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那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
翠翠孤寂地守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
《边城》就这样戛然而止,这篇荡漾着纯真与美好的文章最后竟以爱情悲剧结尾,傩送的未来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但,在我看来,他的一去不返已是板上钉钉。
把"傩"拆开,就是人,难。既然他已经选择了离开,又怎么会回来,何必回来呢?
傩送是个爱逃避的人,逃避着天保的死,也逃避着碾房和渡船。同时他还是一个极其重感情的人,这两点致命的拖住了他回城的步伐。这座边城和那个心爱的翠翠,会使他想起天保的死,勾起他内心的愧疚;面对父亲的反对,人言的纷纷,傩送根本承受不住这一切,逃避,离开,是他忘记这一切,解决这一切最好的方法。这样,至少,人生还能继续下去。
再者,边城人民隐藏在淳朴下千年的迷信观念。这种迷信痼疾,使得老船夫认定翠翠的不幸是天命,是注定重蹈她父母的悲剧;使顺顺把天保的死怪在翠翠和老船夫身上;更使傩送认为老船夫对天保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层层隔阂挡在傩送面前,爱情悲剧由他们一起造成。
另外,翠翠自身的性格也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爱情,是双方的,单单只一面的付出,另一面的不予理睬,终会使这份情变味。或许和翠翠的生长环境有关,她的优柔寡断,做事没有主见,令她从未主动回应过傩送的爱,因而他们的这份爱情,虽真切,但又不堪一击。
沈从文在《水云》里写过
“时间带走了一切,天上的虹或人间的梦,或失去了颜色,或改变了式样。即或你自以为有许多事尚好好保留在心上,可是,那个时间在你不大注意时,却把你的心变硬了,变钝了,变得连你自己也不大认识自己了。时间在改造一切,星宿的运行,昆虫的触角,你和人,同样都在时间下失去了固有的位置和形体。尤其是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人生可悯。”
傩送的离开,才是小说最顺理成章的发展,作者甚至在一开头写下的翠翠的身世,也是促使傩送离开的重要原因。私以为,这篇小说以他的远走结束是最有意境,最为震慑人心的。
也许傩送和翠翠能在梦里相会。
(沈从文在文末加了个也许明天就好会回来已经很友好了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