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孩子总是晚上玩耍到很晚都不肯睡觉。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威胁恐吓都无济于事。突然想到白天路过甜品店,橱窗里的糕点零食真是精致又好看,于是买了两个甜甜圈准备明早给他当作早餐。两岁半的他,在电视里图书上玩具中无数次地见到过甜甜圈,却真的还从未尝过到底是什么滋味。
于是我问他,“你想不想吃甜甜圈?”
“嗯?甜甜圈?”他的眼睛瞬间明亮了起来。
可是我不想再用以物易物或者以条件换条件的方式来逼他就犯。于是我说,“嗯,甜甜圈~诶?你知道酵母小人么?”
“嗯?酵母小人?”他的思路完全被引诱过来。
“嗯,酵母小人。酵母小人会做甜甜圈,当然了,他们还会做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但是,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他们只在晚上天黑以后我们睡觉的时候,才出来工作。他们会做很多很多的好吃的,有草莓蛋糕,动物饼干,当然还有甜甜圈。但是如果我们不睡觉,或者不关灯或者有声响,他们就不会出来了,他们就会跑到别的小朋友家去做这些好吃的了。”
他瞪大了眼睛,说“我想吃甜甜圈。”
“想吃甜甜圈的话,那就赶紧关灯上床睡觉,酵母小人就会出来做甜甜圈了。甜甜圈是生的,开始只有一点点,要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就会变成像包子那么大的一个。”
他迅速地爬上床,自己关上了灯,爬到我怀里,一声不吭。一会儿,他压着声音轻声地问:“酵母小人出来了么?”
我假装地竖起耳朵听了听,“出来了,好像一共有8个酵母小人,他们开始工作了。”
“妈妈,我想吃巧克力味的甜甜圈。”
“好的,妈妈告诉他们做巧克力味道的甜甜圈。”
第二天,当他看到盘子里装着甜甜圈的时候,他用双手捂住长的大大的嘴巴,瞪圆了眼睛,惊异的不行。
后面的几日,他每天早早上床盼望着酵母小人快点工作,而酵母小人也不负所望地做出了他喜欢的乳酪蛋糕,蛋挞,杏仁饼干。我要做的就是,每天晚上搂着他的时候,给他讲酵母小人的样子,这8个小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那个王国的事情。当然,我要用极其低的声音,恐怕惊动了正在工作的酵母小人们。
终于从看童话,长到了开始讲童话的年龄。
二
那些童话书。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买《童话大王》,一直买到大学毕业。大学的时候,学校周围的报刊亭都不卖《童话大王》,于是只能让妈在家附近去买,每次放假回家可以攒着很多期一起看。
他的童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价值观。从一个7、8岁的孩子长到20几岁的成年人。比如什么是尊重。比如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无关紧要的。比如独辟蹊径。甚至有些习惯。比如会把吃饭看作很重要的一件事,极其排斥与不喜欢的人一起进餐。比如上厕所的时候不能说话。
这确实是童话的力量。只是后来他的书开始大量重复,便不再坚持买了。以前觉得靠一个人几十年撑起一本期刊,是一件很牛的事情,现在自然认识到这种做法本身就注定了这类期刊的寿命是有限的。永远也不要妄想靠一个人的力量去长久的做任何事情。
我编的酵母小人的故事绝对不是灵机一动空穴来风。关于小人,从小到大看过太多这类的童话。比如罐头小人,比如红沙发音乐城,比如小人国,比如,我在讲酵母小人故事的时候,满脑子呈现的,全都是那个日本童话《手绢上的花田》。
那是讲的一群能酿菊花酒的小人们。那个故事带给了我极为隐秘的神秘感至今挥之不去。以至于我现在想到酵母小人的故事,那画面和十岁的时候看到酿酒小人故事所想象到的画面感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酿酒小人有5个,而我编的酵母小人有8个。
看《手绢上的花田》那则故事是在一本童话汇编里。那本书叫《世界儿童文学著名文库》,大概是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系列,我的是最后一卷,第12卷,有1000多页,是我小学阶段读过最厚的书了。里面对我影响很深给我带来无限遐想的故事有《红蜡烛和美人鱼》、《龙子太郎》、《小人国》、《倒长的树》。每一次看这类故事,都自带小电影模式,脑海中无数的浮想联翩。有些故事很晦暗,就像《红蜡烛和美人鱼》还有《手绢上的花田》。看过以后其实是压抑的,并没有什么王子公主幸福一生的童话里的圆满结局。所以有时候我也反思自己,性格及心理中隐秘的灰色阴影面积,是否就来自于这类童话的早期暗示。
那本书是我最爱一本,但是因为借给别人而弄丢了。我长大以后曾试着再去找这本书,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试着去找里面单独的童话。《倒长的树》和《小人国》一直没有找到。《龙子太郎》和《手绢上的花田》还算好找,但是,我总觉得是被缩略了无数章节,我看的时候是很小的字,厚厚的一本,现在却多是带了拼音,很大的字体,叙事简略,完全没了什么想象。
除去格林童话和安徒生,有一个英国系列的童话书,《红色童话》《蓝色童话》之类的。最爱的是《绿色童话》那一本。里面有一个叫做《月亮西边太阳东边》的故事。那是让年幼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关于爱情的故事并为之动容。相比之下对于白雪公主灰姑娘里面的王子公主完全无感。
三
还会相信童话么?
我都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再相信那些童话故事了。就像孩子长大总会有一天不再相信真的会有圣诞老人一样。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买童话期刊一直买到20多岁。也不能阻止我去搜集各种版本的《小王子》。童话的好处也在于,即使你不信,但还可以信口开河地讲给孩子们听。
其实童话本来就不是用来信的。比如。初恋不是爱情而是童话。比如。梦想不是理想而是童话。比如小王子不是哪个谁谁谁而是童话。
这样说来,其实一直都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