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
是那圆圆的明月 明月
是那潺潺的山泉 是那潺潺的山泉
是那潺潺的山泉 山泉
我像那戴着露珠的花瓣 花瓣
甜甜地把你把你依恋 依恋
一、风乍起,吹趋一池春水
2014年1月11晚22点27分,写完《感恩有你,让我们一路同行》,才出了一口气,让心平静了一些。彼时得到朋友报来消息,我们特级教师评选通过,进入公示阶段,已在省教育厅网站发布。我非常激动,不能入睡,重新从床上爬起来,把这些年的人和事滤了一遍,写下这篇感谢文章,好等有一天在庆祝大会上宣读。我感恩国家的好政策,感恩领导的提携,感恩同事的帮助,感恩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恩学生们的形形色色和他们给我带来的棘手的新鲜问题,感恩一切的一切。此时理解,当时总是有点沾沾自喜,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消息。
还应该感恩谁,好像漏掉了什么?但我不自知。多少天过去,忽然想到,应该感恩的是新教育。
李玲玉唱的《天竺少女》这首歌是我最喜欢听的,就像,就像我对新教育的感情一样。我在心里问: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呢?
二、一帘幽梦谁与共
2002年春夏之际,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培训工作开始,全镇的老师集中在一个学校,从光盘里听专家对于新课程的解读,让我们把已经习惯的《教学大纲》更新为《课程标准》,把观念更新为理念。其时,从有限的报纸资源中闪烁地读到一些新鲜的消息,除了国家的课程改革实验,还有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开展的新基础教育实验,还有江苏朱永新教授开展的新教育实验。这些实验的名称是这样的相似,一不小心还真不容易区分,总算心里有了一个比较模糊的印象。
作为参加工作10年的一个老师,我在心里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但是我对于未来的设想并不明晰。在一个没有任何特点的农村,不贫穷也不富裕,在一个普通的小学,不大也不小,教着一门所谓的辅科,几乎无关痛痒。有谁能够知道,我的明天在哪里呢?
身边的同事们,难得一见的是新鲜的年轻面孔。大家基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奋斗几年,调到县城去教书,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另一部分在熟悉的地方,过着熟悉的日子,把今天当成昨天一样复习一次。至于明天,不过是今天的历史重演,没什么不同。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那么神奇地统一了。
都说十年磨一剑,可是十年过去,我把年华付东流,除了磨尽锐气,看惯人间是非,再也难得有所收获。都说三十而立,可是我年届三十,送走十届学生,除了偶有回访,把在学校的点点希望,化成今天的不再回首。手中既没有磨成的利剑,身后也没有立下可供他人参照的德言,虽然还算懂得礼,言行也无不当,却遑论成绩、成功与成就。那时境况,大约鲁迅三部曲可以写照,一为伤逝,二为彷徨,三为呐喊。伤时光之流逝,眼前即如子在川上;在人生的种种机遇面前,彷徨与徘徊,拿不定主意;心里发出苦闷的呐喊,我的明天,这个村小的明天,孩子们的明天……在哪里?什么样?
三、遥想当年初相识
我把课改的消息细细研读。在有限的资料里,发现了一则启事:
好消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今天正式开业了!……
保期:十年。
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济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
2002年6月22日
照我的理解,这则启示指的成功路也很简单,读和写而已。对于我来说,这个爱好可以有,且一直保持着。当时流行一句话:写十年教案,未必能够成为名师;可是写十年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对照保单想一想,十年时间,十年反思,十年千字文,那是多少文字,多少思想?拥有360万字反思的教育人,那是多么丰厚的一笔人生财富,想不成功都很难。偷懒一点说,减一半,180万;再懒一点,每周千字文,也有50多万字;即使每月写千字文,也有12万字。这条路可以走。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可以一试。
我把读和写若有若无地进行着,基本放弃原来的写作梦想,踏实地在教室里和孩子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天和秋天,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努力做好,成为学校里比较重要的人,受到尊重和亲近,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四、曾将心事付瑶琴
到2005年,我所在的农村学校有了电脑和打印机,我可以把一些思考转换成文字,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变成一张打印的文字。到2006年,学校能够上网,我终于登录教育在线,看到熟悉的内容,听到相似的声音,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些尺码相同的人们,幸福地生活在一片广阔的天地里,幸福着他们自己的幸福。朱永新教授要让每一个新教育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可能就是这样的生活吧。我心里洋溢着幸福的感觉,久违了的一种陌生的感觉,我也想要放飞我的梦想。
此后的岁月里,我把一点点的心得散乱地记录下来,把一些胡思乱想也随随便便地写在一些纸上。到了一些时候整理起来,厚厚的一叠文字,沉甸甸地拿在手里,成就感油然而生。
卖来的书,借来的书,堆在桌上,放在床头,随手都可以翻看。我捧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乃至废寝忘食,把侠与义放置在心里最敞亮的空间;我闲看琼瑶,把那小儿女的情态一一衡量,在生活中寻找他们的影子,也提醒身边人,走出琼瑶,热爱生活,珍惜每一次相遇;我读《论语》,感叹孔老夫子的家国情怀,把一句句语录读得风生水起,看师生的对话妙趣横生,才理解了为什么今天的大学里最智慧的学院是哲学院;我读《道德经》,把每一个文字嚼成碎片,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时空,探寻老子的真义,渴慕能有点滴收获,即终生受益;我读《菜根谭》、《弟子规》,也读《读者》、《人民文学》,也读杨红樱、曹文轩……读的是生活,读的是工作,读的是人事,那绝不只是书,书中是另外一个世界,读的人知道,心知道。
因为读书和思考,我把每一个静好的日子煅造成让人羡慕的岁月,把一个个平淡如水的日子经营得有了些许的滋味,在一个没有希望的农村小学波澜不惊地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给自己看,给爱人看,给儿女看,也给那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看。
五、人生何处不相逢
2008年我来到另一所小学,在校长的书柜里发现了一本书,是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我如获至宝,很快地读了一遍。静下心来的时候,深为这样一个教育家的情怀所叹服。这是一个教育家的梦想,也是一群教育人的梦想。新教育之梦有那么多的追随着,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并且要让梦想照亮现实,要圆一个梦。这一群有种的教师,要活出个样来。有思想、有追求、不甘平淡过一生的教育人,怀揣梦想,走在了新教育的路上。
学校购进一批书来,让每个老师都有读书机会,开始了“书香校园”的建设。在每一个班级,我提倡大家共读《弟子规》,让学生从小扎下德行的根,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而不只是学习文化知识。
这一年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变化。书香的滋养,让每一个人都有了变化。我的几篇文字,在《教育时报》、《洛阳日报》、《中国教育创新》、《小学语文》发表,一系列剪纸活动也被中新网、《河南日报》、《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报道。可是这与我所了解和认识的新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或者说此时所做的工作,还不能称为“新教育”。我们行走在新教育边缘,时刻会与新教育擦肩而过,新教育对于我们“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不知道新教育什么时候来到我身边。
2012年,距离投保成功保险十年后,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成功,但知道自己不再年少轻狂,多了一点沉着与忍耐,多了一点安静和自省,多了一点理性及思考。抚摸一路走来的一摞用教案本写成的文字,只是敝帚自珍,但成长的经历在记忆已经被时光洗白的时候,又在文字的映衬下一点点被唤醒,变得鲜活起来,一路歌唱着走回了从前。
在那一年初,我参加洛阳名师评选,最终入选优秀名师,算是对自己40岁的一个交代。
回首看看十年前的初遇的成功保单,我用十年省思,证实这份保单非虚,信哉斯言。其实,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保单有多大,而是要看自己是否在努力,是否够努力,是否永不放弃地努力。求人不如求自己,投保不如信自己,相信就要做起来,做事就要坚持下去。
六、为君长醉入深秋
2014年,那是一个春天,伊川新教育掀起了红盖头,我们学校有幸成为第一批六所实验学校之一。
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的系列活动像春风吹遍了大地。我一下子被幸福追上,掉进了幸福的坑里,看到了一群追逐幸福梦想的人。从此,我们不再孤单,不再茕茕孑立,踽踽独行。那条路上有了更多的同行者,也有了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有了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共同的家,一个充满爱的家。
我们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写在校园新建的教学楼上,当作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这一年,因为一个特岗老师的中途离去,我半路出家,接手五年一班。我把这个班级命名为“志远”班,期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含义。我们把班呼确定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启航扬帆,一往无前。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中华智圣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找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我还没有来得及完善一个完美教室,一年过去了。又一届新的学生坐进了这个教室,我们重复昨天的故事,迎来一个不一样的今天,期望给他们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但对于我来说,籍着新教育的一点力量,有了相当多的收获。我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我看到我的梦想开花,这是当年种下的那颗希望的种子,在农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仍然生机勃勃,结出丰硕的果实。2014年初获评特级教师,年末顺利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我不幸成了农村小学教育生活圈子里那个被羡慕的对象,成功和成就好像都装进了我的衣兜,我被命运女神时时关照,机遇的列车总是在我在的那一站停靠。
没有人问为什么,也没有人看得到背后的那些惨淡的往事,那些不堪回首的成长经历,那些吟唱新教育的上下求索。
我也从不问为什么,凡事都自有因果。对于新教育来说,我在你的路上,你在我的心上。也许,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