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票时才突然发现自己跑错了影院,不禁感慨电影院居然还有各个分店啊,想都没想过。瞧瞧,看电影已然成为合肥市民消费最为普通的日常了。
百姓们休闲,专家们认真
我们用吃顿饭的心态看电影,专家们用票房评判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看完了《缝纫机乐队》和《追龙》,越发能体会为什么很多电影业内人士都在呼吁中国电影业的失败,诸如烂片票房常常很好,商业片才有市场,为什么烂片卖得往往比一些有深度有内涵有价值的电影要高,各种愤怒,抨击,哀叹等等。
看场电影对我们大多数百姓来说,更多时候是娱乐和轻松,很少会为了艺术欣赏,与价值观、判断能力等无关。
于我们而言,看电影,跟“吃顿饭”“唱K”这些消费的态度差不多,缓压而已。为了情怀或者其他原因去看场电影,应该是小部分,所以专家们用票房高低来评一部电影好坏,对电影本身不公平。
很多人只是花钱买开心
说一下观影感受,看《追龙》,片中但凡出现打斗场面,作为一名弱女子我自然没办法轻松起来。紧张,透过屏幕能感受到疼,甚至有些画面我不敢直视。而跛豪的妻子带孩子乘船来九龙,在船上被迫淹死的那个环节,一度让我难过得眼泪止不住往下淌,引得坐旁边一直笑得很开心的菇凉好奇地偷瞟我好几眼。
而《缝纫机乐队》,看的时候就很身心愉快。
我也很喜欢黄家驹,非常享受电影中乐队演奏的场景。
包袱不是新的,但是甩得响。那句“哎你是光头强吧?!“,那个画面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好笑。
你看看,感官上的对比,刺激和享受;情节上的对比,好笑和紧张,所以说如果你只是想找一种缓压方式,会选择哪部电影?评分上多么容易理解。
但如果要从内容上推荐,更加倾向于推荐《追龙》。
你看的电影里,有没有人性
《追龙》,可以再回去看一下九十年代的《五亿探长雷洛传》,值得看的电影。剧情可能因为时间的问题,压缩了一些内容,人物内心变换跳转得幅度有点大,雷洛破豪本来生死之交,很快因为钱财利益兄弟情出现裂隙。
跛豪之所以跛了,确实是因为救雷洛一命,自己付出了严重的代价。但雷洛也因此认跛豪为生死兄弟,承诺“一定不会这么算了“,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五亿探长的雷洛确实也分了一半财富给跛豪,跛豪从此走上富贵路,成为社会上层人士,不再是小人物。但他们也渐渐不拿对方当兄弟了。
跛豪恨雷洛,恨的原因是可惜了自己这条腿。他指着自己的腿问雷洛,自己是怎么瘸。作为观众的我都想上去回答这账算雷洛头上不公平。
但这就是人性的现实。
当一个人为别人付出了严重的代价,无论这个代价是不是不可控力而造成的后果,这个人都会算在“别人”的头上。换句话说,不管“别人“是不是只是间接,甚至只是一点瓜葛,但这个代价一旦形成,这个“别人“一辈子将永远背负着欠债,没法还。
人,不是圣人。人心讲情,不讲理。人性是阴暗的。
起初我认为没想要看《缝纫机乐队》,觉得这名字,太水了。看到朋友9月30日发的一个朋友圈,说“这片子要火,很欢乐!“。后来知道这水名字是源于母爱。
电影是大鹏的风格,也没跳出大鹏的风格。理想和金钱之间的博弈,
“钱可以解决99%的问题,还有1%的问题可以用更多更多的钱解决。标榜自己会初心不改,那是因为诱惑不够大。
我们为娱乐买单,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少有理想化的这种剧情。
在金钱面前,说转折立刻反转,人物也由黑变白。这些,现实生活中应该从程宫提着行李回到北京就没有了,而且他不会留下钱给胡亮,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电影里才会这样设计简单,表达我们理想中的样子,你想要故事发展成什么模样,那就以什么模样呈现。激情澎湃的场面,人物反转的欣慰,视觉感官的享受,像一个商品,你花钱,给你享受,来做个“马杀鸡“。仅此。
你若是纠结于剧情反转生硬,人物形象转折不合理等等N多细节,那就是白找自己不开心,没必要了。
这不是真实的人性,所以这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