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有些同学非常勤奋努力,很少看到休息放松的时刻,可成绩却是一般;工作以后,有些同事工作相当卖力,几乎是从不停歇,在各项事务之间游走奔波,却没有升职加薪的份。
这些很常见的事,可以有很多合理的理由——天分不如人家、运气不够好、不会溜须拍马等等。
努力并不会让你变得不一样
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教育:做人一定要努力。为什么?因为努力才会成功啊。
努力成了一个法宝,成了一种态度。学习不好,那就是懒,不勤奋、不用功。只要态度好,你可以随时勤奋起来,成绩也随之节节高升。
接下来,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成绩虽然有所进步,并没有如预期的那般飞速上升。肯定是还不够勤奋,可是身边却有一些比你玩得更多的人,把学习搞到了比你厉害很多的高度,让人很郁闷。而自己似乎始终停留在眼前的层面上,难有突破,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只是,繁忙地学习生活没有留给你太多思考怀疑的时间,在不明不白之中,继续奋力前行,把能用起来的时间都拿去学习,勤能补拙嘛。
并不是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花了大把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只是在重复,机械式地重复,并没有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重复是最简单的事情,但对自己并不会有什么帮助。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做的过程是很麻木的,依靠惯性向前滑行。
表面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忙起来,没那么焦虑了,也不用去面对真正的难题,当然,在这过程中什么也没学会。
每天很努力地工作,起早贪黑,周末节假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累得像条狗,回报却并没有多少,说好的“天道酬勤”呢?
每天花那么多的时间工作学习,究竟给自己带来多少收获?有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技能?明明可以懒的,非要把自己搞得很幸苦,值得吗?
连目标都没有,怎么努力
大学的时候,有很多人去考证,拿一堆的证书,说是可以为自己铺路,拥有更高的竞争力。真正踏出校门之后才明白,铺路?提高竞争力?似乎并没有。学那些只是为了考证,考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知识始终没有留存下来,没有知识作为支撑,证书也就失去了参考的意义。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目标都是很重要的。有目标,努力才有方向,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有了目标,才容易分辨出,哪些努力是需要的、值得的,哪些是没有必要、可以一略而过的。
与其漫无目的碰运气,不如成为猎手
工作中的事,并不像校园学习那般泾渭分明,有很多事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提升自己的职场技能,那什么是职场技能呢?太多了,随便一抓都可以算作职场技能。当你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目标时,会发现无从着手。即便开始各种学习,也是到处乱撞一番。撞对了,有所收获;撞错了,黯然归来。
如果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要做好PPT,就会很清晰:好的PPT有哪些要素?怎么学习这些要素?学完之后怎样去运用……
努力是需要方法的
40本书,你可以一股脑全部读完,不断重复读的动作就可以完成。真正的努力应该是这样:
1. 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目的是什么?
2. 这些书哪些是属于一类的?哪些是重复的?
3. 书中的哪些内容是需要重点阅读的?哪些是可以直接跳过的?
4. 自己对于书中的观点是怎样的看法?
5. 书中的这些知识对自己的帮助是什么,怎么样去运用?
带着思考的努力才是值得的,无谓的努力只是欺骗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