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因为爱
秋季开学,大家以崭新的姿态来到校园。
上课了,同学们一起读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叫《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1课。
题目读得很不错,正暗自庆喜接手的孩子有这么良好的识字基础,可接下来的第一句的阅读,便让我的心起伏波动。
一个“坝”字上面还标注了拼音“bà”,几乎一致的发声喊了“bèi”,这么不认真,我最初的好感开始减弱。接着一个字“绒”,有的读了出来,有的瞪大眼睛望向我。我做了个停的手势,问:“有谁认得这个字吗?”一个很小的声音传来:“毛绒绒的绒”。
“是,这个字你的音读对了,但说的词好像还有一个毛茸茸。”我对他点点头,在黑板上写下这三个字。
让孩子们继续往下读,我想这样能够发现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本以为孩子们进入三年级,很多字都认得。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我过高地估计了他们的实力,如果不加以探测,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就一提而过,对成绩好些的还行,功底不深厚的可能会稀里糊涂,滥竽充数,久之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这句话中的一个“昌”字竟然还有孩子不认识。
停下来,必须停下来。
现在还有时间,现在才刚刚开学。
搬来字典发给大家后,谈及都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查字典?复习了部首和音序,又列举了字例,让他们进行练习。有的学生很快查找到,有困难的在其身边轻声指导。
近一节课,抛开了语文的阅读学习,对字典的使用进行再熟悉。其实想想,这不也在帮助语文学习吗?
我们的孩子是鲜活的,有着不同特性的,而不是加工厂的产品,不可能整齐划一,更不可能一模一样,其层次定有些许差异。
这一点,早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已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地身体力行。
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回答:“听到了就该去做。”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
因为孔子的回答是从二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有的放矢,使其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孔子认为:冉求做事总是退缩,因此要激励他勇敢去做;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要限制他太过刚勇。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可让学生真正发展、真正提高、真正进步、真正幸福。
但愿,有的时候,我们能为孩子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因为不能因为肩上有重任,便只顾埋头匆匆前行。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不能自顾匆匆前行,而忘了肩上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