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过台剧了,之前的印象还留在《我可能不会爱你》这类台湾偶像剧,那也是在别人的推荐下断断续续看的。这次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因为新闻中的贾静雯和高评分,无聊中准备打开一瞥的。但这个10集台剧居然让我停不下来一集一集地刷,更是每集都要配纸巾。好久没看到如此喜欢的华语电视剧,剧情紧凑,台词严谨,所有演员演技在线还有神一般的哭戏,忍不住想记录些什么。
电视剧是由发生在台湾的一件无差别杀人案件开始的:李晓明在一家影院中用自制枪扫射,致9死21伤的悲剧。故事从事故后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媒体、律师、医生、大众等多角度展开。由于篇幅所限,此篇先记录部分感想。
被害者家属
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是一家电视新闻台的副总监,老公是先驱报创办人,两人育有一儿一女,但儿子天彦在枪杀中死亡。作为被害者家属,他们原本幸福的生活受到了莫大的冲击。失去儿子后的她开始用酒精麻痺自己、沉溺于工作,在工作中性情暴躁,不近人情,让同事和下属头疼。同时也恶化了原本就有不同理念的夫妻关系,并一再忽视女儿的存在和感受。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他们的儿子出生在一个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前面还有着美好人生无限的可能在等着他。可一切随着一声枪响,无辜地不幸地消失了。即使只是想想,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无法接受。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理解乔安的痛苦和大变,但看到她和丈夫越走越远,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疏离,我还是感到心痛。心理学中经常提到:孩童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若是这两大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孩子会很痛苦甚至是心碎直至成年。看着乔安对女儿天晴一次又一次的忽视和不理解,看着天晴当着众人的面对她喊到“你怎么不和天彦一起死掉”时多希望她能明白儿子已走,但女儿还活生生地站在她身边,好好珍惜与女儿的关系,不要等以后无法弥补的时候再后悔。但乔安真的很固执,无论是谁劝都只是一台冰箱,只能制冷,无法暖热,即便是做精神社工师的妹妹乔平。乔平多次建议姐姐姐夫找心理咨询师,姐夫刘昭国接纳了建议,但乔安在每个人都反复规劝之后还是在最后关头退缩取消了心理咨询。
这样一个受过重创的家庭是否就要这样破碎了?
所有的转折点发生在刘昭国给咨询师说乔安没办法参加必须取消咨询后,咨询师说的一番话:其实一个人参加咨询就可以了,一个人的改变就会改变家庭旧有的相处模式。于是刘昭国开始了一个人的咨询,这一刻我知道曙光已经来临。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夫妻关系是双方的,必须双方一起努力劲往一起使才可以。但事实上在婚姻中一个人完全有能力改变整个故事走向。克里斯多福在《亲密关系》中说成熟的解决方式是采取百分之百的负责任态度。沟通是不能用一人做一半的方式进行的。如果我认为我做我的这一半,伴侣也得做他的那一半,两人才能沟通的话,那么我就对他有所期待,再一次把我的快乐当成他的责任。决心只有一种,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决心,百分之五十的决心不算数。
分享一个我很喜欢的史蒂芬.柯维在书中提到的案例:一天一个男人来问他“我和我老婆现在已经失去了感觉,我觉得我们已经不爱彼此了,怎么办“ ,他回“爱她。”;他说”可是没有爱,你让我怎么去爱呢“?他回:“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为她服务,为她牺牲,聆听她心里的话,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欣赏她,肯定她“。
心理咨询师要求刘昭国带着乔安去从前常去的约会地点。可是当一踏进电影院,乔安就崩溃了,她大哭着说自己过不去。原来除去丧子之痛外,她还一直处在深深的自责之中。当天是她带着儿子去看电影的,中途她出去接了一个工作电话,之后因为对电影不感兴趣还悠闲的坐在咖啡厅喝了一杯咖啡,直到警察带枪进去影院,影院内人群四散才得知里面发生了枪杀案。
桑德伯格在《另一种选择》中写道人在面对重大挫折之后会往往(1)认为坏事的发生是自己的错;(2)认为此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3)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桑德伯格老公意外去世之后,她也落入自责的陷阱:她自责如果在老公跌倒之后早点发现,他可能就不会死。即便做医生的弟弟告诉她这是不可能的,但她还是能找到其他各种理由来责备自己。
同样,乔安一遍一遍的想如果当时她没有把儿子留在电影院?如果她没接那个电话?如果她接完电话立马回去没有喝咖啡?如果她的警觉性更高一些?那么天彦可能就不会死。她不断的责怪自己,她觉得丈夫责怪自己,女儿责怪自己。她无法释怀,所以无法复原。news哥安慰她说“这不是你的错,上帝要把谁带走,我们都没有办法”,这是在告诉乔安这不是她的错,生老病死无可回避。昭国开始陪乔安收拾天彦的房间和衣物,这些都在慢慢的把这些过往伤痛的残余降低。在昭国的带领下他们通过更多的夫妻相处时间来修复亲密关系,更多的家庭活动重建亲子关系。他们对加害者家属说我们不能原谅你儿子犯下的罪行。但他们慢慢放下伤痛,继续前行如同他儿子说的:希望就在云背后。这是导演和编剧给予受害者家庭的美好结局,这也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结局。
加害者家属
李晓明枪杀案致9死21伤,死不足惜。可是他的家人呢?他的所有家人也是罪大恶极?从此要暗无天日吗?在出事之后,李晓明的父母四处道歉,卖店赔偿,可是仍然无法消除人们的愤怒,他们被不断谩骂攻击,只能躲藏在一个小村子里。爸爸每天喝的烂醉如泥,妹妹大学被迫辍学在家躺尸,只有妈妈每天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出门卖粽子赚钱。
一般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被害者家属的伤痛,以及加害者的惨无人性。相比之下,加害者家属的悲痛就显得那么的隐性。很少人知道或者压根没人关心,即使有,能教育出来这样的孽子他们也是罪有应得。然而我的第一个泪点确爆发在李晓明妈妈背对着律师无望的说到“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外界在猜测李晓明枪杀案的原因时,她也在猜测。是的,别人眼中是杀人狂魔的儿子在她的眼里还是个乖乖仔。家人围在一起时她边翻照片边说儿子小时候很乖,怕邻居家的狗,连猫咪都不会欺负,怎么就杀了人。她说小时候阿妈杀鸡也会哭的儿子,怎么就开了枪。她说儿子喜欢待在自己房间,做各种模型,给孩子自由独立的空间怎么就养成了恶魔。她说“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里,我把儿子教坏了。” 她哭着说“我不会做人的妈妈,我不知道怎样做人的妈妈,也不知道怎样做人的太太……”,一镜到底。她哭着伤心,观众岂能不动容。
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恶霸,杀人狂魔。他们是老老实实开面馆想要努力活下去的普通夫妻,普通父母。虽然是加害方,但他们也永久的失去了自己的儿子,甚至失去了整个家庭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该不该同情?要不要原谅?去不去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至少可以不去做个键盘侠,污言秽语,出口伤人。
躲藏两年后,李妈妈忍无可忍拖着妹妹李晓雯改名李大枝,要求她出去找工作并且从此以后不要和家人联系,对外界谎称父母早年车祸双亡。经老师举荐,学新闻学的李大芝去了电视台实习,偏巧不巧的发现自己的上司就是被害者家属宋乔安。她发现后良心过意不去提出辞职,却被挽留,直至哥哥枪决当日被乔安发现 (下次再聊这个妹妹)。
律师
枪杀案之后李晓明供认不讳愿意伏法,但一直不愿意见家人也不说出犯罪动机。王赦是李晓明的辩护律师,也承担着与李晓明父母及外界的交流。在被害者家属与民众一心想要处死李晓明时,只有王赦还在努力的探究李晓明的杀人原因,他试图说服李晓明见家人,试着了解李晓明是怎样的人,试着联系先驱报找专家做分析。他找到昭国,在对方以受害者家属身份拒绝时他说:难道你不想知道李晓明为什么杀人么?不想知道我们今后怎样预防此类犯罪再次发生吗?
王赦是一个人权律师,热衷于接各种法扶案件。大众不理解,他为什么要为各种杀人狂和神经病辩护?他要么也是坏人,要么就是被高价收买才会为杀人魔头做辩护,他被泼屎,被恐吓,被谩骂。医生林一骏苦笑着对王赦说:你这样,你家人应该很难吧。
确实,王赦的妻子丁美媚的日子不好过。一方面法扶律师的薪水非常低,王赦为了帮助弱势群体放弃成为第二大律所律师,他们租房子,买不起西装,就连小产后住院都付不起医疗费。更糟糕的是因为丈夫的原因,她的网络账号也充斥着网络暴民的各种谩骂,并恐吓要伤害他们的女儿,而她还不敢对老公说。王赦作为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放弃高薪帮助弱势,理应赞扬,但是作为他的妻女,又是否得到了应有的照顾和安全感呢?如同王赦的岳父一样,最初我对王赦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是理解的但作为家人又是很难支持的。但后面的几场戏让人看了深思,也越来越理解他的选择。
一次是他带着老婆去见了杀人狂陈昌的母亲后,他对妻子说:这些人你很难理解的吧,就像是不同世界的人。在这次谈话中,他老婆代表了很多大众,尤其是中产阶级。王赦慢慢说到说自己也曾经差点杀人,因为拉肚子晚了两分钟没赶上去火拼的车,而他在育幼院最好的两个哥哥一个死了一个无期徒刑。他说: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像你这么幸运,有爱你的爸爸妈妈,甚至不用为生活发愁。而我们可能有一个酗酒的爸爸,一有烦心事还打妈妈,我们穷没有钱,从小就要出去打工赚钱,睡不好觉还遭白眼,不断的在否定中成长,甚至相信自己就是一文不值一事无成。陈昌要杀的那个小孩其实是自己,小时候的自己,这样他就解脱了。终于我们开始理解明白王赦,因为他曾经就是弱势群体中一员,差点也成为杀人犯,他理解那些人的无助与无奈,他想通过深挖这些案子而让大众和政府知道该怎么去预防更多的犯罪。
在这里又不得不让人想起出身论,无论是几年前的“寒门再难出贵子”还是之前的北京高考状元采访中说出来的教育投资,家庭的出身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成才中起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家庭,不止是单单是财富,更是父母的三观,人生阅历和格局。越是富有并充满爱的家庭成长的孩子自尊水平越高,也越独立越勇于追求自己。但很多时候,有些人刻意的忽视这些,比如圆桌派的一期就是讨论出身对自己成功的影响,柯蓝一个真正的红三代一直否认家庭带给自己的红利,认为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然而明白的都知道,所谓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硬实力(金钱财富)和软实力(知识眼界,人脉资源)的综合体。一个天天忙于生计的父母自己尚且还焦头烂额,是很难有时间有精力陪孩子玩耍,讲故事,带着孩子周游世界大开眼界的。他们也会更希望甚至强迫孩子学一些更实用的功能性更强的知识,用于今后更好的生活生存。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第二次是李晓明被枪决的当晚王赦大醉在岳父岳母家时的一番话。当时李晓明刚同意与父母见面事情有所转机的时候, 而上头在未通知家属及辩护律师的情况下通知了媒体枪决李晓明。王赦其实从来都没有反对死刑,他也认同杀人必须偿命,只是偿命的流程需要符合法律的流程,在偿命之前要了解杀人犯是如何转变的,才会避免下一次悲剧。然而他不明白的是前面还有52个死刑犯在排队,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处死李晓明?一个法治国家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在不通知辩护律师和家人随意的合法杀人。如果杀人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直接处死呢?他哭着说“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死了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有标准吗?
第三次是顾及妻儿不接法扶案子之后,妻子看着郁郁寡欢的他说“你知道我曾经眼里有光的老公去哪了吗?”他哭着说:“我在啊,我一直都在啊”,夫妻两相拥而泣。相信泪点低的肯定又都陪哭了,反正我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是幸福的,坚持去做的是勇敢的,而在最亲爱的人的支持理解下去做自己想做的是幸运的,毕竟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没那么幸运。其实坚定的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很难的,必须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不解,但就是这些理想主义者们通过他们的坚持一步一步的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完善。
此剧是以律师和医生一黑一白两个走向法庭的背影的作为结尾,寓意深长。现在很多的影视剧单纯只是一种消费品,一部高质量的好作品会让人看完之后思考,分享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