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老师曾经感慨: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见过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是因为懒散,没有好习惯,成绩越来越差的孩子;
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是因为有毅力、耐心和好的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成绩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估的孩子。”
不少孩子成绩不佳,不是因为粗心,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
01
孩子并非不聪明
只是懒得学习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
多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产生怀疑:我的孩子就这么笨吗?今天才学的知识,现在就忘了?
其实,孩子并非真的学不会,而是懒得学会。
这种懒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种是行为上懒散。学习不愿动笔;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沉迷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中,早早地选择轻松舒适的学习方式。
一种是思维习惯上的懒散。只愿做简单的题目,不愿思考难一点的题目;上课机械性记笔记;其实注意力没有在听课;学习遇到枯燥的内容就逃避,这种思维上的惰性,让孩子在学习中一筹莫展。
02
懒得思考
孩子真的会变“笨”
认真思考也是一种习惯,但是很多孩子却懒于思考。
这种“懒”来源于平时获得答案的方式太简单,接受固化的结论太多。
大脑也是会“用进废退”的,懒于思考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长,落下的学习内容会越来越多,差距也会慢慢拉大。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殊不知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容易发现,深层次的懒惰却无迹可寻。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03
培养好习惯
才不会“积懒成笨”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习惯的差异。
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在家庭。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那就来蜜蜂词汇营吧!
蜜蜂词汇营的理念是“每天学一点,更轻松更扎实”,在高效的学练方式帮助下,每天5分钟,记住10个单词,对孩子来说并不困难,轻轻松松就可以掌握单词的音形义拼,孩子每天都有十足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就被调动起了学习兴趣。
同学们之间的点赞和比拼,更是激发了孩子的好胜心,为养成坚持的好习惯添砖加瓦。
班主任一对一的督学和鼓励,让孩子在偶尔产生懈怠心理的时候及时调整和克服,每天开开心心地坚持下去,日复一日,量变不知不觉中就成了质变。
成就感+好胜心+专业鞭策,孩子养成“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就跟每天刷牙一样自然。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和惰性作斗争,而习惯就是帮助孩子克服懒惰最好帮手。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注重习惯的培养。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在孩子自觉性不高、不会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督促与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