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吃完饭,儿子和他爸爸在客厅玩汽车。儿子最喜欢警车,爷俩一起把所有警车围成一个圈,前面带头的是一辆大警车。
孩他爸无意间更换了警车的位置,谁知儿子突然大喊大叫“不要不要,不是这样的”。
然后又把车拿回原位,孩他爸说“儿子,你咋这么死脑筋呢,干嘛一定就要在那个位置放”。
听到儿子的喊声,我走过去对他爸说“别乱给孩子贴标签,他这是秩序敏感期到啦”。
然后和孩他爸解释了一遍,他恍然大悟的样子,接着说“看来你那些育儿书没白看呀,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
我自豪地说“那当然!我读育儿书并不是要照书养,只是能让我更懂他,从而更好的引导他。”
2岁1个月的儿子最近确实有些不一样,不但有了自己的主见,爱说“不、不、不”,小脑袋瓜里的所有事情一夜之间也有了顺序。
有一次给他洗完澡,因为要抱他起来,我随手把毛巾先搭在水龙头上。
他突然就大喊道:“不是那里、不是那里,毛巾放上面。”他抬起头手指向上面的毛巾架,我只好放回原位,他才停止喊。
下班的时候回到家,准备吃饭,他奶奶坐在我平时坐的位置,他推推他奶奶,示意他走。
他奶奶没懂,然后他就开始哭闹“妈妈坐、妈妈坐”。他奶奶恍然大悟,说道:“臭小子,哪里坐不都一样吗?”他不愿意,执意让我坐那,直到他奶奶起身后才不再哭闹。
外出回来后,鞋子规定要放在哪里,任何人的都是。
出去玩,只能走某条路线,其他路线都要哭。
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一定要我带他睡,不停念叨着:要和妈妈睡、和妈妈睡,而且必须摸着我手上的一颗痣睡觉,这怪癖让我哭笑不得。
我回家必须他给我开门,我自己开了走进来,得让我出去后,他再给我开才行。
他的想法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而大人又无法理解,因为2岁的语音表达能力有限,于是他只能采用最为有效的方式——哭来表示。一点小事就哭得地动山摇,不可收场。
家人们都说,你怎么那么固执呀,那么爱哭闹呀,太娇气了。
我想说:孩子不是处女座、不是强迫症、不是娇气、不是有问题,而是处在”秩序敏感期“啦!
-02-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她认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蒙氏将其称为敏感期。
孩子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敏感期,比如口欲敏感期:喜欢吃手、咬东西,语言敏感期:喜欢重复和模仿大人说话。
自我意识敏感期:孩子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其他人动了,就是破坏了事物存在的法则,值得他维护。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大人贴上“不懂分享的自私小孩”的标签。
文化敏感期:孩子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孩子的敏感期还有不少,而我儿子现在正处在秩序敏感期。
他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根据自身内在的秩序来完成。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也不能漏,先后顺序也不能打乱,不然就要重来一次,把事情再做一遍,或是大发脾气。
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就会误认为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可理喻”、“暴脾气”。
秩序对孩子的世界非常重要,孩子需要秩序去建立内在的安全感。而规则被挑战会让他们感到不安。
正是这种秩序敏感期才让孩子懂得了做事要有一定的规则。
如果我们对任何一个敏感期进行压抑,都会成为孩子性格成长中的缺陷。
所以,在敏感期内,充分认识并尊重他们的需求,不要错把孩子的“发展”当“捣蛋”。
如果没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就要学会变通,比如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平息孩子的情绪。
等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他们的心智水平将会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03-
成长是有规律的,成长也有它的秘密。
这两年养育孩子我深有感触,切忌盲目从众、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了解。要知道,没有谁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养育孩子我一直自有一套:
当大多数人在奶粉喂养时,我在坚持母乳喂养;
当大多数人在强制隔离断奶时,我在坚持通过故事的方式自然离乳;
当大多数人在追着喂饭时,我在坚持孩子独立吃饭;
当大多数人在玩手机时,我在坚持亲子阅读;
当大多数人在责怪孩子爱哭闹时,我在坚持读懂他.....
这一切一切的坚持,不是为了要把孩子培养得多优秀,而是希望他能在爱和理解的引导下更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需要父母不断学习,边感受边觉悟,边实习边成长。
很多事情,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内心那个无法释放的自己。
我们需要做的是陪伴和引导,而不是控制。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尊重,千万不要做剪掉孩子翅膀,却又怪孩子不会飞翔的父母!
爱孩子,从懂TA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