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给好友的回复中以玩笑的形式说道:“下次再想训斥孩子,可以试着先给自己一巴掌,是宁可挨这一巴掌也要训他,还是就此罢手。”
初时觉得好笑,仔细一想其实这个方法挺好的,不过可能会有两个疑问。
1、为什么孩子的错要由我们来承担?
我觉得可以这样想,正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才导致孩子出现了问题,将这一巴掌视为对自己教育方法失误的惩罚。
2、搧巴掌的做法是不有些过了?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请问,是挨一巴掌重要,还是子女的教育更重要。当然,若想换个方法也无妨,不过有时极端一点才更能让自己长记性。
下次当你想训斥孩子时,不妨试一试,免得过后把自己的肠子悔青。
我打算回去跟媳妇商量一下,当我下回再训孩子时,她可以无理由直接给我一巴掌。当然,她若同意,此法对她也同样适用。
二
前天晚上尝了一口睿哥的牛奶,以试试凉不凉,他唰地一下开始大哭,半天也不见停,口中还不停地说着“臭了,臭了,臭爸爸”。开始我还哄他,后来被他搞烦了就大声呵斥他。
之后我就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他突然停止了哭泣,开始模仿我的表情,模仿我的口气,我停止了呵斥,他也停止了模仿。
这是我第二次看见他这样。
之后我就反悔,觉得小孩子真可怜,只有挨熊的份。后悔之余我又猛地想到,会不会二十年、三十年过年,我俩来个角色互换,熊我的是他,挨熊的是我。
我自信不会把孩子教育成那样,但觉得这个想法也挺好。
今早见到妻对睿哥说“别烦我,一边呆着去”,我立马赶过去跟妻说“不要这样做,难道你不怕几十年后你找睿哥,他跟你说‘别烦我,一边呆着去’。”
妻听了后,先是一惊,接着大笑,并不再训斥。
三
有时,看着睿哥的脸,我会猛然感到一股陌生感。
虽然跟我有血缘关系,又长得像我,但却非另一个我。
还有他做的一些事,在我眼里是错事,而在他那里只是趣事。
我却为此要批评教育他,凭什么啊,因为我比他大?有血缘关系?
他若愿意,马路上随便找个人喊爹也行啊!
所以,不玩耍时我会试着以和一个成人沟通的坦诚态度与他交流,而不是在和孩子讲。
四
女人对孩子的爱往往较多,男人对孩子爱则显得较少。
但这并不表面女人就是对的,男人就是错的。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水自有她的柔媚,山也自有他的刚毅。
什么时候二者能调和好了,爱孩子的标准也就建立了。
当一方坚持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时,可笑的事情便发生了。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不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要始终把另一半放在首位。
可惜的是,看不清的人或看清了不去做的人不在少数。
五
《我的小狗斯齐普》是我上高中时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电影,看后至今都无法忘怀。如果说以后要给孩子养条狗,那这部电影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
之前我总觉得狗是个不错的玩伴,直到昨晚孩子入睡后,在我快速回顾该电影时,其中一句旁白似乎让我找到了理论答案。这句话是,“狗的一年相当于成人的七年,那么斯齐普在我还是孩子时,他就成年了。”
而《养育男孩》一书的作者说,男孩子在6至13岁,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偏于爱父亲;而从14岁到成年,则需要成熟男人的引导,并远离家庭生活。
显然,狗成了引导孩子的成年人。
试问,又有哪个成年人能像狗一样爱护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