己的面子和周围的眼光。而更多的去忽略孩子本身的感受,作为一个妈妈,我想我应该在这块去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孩子有了这样的问题,首先一定是父母在前期的教育中失职,而且孩子真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应该不能永远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做伤害孩子的事情,在孩子最无力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真正的为她考虑。
印象最深的第2点就是,关于身体虐待中的例子,这个教授在外对人很和善而在家里暴打自己几岁的女儿却丝毫不手软,所以这让我反思到我们人的两面性,我们经常会从一个表面去界定某一个人,而忽略掉他背后的一些隐性的因素,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择偶还是为孩子选择老师,我都会更多的关注到他在家庭中的表现,而不是看他获得的一些证书,或者在外人口碑中的一些形象。这个例子就更加验证了我在选人上的自我的见解是非常正确的。
收获的第3点就是,对家人的和解上要少一些反应,多些回应。这里面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反对他的父母来和自己居住。在这个环节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对话,一种是激烈的反应,为自己争辩,而另一种只是在阐述自己的感受,做出回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被父母的言语所激怒,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去做回应,其实也是我们自我的成长。
这一点我在以前的生活中对待父母,有过反应也有过回应,但是随着我现在年龄的成长,我觉得回应的机会更多。我认为持续的学习,令我更能够平和的接纳父母的语言和行为,并且能够正确的去理解他们,但是又能够坚持自我的独立。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次课《热锅上的家庭》
学习收获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家庭系统的问题,甚至是几代家庭的模式产生的问题。
故事中从大女儿以及的儿子的问题最后发现夫妻双方以及夫妻双方的父母,对他们成长的影响,抽丝剥茧发现,一个表象是逆反女儿的问题,背后却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
这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一点,一个女人,在难过的时候,不要抱着靠枕哭,要抱着自己哭,告诉自己你还有你自己,这是自我疗愈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将我们的重心从他人身上转移到自我世界上,从而会更多的通过自我的能力提升,而获得更多的价值感。
第二点收获就是,很多看似表面的问题,其实背后都有复杂的原因,我们绝对不能用一个简单的一二三的方法就能够解决根源性的问题。
第三点收获就是,家庭人际关系,如果出现问题,他一定不是某个成员造成的,某个成员出现问题也一定是和家庭系统有关。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一次课《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总结三点我的收获
一,这本书让我再次意识到父亲的重要性,无论是对社会的问题,还是孩子自我的情感上,父亲的缺失都是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父亲的地位也是母亲不可替代的,它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无条件的爱价值观,更能够令孩子热爱学习,拥有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收获二,在现在社会都很忙碌的情况下,其实父亲也是可以利用短暂的时间来高质量陪伴,从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不要边玩手机边看电视,或者和孩子共同娱乐(玩游戏,看动画片),这样来陪伴孩子的方式是非常不正确的。
收获三,原来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把家庭和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比如卢卡申科参加中国的阅兵式,也带着儿子。
成功人士并不是一定要把家庭和工作隔离开,更不是他在工作的时候怕被家人打扰。
因为你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的那种耐心,包容度和乐观积极的精神,会让你在处理工作中人际关系上,更加的容忍,更有方法,而且更加和善。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二次课《母爱的羁绊》
印象最深的3点。
第1点就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自恋型母亲的表现,她会以自己的身心疾病痛苦来操纵自己的孩子,经常会说自己这里疼那里不舒服,然后带着满世界看病,其实就是索要陪伴,这一点在我的身边是比较常见的,我以前不太清楚这是什么原因,今天明白了,这是自恋型母亲的表现。
第2点就是关于另一类自恋型母亲,成就导向型的母亲。我真的见过很多特别焦虑的家长,带着孩子学习各种辅导班,也经常会显得自己对孩子很负责,好像把孩子的时间填的很慢,就是非常负责的表现,其实她们只是自恋型的母亲,希望通过孩子成功,孩子拥有权利以及孩子的才华来满足自我的幻想,根本就是无视孩子的感受。
第3点收获就是如何建立自我爱的系统,我们不要把母亲那里传承过来的这种人格在传递到下一代孩子身上,不能用这样的方式继续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品格而不是成就,关注孩子的情感,而不是指导他怎么去做,关注孩子是否快乐,而不是关注她是否穿的很漂亮。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对母亲的成长我们要更多的感谢,这里我也非常有体会,我的妈妈不算典型自恋型母亲,但是也有一些特质,所以在小的时候我也非常不自信。
我是在14岁的时候就非常有意识的去关注亲子教育的问题,很早以前,我真的对母亲有很多抱怨,因为我通过学习,发现是她影响了我很多性格。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持续,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更加通过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持续反馈和自我成长,更好的进行自我疗愈。我发现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与母亲相处。
以前我总觉得很多事情很难对妈妈说谢谢,但是当我真心去感谢她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妈妈也逐渐改变。
感恩我的父亲母亲,无论家里当时条件多困难户都想办法让我们读书,给了我现在这样终身学习成长的机会,更爱自己,更爱家人,更爱孩子!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三课《自尊》
这本书在听的时候感觉很通俗易懂,句句戳心,但是在总结分析概括的时候其实还是很难的。
我的收获如下~
1,影响自尊的核心因素其实来自于自己的心态,而不是外在的环境,它和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的实践能力有最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只听书而没有实践,那其实这个书的意义也并不大。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何防止认知扭曲,如何防止病态的价值观,如何正确的自我评价。这些对于自尊体系的建立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书中,从这些方面都介绍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且介绍了解决的办法,所以我觉得还是非常受益的。
2,印象特别深的一点就是我们家长很容易对孩子的品行和需求以及行为上纲上线,和道德品质挂钩。比如说孩子偶尔拿钱,这个行为他只是可能想用钱买些东西,但是我们可能就会把它定义为偷东西这样的一个道德品质问题,从而让孩子对自己建立一个非常糟糕的自尊体系。
我们在对孩子引导的时候,其实就去指责他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了解他的目的,从这个方面引导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给他扣一顶帽子,贴一个标签,这样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3,第3点收获就是关于自尊体系的实践能力,我们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所需,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评估,这个步骤非常的完善,我们要制定4个长期目标,4个中期目标,4个短期目标,并且根据渴望程度,成本以及阻力对它们进行加分减分,从而进行整体的评级。最后,当我们确定目标,我们要把它具体化,从内容,时间,地点,任务,步骤,每一个细节来进行具体化,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去实践我们的目标达成和计划,从而在实践能力的目标 达成上更多的提升我们的自尊水平。
因为现实生活中4岁以前孩子自身体系是父母建立的,但是之后自尊体系因素有很多。比如,成人后,你很难说,一个人他是因为成功才有更多的自尊,还是因为拥有了自尊,才更容易的成功!所以让自己更多的达成目标,有利于自己自身水平的提高!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次课《感受爱》
这本书收获最大的三点。
第一就是,我们真正感受爱,靠语言无法给予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手机上包括自己的家人对孩子,我们经常会用微信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其实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孩子和家人真正感受到爱,我们应该更多通过非语言的线索,比如拥抱,牵手,凝视目光交流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多感受到彼此的爱。
回想我自己,大宝在家的这个暑假真的是这样,我们天天在一起,虽然有摩擦也有不愉快,但是彼此的感情却更近了,有很多时候我去刻意到他学校找他见面,虽然只待几个小时也没什么事,而不是在微信上跟他留言。这个时候反而感觉彼此更加真实,更加贴近。
第二点,当我们真正的压力失衡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学会和自己的压力和谐相处,真正去识别压力的来源,是习惯性的发火还是慢性压力的积累,抑或是以前未解决的压力现在的爆发,只有我们真正接纳压力,与它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用更好的方式去释放它。
第三,在我们感受爱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的对他人讲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指责。
这里面那个女孩和她的上司之间的误会,其实就是通过讲彼此感受的方式而疏通的。
其实在生活中也往往是这样,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首先会去更多的指责对方,这时候往往会使矛盾更加激化,但是当我们真实讲出自己的感受,既可以让自己压力得到释放,又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爱,并且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
比如现在的孩子都爱熬夜回家,大部分在家的时候也经常会晚睡,这个时候我就会他对他谈起我的感受,我会谈到我对他健康的担忧。所以他基本十二点都会休息。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五课《反脆弱》
学习收获
收获一~
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的,除了一些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我们是不可避免的,还有现代化的进程使得彼此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比如一场大雨就有可能导致北京城市的一个瘫痪,更何况生活中各种未知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去增强自己的反脆弱的能力。
收获二~
反脆弱,不是坚强,而且脆弱的反面。比如玻璃杯掉地上会摔碎,这是脆弱。纸团掉地上,维持原样,这是坚强。而乒乓球掉地上会弹起来,摔的越狠弹的越高,这是反脆弱。
反脆弱是从不确定事件中受益的能力。
收获三~
作为老师的我关注的孩子教育问题。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去对孩子的未来进行预设,希望他们按部就班,按照既定步骤尽量减少失误的去走自己的人生。比如一年级学什么课程,二年级学什么课程,初中学什么课程,高中学什么课程……认为好大学就是好人生,把生活的幸福固定为一种单一的模式或者单一的目标。
这样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观光化的生活,他对孩子的未来进行人为的干预太多,就失去了孩子,从一些随机的事件中,去挖取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机遇的机会,会缺少反脆弱的能力。
观光化的生活方式真的不可取,孩子们学习任何事情缺乏兴趣,走马观花,而且更加减少了生活的乐趣,探索的欲望和自我成就的能力!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六课《恰如其分的自尊》
学习收获
收获一,
自尊的影响因素,在成年前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学校的教育,他人的评价。比如外貌是否好,运动能力是否强,同辈是否欢迎,学习成绩是否优秀?进去群体生活之前,父母的教育尤其重要,这一点和前面的《关键期关键帮助》《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很多书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收获二,自尊的类型有高自尊,和低自尊。也有分别有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两种情况。
不能绝对的说高自尊好还是低自尊好,因为在任何一种自尊的情况下,他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成就,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只不过在自尊水平过低的情况下,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的疾患。而这里面提到了一些有关心理创伤的疾病,来源也是在小的时候,父母造成的。原生家庭中的一些父母的教育对孩子造成的长期的痛苦,从而否定自我有直接的关系。
收获三,非常受益的一点就是我们要首先客观清楚的认清自己,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提升自己的自尊。
这里面有一个四象限,就是通过自知,自不知,他知,他不知,分别结合为开放区,隐藏区,盲区,未知区四象限。
我们要尽可能的将未知区,隐藏区,盲区的内容转化为开放区,这样的话就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动力,避免我们的心理隐患,以及时刻保持探索热情。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七课《自卑与超越》
学习收获
收获一,自卑的来源,有对生命解读出现了偏差,以及童年的经验,家庭影响和学校的影响几方面。
这里面几点特别深的感触,就是童年的经验,比如说生理残疾,确实会带来强烈的自卑感,第2点就是母亲,如果对于孩子没有全身心的投入爱,在照顾他的过程中草草的应付,或者一边照顾他一边抱怨,那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同样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同时不会学会合作,第3点就是在学校的影响。更多的强调的是竞争而非合作,这样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也是极度不利的,因为竞争就会导致成绩的排名,就会导致不公正的一些待遇,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很多孩子的自卑。而合作更多的会让孩子们共同进步,产生共赢,产生更多的快乐。
收获2就是在,教师如何通过与学生的合作去建立链接,从而真正的去避免孩子的自卑,形成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孩子的人多,我们其实不应该去批评他的表象,而应该采用一些更好的办法,比如说全班开班会讨论,如果我们遇到难度的问题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我们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可以让全班同学受益。
在这里我也联想到我,对于孩子们问题的解决,其实也是这样的办法,比如有的孩子不爱举手回答问题,那我会说我们下面来轮流回答问题,逐一点名,叫每个同学回答,其实也是在给这个同学机会,但是由于每个同学我都叫到了,所以不会让这个孩子产生不自在感,通过回答问题的快乐体验,刺激他以后更加主动地来回答问题。
我想,之所以我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特别喜欢,应该也是我从很多小的细节上更多的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让一些自卑的小芽从他们的心里逐渐的去掉,从而感受到更多的被关注和学习的热情。
收获三,每一个犯罪分子都是懦夫,这一点对我来说真的是第一次全新的概念。原来每一个犯罪分子其实都是一个自卑者,他们在努力的追求卓越感,优越感,只不过他们追求的途径错误了,所以如果我们在面对犯罪分子能够击中他们的那份自卑,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对他人的贡献,与他人的合作当中,用正确的途径挽救他们的自卑情结,就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幸福感,从而避免更多犯罪的产生。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八课《次第花开》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原书精华导图
第十九课《人生效率手册》
入秋之后天气格外的热,在家里如果不开空调的话会大汗淋漓,但是开空调会令我很不舒服,我觉得突然想到了小区的花园的长椅,历时90分钟,将这读书学习完。突然间发现,虽然以前听过,但是今天又有新的收获,再次推荐给大家。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作者的母亲跟她说的,如果你不能够改造自己,那你就会被生活所改造!
希望每一个我们都能够有新的开始,有勇气去迎接新的自己!
还有一点非常大的收获,关于他们的亲子共读。在作者小的时候,虽然母亲是一个企业家,工作非常繁忙,但是她一定会在每天晚上6:00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然后7:00开始30分钟的全家阅读,最后用10分钟的时间做总结反馈。
作者很小的时候他们一起共读《史记》是每个人都拿一本书,三个人拿三本史记,用自己的方式标注笔记,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虽然作者的表达很幼稚,但是她从来没有被父母所否定,这一点对于她的成长来说真的有极大的帮助!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为她培养起来完整的自尊体系,所以作者的现在才会如此的自信和成功!
原书精华导图
第二十课《刻意练习》
分享给大家,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认为的具备天生能力,就能成功的天才,其实他们都是在关键的时期经过刻意的训练。
第二,刻意练习不是简单重复,不能简单认为1万小时就是大师。否则天天工作的门卫,一万小时早够了,为什么都没有成为杰出的保安?
要把1万小时和刻意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效果。
第三,所有杰出人物他们一定会经过4个阶段,第一产生兴趣,第二变得认真,第三全力投入,第四开拓创新!
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兴趣之后没有更加认真,更没有全力投入,所以更没有办法成为杰出的人!
最后一点,真正的刻意练习,一定要专注,有反馈和纠正,那么这就是我们学生要找导师的原因,也是我们孩子们要彼此有同伴学习的原因,因为无论有老师还是有与他共同学习的伙伴,他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及时反馈得到相应的纠正。同时,和同学交流,以教为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馈。
原书精华导图
第二十一课《终身成长》
是否拥有成长型思维,是拉开最初在同一起跑线上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对于父母和孩子的教育影响更大。
原书精华导图
我是兔兔老师,英国博赞思维导图TBLI授权认证讲师,智绘导图创始人
专注20年亲子教育经验,专注十年亲子思维导图实战经验,专注五年时间管理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