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时,你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叫「人岗匹配度」,意思是这个人「过往积累的能力」能不能跟「岗位需要承担的责任」相配。
其实,企业的产品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是存在匹配度的,只不过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少说,绝大多数职场人都把注意力聚焦在对老板心思的揣摩上,他们不在意老板赚不赚钱,而只在意自己每个月能不能按时拿到工资,能不能争取到更多奖金。
就比如产品的用户画像这件事,每个人对用户画像都有不同的理解。产品的同学会经常说「用户体验」,可做这些产品的同学很多都不是目标用户,因为人性中的自恋倾向,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误认为是目标用户的感受。
比如我经历过的一次产品研发会,研发的项目是水果味的零食。目标用户对零食的感知很简单,就是好吃不贵。但在会议上,很多人讨论的不是口感,而是农药残留,因为水果的种植是离不开农药的。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思考,任何瓜果蔬菜、零食、外卖等食品的起源,都是地理生长出来的,生长出来的就有农药残留。而现实中的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农残的关注很少。而企业的人力资源过多放在对农残的关注上,这就是一种用户需求与提供方案不匹配的资源浪费。
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各个部门都打着对老板好、对消费者好的旗号,攻击其他部门的工作有问题,这里就滋生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其实这就是人性中的自恋在起作用,好都是自己的,坏都是别人的,以此凸显自己在公司中的话语权。
他们对消费者的真实消费习惯有调研吗?没有。对类似的竞品有用户原话搜集吗?也没有。既然都没有,为啥工作中就说自己能代表消费者的感受呢?
这是很多初创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能卖货的产品真的不是靠人力资本堆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跟市场需求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尝试出来的。
这就要求老板自己得懂目标用户的心中所想,懂产品生产到上市销售形成变现闭环的全过程。
只想着靠招一些有经验的人把盘子撑起来,而老板自己却不懂业务流程,员工想着工资,老板却指着员工了解消费者,做出好产品打造变现闭环,老板和员工的利益并不一致,这时的老板就是员工的提款机。
员工花老板的资源,按照自己脑海中的想象展开工作,不仅能掌握权力,还能拿钱,这里是滋养自恋心理的天堂。这时,「变现闭环跟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一点都不重要,啥时候资源耗光了,这场创业的闹剧也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