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了张老师的日更群,写作成了一种修炼。我尝试向专题投稿,文章偶有入选,算是一种鼓励吧。但相比群里老师们的文章。还是少了许多韵味。
群里有个老师,我不知道名字,只看见,群友们称呼他“俞老师”。微信头像应该是他的照片吧:透着白霜的三七分头发,短而浓密的眉毛,带着岁月的沉淀,一副茶色眼镜后面,一双慈目带着如沐春风的微笑,他是个慈祥的老师。
俞老师点评群友打卡的文章很认真,每一篇文章,都完整看完。一次,我利用工作之余,写了一篇《“海”与“琴”的爱情故事》,发到写作群打卡,俞老师仔细看完后,给出了好评,但指出文章重复了。原来,我写好文章复制到“简书”后,又修改粘贴了一次原文,没有把原先发的删除,造成了重复。
他鼓励每一个进群认真写作的新手,每一个点评,就像他的头像般,让人感到温暖,只要有一点过得去的文字和句子,他都给予很温馨的评价。
写作群的群友是一群爱好写作的人,有小到十几岁的孩童,也有上了年纪的长者。很多人都很自觉地遵守着规则,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没有抱怨,传递着正能量。
赞美和鼓励总能催人奋进。我发现,重拾起几十年不写的作文,让我获益匪浅。手机里的游戏,从那天加入写作群开始,就静静躺在了一角,直到现在,都没有打开过。我开始寻找一些写作的素材,关注有价值的,有趣的新闻论点。每次提笔写作,总会搜索一些相关的优美句子,学习并提炼自己的语句。
有一次,女儿看到我拿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点来点去,很好奇地凑过来,问:“爸爸,你在干嘛么?”我说:“我在写作文,有几篇投稿专题入选了,有写你哦!”女儿更好奇了,非要看我写的文章。我一一点开,告诉她,我加入了一个写作群,基本上要每天写文章,练笔。我把群里老师们的评价也让她看了个究竟。过了几天,家作要写作文,写之前,她特意跑过来,一定要我听听她写作那篇文章的思路。当我听完并给了我的建议后,女儿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说:“哇,爸爸写文章,思路超棒!”当时,我吃了一惊,没想到女儿对我的建议,评价这么高。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女儿的心目中,又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我跟女儿约定,以后她做作业,我写作文,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妻子知道后也很高兴,说我终于找到一个,能和女儿同频率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