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暂时不谈语音和词义的联系性与差异性。主要谈词义与词性之间的关系。
【相关引述】「周祖谟」词必须具有的三要素:一定的语音形式。一定的意义内容,在语言构造中一定的功用。
【观点提要】词所表达的概念 即为其意义内容。词在语言构造中的功用即为其性能,也是语法上区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两种现象密切相连但不可混为一谈。
「词义和词性的联系性」意义上比较具体的词可以由意义断定性能。此类词的语言构造中的功用易确定。 意义上不是很明显的词可先从语言结构中认定用法,再明确其意义。 通常所谓的虚词(表关系的意义或说话的情态)往往在语言构造中才能明确其意义。
〈教学中的启发:从词义判断功用,从性能讲明概念,意义和用法结合。〉
词义和功用两要素不可等同。 现实中很多意义相近的词在语言构造中的功用并不一定相同。【充满(动词/后带宾语) 充足 充分(形容词) 文化(名词) 文明(名词/形容词)】
可见词汇上意义分析和语法上区分词类并非同一回事。词义上的同义词在语法方面并非同属一个词类,反之亦成立。
推出:不能根据两个词“意义虽相近”、“所表示的不是同一性的概念”,就“不能算是同义词”。 (就是说认为周的这种推论的前提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周祖谟」不同词类的词虽然意义近似,可未必就属于同义词。(张有反对意见)
「张世禄」不同词类的词,只要意义近似,也可以属于同义词。
✨论证:(*引述 周祖谟《讲话》) “光辉”、“辉煌”:同义词。前者名词,后者形容词。
置于句中比较用法,以判断二者表示的不是同一性概念。但二者仍为同义词。
其他例子又如 单音词的“弯”和双音词的“弯曲”。(都可做形容词,“弯”还可做名词和动词。)
✨结论:词汇中的同义词划分必须要根据意义之间的相近似或不近似断定,不必要根据语法方面是否归属同一词类。
词义和词性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
(词性的发展领先于词义)同义词还可以连在一起使用,构成复合词和成语。现今独立运用的词,和在复合结构或成语里的成分,词性不一定一样。
「例证」“幸灾乐祸” 中的“幸”和“乐”与独立运用的“幸”和“乐”词性不同但意义没有太大的变化。
词性在教学中对同义词教学的作用:
可根据同义词的词性来指明不同用法。(但是千万不能由此来作为划分判定同义词的关键因素。)
若:不是表示同一性概念的词不能算是同义词。即,词性不同的词不能算是同义词。极易造成误解:词汇上的同义词误作语法上同一性能的同类词。【即 将“弯”“弯曲”一组同义词中的“弯”都认为只具有某一词性而忽略了其所具有的其他词性】
会给教学带来纠缠不清的麻烦,因此必须将词性和词义加以区别。
️️「周祖谟」读完后认识到另一个事实:词是有类别的,分析词类不能不顾及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