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伴随着“大语文”理念的风靡,诗歌似乎成为孩子们从婴儿期开始就躲不掉的必需品。而疫情期间,各种各样的诗歌资源得以大量推广,更似“乱花渐欲迷人眼”,让家长们一时间忙得不亦乐乎。这里,我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小心得。
作为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疫情期间,每天都要陪孩子一起学首诗。我对孩子的教养原则是独立的基础上适度干预。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是选择相应的资源,然后她来确定每天要读的诗歌,再者我们一起唱读,互相交流,最后她自己随意发挥。我个人的观念是,诗歌应该成为心灵的滋养品和语言的储备库,这不是光靠背和读就可以了,更多的是理解诗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一、资源先行
首先,我选择的是常青藤爸爸的这套《教孩子唱学最美古诗词》。因为对她这个年龄来讲,需要感受古诗的韵律,而且适合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学诗这件事当做一件乐事,而非差事。事实证明,当初选择这套书实属明智之举。这套书中的古诗都是经过挑选的,相对都是经典的篇目,而且配图是古典的水墨画,扫码之后有讲解、有律动,这些画面和音乐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非常匹配。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一些画面可能对孩子的想象力又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比如有时候她就会指着画面问我:“为什么这个人的衣服是这样的啊?”所以,还是需要适度去引导她想象一些诗中的情景。
我个人感觉,学古诗最好还是能有一套合适的纸质资源,而不仅仅是光听。孩子读古诗的时候,眼、手、耳等多感官同时发挥作用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我自己使用的一个资源,其他市面上也还有其他更多的资源,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另外,购买了一个诗词打卡营的音频,每天讲解一首诗,会介绍一下李白、王维等这些诗人的情况以及诗歌描写的历史背景。之所以会又购买了这个音频,也是她一起学诗的时候,她经常主动问我:“妈妈,李白的父亲是谁?李白是怎么死的?王维的兄弟有几个?”我才意识到,需要给她介绍一下诗人们的一些历史故事之类,而这个音频正好满足我这方面的需求。
二、唱演结合
我们在学诗的时候,通常都是在欣赏与交流中完成的。
首先,我们约定早晨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晨读,她来挑选要读的诗,这样激发她的自主性和热情。
然后我会先用指读的方法带她一起朗读两遍。读完之后,我会问她一些问题,比如,针对一些感情色彩比较明显的诗歌,我会问她读完这首诗,感觉诗人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欢快、欣喜或悲伤或者其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想试着引导她去理解诗的语言和感情的对应。针对一些语言描写比较特殊的诗歌,我也会问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说是“白日”而不是“红日”呢?让她意识到古诗的每个字或词都是有讲究的,也正是诗词的魅力所在。很多问题都是随机的,有些是故意激起她的兴趣,主要是我想引导她去思考。
接下来,我扫码让她听一下常青藤爸爸里面的讲解和配乐,让她理解诗词的意思,同时跟着音乐感受诗的节奏,也吸引她的注意。她还是比较喜欢通过唱诗的方式来记忆,比单纯的诵读要有更有趣味。同时,通过音乐也更让她去感受诗中的情感。
吟唱结束之后,我会再根据她的理解,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再去还原一下诗的情境,比如送别类或一些田园类的诗,我会跟她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结合动作,去还原诗中描写的场景,加深她的印象,这种游戏化的方式,也提高她的兴趣。
最后,我就留给她休息时间,让她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候她的想法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比如她把诗画出来,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孟浩然的《春晓》等。虽然画得并不怎么样,但她的这种想法和创意我觉得也是理解诗歌的一种形式,也是她个人兴趣的一种体现。
三、生活引导
学诗不应该仅仅是把它们储存在脑海里,更重要的是能够作为表达自己心情的一种寄托。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场景,我会引导她去结合现实生活,再去理解古诗,比如,当下春暖花开,带她出去的时候会引导她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花草香”等,在黄昏时会引导她再次回忆“白日依山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将诗歌语言与实景结合起来。对她这个年龄的小朋友而言,我觉得还是结合生活情境理解诗歌更重要一些。
以上是我简单总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陪娃一起学古诗的过程,互动中增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