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毛主席(1893年——1976年)不仅是伟大领袖,还是非常出色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草书见长,大气磅礴、奔放纵逸,自成一派,被圈内外尊称为“毛体”,是中国书法之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个人和机构,把“毛体”书法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历史上,凡是对书法艺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人们都会以他的姓氏冠名书体形态,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被称作“王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位楷书大师的书法,分别称作欧体、颜体、柳体、赵体。
毛主席的书法被公认为“毛体”,恰恰证明了他的书法在世人心中已经达到了独树一帜的高度。
书法创作遇到瓶颈后,要想突破,唯有用“字外功夫”来滋养,方可更上一层楼。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要秉持“艺术规律有相通之处”的理念,从其它姊妹艺术中发掘一些对书法艺术有用的灵感、理念和技巧,并应用其中,来促进书法艺术的突破。
毛主席在书法探索中,非常看重“字外功夫”的修炼,对他书法影响最大的有两个因素,一是风格豪放、壮丽的诗词,二是他身上与生俱来的“伟人气质”。
早在8岁,毛主席就进入私塾读书,首次接触到毛笔,一边用毛笔习字,一边写诗。毛笔因为在书写过程中具有丰富的用笔变化,可以用不同的笔法书写不同的文字内容,并把个人思想情感完全融入到线条里。
再加上从历代名帖中欣赏到千人千面的美学趣味后,少年毛主席深深地喜欢上用毛笔书写,并一直伴随终生。
青年时期,毛主席对书法艺术的感悟更进一步,除了认识到临帖的重要性之外,并领会到个性气质对书法风格的促成作用,他随即说了一句关于书法的名言: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少年时期和中青年时期,毛主席多用楷书、行楷和行书来书写,包括自创诗词、题字、书信、批阅文件,都是如此。正是在前半生打下的坚实的书法底子,到晚年,毛主席喜欢上草书,以楷书底子来探索草书艺术,最终把自己升华为一代书法大师。
毛主席晚年的草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用笔驰骋纵横,汪洋恣肆,却张弛有度,从没有逾越草书的法度。在章法布局上疏密有致,有时疏朗开张,有时紧密内敛,有很强的节奏感。整体气韵奔放洒脱、延绵不绝,流露出大气磅礴、气贯长虹的韵味。书法线条豪迈苍凉,既有温文尔雅的书卷气,又有朴厚老辣的金石味,把草书艺术的“刚柔并济”风格,以及生动活泼的气韵,展现得活灵活现,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张力。
总体说来,毛主席的书法有两个十分鲜明的特点。
第一,书法趣味和诗词意境完美地融为一体。
书法和文学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如同血肉关系,它们都是以汉字作为载体,来传达思想情感、人生况味和生命意识。相对来说,书法以展现视觉美为主,更具象一些,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等,都能在书法家别样的心境下,展现出不同的视觉趣味。
文学以反映思想为主,更抽象一些,格调、意境、情感、意识等,读者通过形而上的思考方可领略到。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书法作品首先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以诗词作品居多。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因为情不自禁,很自然打通了书法和文学之间的界限,把书法趣味和文学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体,凸显了一种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张力。
比如,书写风格豪放、气势雄强、情感奔放的诗词时,书法家往往一气呵成,多用草书写成,行云流水的书写感觉跟诗词那种应接不暇的意境是合二为一的。
毛主席自小写诗作词,本身就是优秀诗人,诗词上的审美修养很高,他在灵感光顾时,常常提笔来抒情感怀,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抱负,因此,在他笔下,书法和诗意相辅相成,他的书法是诗意在形式感上的外衣,帮助诗意获得了灵动飘逸的美感。而诗意是书法内在的血肉,帮助书法变得深刻起来,厚重起来。
长征期间,毛主席创作的《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抗战期间创作的《沁园春·雪》,以及后来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都是书法趣味和诗词意境完美融合的经典作品,不论是欣赏书法还是诗词,都能得到一种气吞山河的震撼力。
第二,根据不同对象,来灵活运用书写形态,达到形式、内容和寓意的完美合一。
毛主席一生写过许多报刊名、牌匾和题字,他亲笔题写的报刊,以及使用“毛体”字的报刊主要包括《湖南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广州日报》、《四川日报》、《淄博晚报》等30多家。
这些报头因为是在不同年代书写,也因为每个报刊的内容和风格不一样,在题写过程中,毛主席有的题字苍劲挺拔,有的俊美秀逸,有的雄浑质朴,有的庄严厚重,体现出变化多端的用笔方式和审美格调,完全能看到“毛体”书法在不断推陈出新中的艺术追求。
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有16个,主要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第一师范等。
题写于1950年3月中旬的“北京大学”,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第一个校名,这四个字写得灵动自然,却不失雄健遒劲的韵味,寓意北大学子要朝气蓬勃,始终保持创新精神。
题写于1950年6月的“清华大学”,是毛主席写得最用心的校名,只因为当时的清华是中国第一学府,毛主席为了精益求精,在一张纸上连着写下六组“清华大学”字样,让清华从这六组字体里挑选出一组最满意的来使用。
可以看出,毛主席在题字时,会根据不同的题写对象,来灵活使用书体,以达到衬托这些对象的品味和内涵的作用,并有效显示出这些对象的文化底蕴,让形式、内容和寓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