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定力?
就是无论外界环境有怎样的干扰,可内心却非常坚定,有力。那么坚定和有力这两个词组合成为定力。定力很强的人,他们内心对他们的方向和目标是非常坚定的,而且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也有能力有力量去面对。
二、失去定力和定力逐渐生成的表现
很多家长都知道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可当老师把孩子的作业情况,考试情况,甚至是一些行为不端正的情况反馈给家长时,家长内心却不能稳定,无法有平静的情绪,自身也充满焦虑,便开始对着那个比自己力量小的人施加语言或者行为的暴力。此时家长就失去了定力。
如果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在学习之前是常态,而学习了课程之后,这种状况就变好一些,那么就说明我们的学习有了成长,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已经开始增长,此时应该肯定自己:在育儿和教育的路上越来越有定力了。
三、失去定力的后果
当我们身陷担心焦虑,恐惧,害怕烦躁的状况中时,我们自身的能量是非常低的,它不会对事情的好转有任何帮助,反而更加削弱我们自身的能量。当把这种能量带给整个家庭时就很难有稳稳的定力。
四、关于“定力”的案例剖析
1、案例的部分内容
星期六的早晨,孩子起床以后还在慵懒的发呆。看着他毫无生气,无所事事的样子,焦虑就开始滋生了。于是就忍不住催促:“宝贝儿起床后该做些什么呀?”其实我很想对她说:“快去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写作业呀!”这个时候,我觉察到了自己的焦躁情绪,但平衡情绪是我学习和践行的主题。所以把原本要脱口而出的命令改成了提问,希望孩子自己思考和决定……
2、案例带来的思考
(1)请把“自我”还给孩子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我们逐渐有定力时,我们就可以区分出来“我”跟“你”。如果要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让这个人感觉到自我价值,他必须要有自我。而孩子也是有自我的,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接受我们的命令要求和催促,他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空间,也有自己做决定的可能性。可是如果我们用命令要求催促,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想法塞给了对方,剥夺了对方主动思考和做决定的机会。这个时候孩子是没有自我的,当他没有自我时,他就不可能形成自我价值,更不可能有自信心,所以自信心中的“自”就是自己。对于孩子而言,也要让他拥有自己思考的时间,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他渐渐清晰:原来我是有一个独立的自我的,否则,一味的催促要求和命令,孩子只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傀儡,而他的人生也都已经被我们安排要求命令和左右了。
(2)觉察生活,把权利还给对方
再一次去观察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是不是在面对孩子,面对家人,面对同事,面对闺蜜好友遇到一些问题时,忍不住马上就说,你应该怎样做或者说我早就告诉你啦,你看你还这么做。看看自己是不是就在推销自己的做法,建议甚至希望对方不要主动的去思考。这是过去传统的做法和惯性行为,而在教育定力的框架下,我们就要将对方思考和做决定的权利,还给对方。
(3)怎样做才能将“权利”还给对方
不要用要求、命令、催促的方式,而要用好奇似的或者启发式的提问方式,这样做最有效。比如说:“我看到你现在还穿着睡衣呢,在那儿无精打采地发呆,待会你想做些什么啊?”或者:“今天你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要去完成?你今天的计划是怎样的啊?”当我们这样提问时,我们一方面将界限区分开了;另一方面抱着一种了解和好奇的心态去看看孩子在想什么,思考什么,决定什么,自己也就有了一个机会去了解孩子,这样孩子也有机会去做独立的思考和决定,也就把孩子的自我还给他了,还能达到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和决定的目的。
(4)通过问答了解孩子的内心
先玩还是先写作业?
孩子的回答:我想先玩儿啊,我想先玩儿了之后再写作业呀!其实我也很纠结,很烦这个问题,如果我先学再玩,学习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玩,我就学不好;但如果我先玩再学呢,又很难静下心来!
分析:作为每一个家长,都期望孩子说先写完作业,然后再去玩,可这只是家长的希望,孩子是有自己做决定和选择的权利的。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引导帮助孩子梳理和表达自己。那么先玩儿和先学,这个世界难题,
结果也让孩子很纠结,所以在妈妈看来,原本以为孩子会不假思索的告诉她先玩,没想到的是他心里也这么纠结!所以你是你,我是我,虽然自己是妈妈却也真的可能不了解孩子的心声。尽管孩子是通过妈妈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他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再亲密也不能拿自己的思想和认为来看待孩子,否则就错过了一次了解孩子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想法?是否也认为他很想先玩呢?事实又是否是他也有一份纠结呢?所以通过这种好奇,提问,启发,我们便能够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内心。当我们看到他真实的内心时就有机会与他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因为在倾听的过程中,彼此的心是相连共振的。静静的倾听,孩子向我们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就听到了他最深层的需求和想法,这其实就是放下了自我控制,带着尊重平等和清净之心与孩子进行交流。
反之,如果我们是用焦虑、急躁、催促的方式,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定力。而当我们有自我,有界限,有尊重,有倾听,有提问,把二者区分开,让对方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就能形成彼此之间良性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达成一定的共识。达成共识之后,也依然可以求同存异,这样就会让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更有定力。
五、总结提升,拥有定力
1、要有“自我”的概念
要想培养孩子的终身幸福能力,家长就要先具备教育定力,首先就是要有自我这个概念。所谓自我就是:我是我,你是你,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能够通过命令要求催促让你作为我人生的傀儡,我要通过好奇、提问、启发去倾听,从而深入了解你的心,这样我们彼此就可以进行更多深入的交流。可能我们暂时不能够解决问题,但却因为这些深入的交流,让我们彼此可以向对方敞开心扉,从而种下更多教育的种子和机会。那么这样的一种教育品质,就会更加的稳定和开阔,也更加尊重另外一方。
2、避免对方“保护机制”的开启
如果我们一开口就是:我觉得你应该这样做,我上次试验过啊,我是这么对待我家娃儿的,你应该这样做。我告诉你,就不应该这样去纵容他,应该怎样怎样他。于是就会发现即使我们是面对成年人,也很喜欢把我们的观点、建议、想法直截了当的通通地塞给对方。而忘记去听听他的想法是什么。所以,你就发现会遇到很多的反弹。例如:有些人就会告诉你说:你的情况跟我不一样,我们家娃不是这样,我家老公不是这样的。这个时候他就有一种防御的心理,保护的机制开始出现。因为他是另外一个独立的自我,他需要被倾听、被启发、被表达。
而教育孩子时不用任何一句要求和命令,全部用提问的方式便能打开孩子自己思考和决策的机会,把孩子当成他自己人生的小主人,他可以来表达自己的决定,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这样一个深入交流的机会去肯定他,这样就能让他进一步看到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可以得到接纳,又有什么地方可以得到提升的。所以,如果家长不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和尝试,他就永远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管就无所适从了。如果我们不放手,让他去体验尝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他在想什么。
3、现下的践行任务
或许我们一直是在用我们的认为和想法来理解孩子和对方的,而这样做,他们其实只不过是我们人生的傀儡,所以这个星期就去践行如何更好的看到对方的自我,让对方有能力,有机会去思考表达和决定自己的事情。
幸福双翼的整个教育体系虽然在这个框架之中还没有教大家方法和技能,但他就像一座灯塔一样,给予在迷雾中的你,或者陷入到无助,焦虑之中的你一个方向,变成一种指南针。
4、践行行为是否得当的判断标准
每一家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每一个人的状况也各不相同,所以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可是种种不同之间,我们只要能够举一反三,从中抓到那些大道至简,恒定不变的规律,那么我们就有了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哪怕某个问题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可是有一盏明灯,一个指南针,一座灯塔在指引着你,让你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它就是幸福双翼的教育体系。我们只需思考自己的做法是有助于家庭幸福与和睦还是已经破坏了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氛围。
例如我们谈到的亲情第一,在家庭教育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去检核一下自己说的话,采取的行为,是否有益于家庭幸福和谐?如果不是立刻打住。在培养孩子终身幸福能力的过程中,亲情第一是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如果自己的做法破坏了它,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例如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和做法时该采取怎样的做法会比较正确,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只能问自己,现在采取的这个做法对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有帮助吗?如果他从你身上学习到的方式是:遇到问题时就大发雷霆,通过河东吼狮的方式让对方感到害怕后,然后对方就乖乖的去做事;或者学习到了压抑情绪,然后不断的压抑,直至最后一刻爆发产生非常大的伤害力,那么这些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培养和人格的健康的。
5、形成定力
当我们不断的在说: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呀,你看人家的孩子怎么就已经把作业写完了;或者当老师把孩子没有写完作业等信息反馈回来,自己又很想再批评孩子一顿时,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感觉一下孩子是更加需要你的鼓励,需要你跟他一起想办法还是需要你不断的去削弱他的力量,让他感到自己真的很差,从而破坏他自信心的建立。
于是,通过不断的反省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所有的行为是有助于他的情绪管理,自信的建立和良好性格的培养,还是在逐渐的破坏这些,我们其实就拥有了教育中的定力。因为某个做法对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健康发展有帮助,我们就会坚定的做下去,反之如果会削弱孩子的力量,破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蒙上阴影,我们就会立即停手不做,并且会提醒自己要先变平静,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这样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拥有了一些定力。
6、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幸福双翼的教育体系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其中包含孩子是不是更加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如果没有动力和热情,即使把再好的资源,再好的老师给他也是无济于事。于是我们就可以反思,现在的自己是在焦虑中度过吗?陪伴孩子写作业时是很耐心吗?还是看到孩子一旦写错就忍无可忍,非常想帮他去擦掉,甚至去把他的作业本撕烂。这样是在培养他对学习的热情和感觉,让他更相信自己能做好,还是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一旦做不好就要被挨批,然后渐渐的厌恶学习了呢!
如果能够不断的去反思这些问题,不断的扪心自问,那么我们现在在家庭中的行为和态度就有助于亲情的维护和孩子人格健全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就会越来越有定力,也会越来越坚定有力地走在幸福的道路上。
《慢》
【作者:亨利 ·大卫 · 梭罗】
我惊叹这样一个事实,
树在开始的时候长得越慢,
它的核心长得越结实!
我想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人类。
我们不希望孩子过早成熟,
在幼儿期就催促他发芽生长,
就像迅速长成的木材,质地松软、易坏。
我们宁愿孩子开始的时候长得慢慢的,
好像在艰难的挣扎着,
因此才会长的结实和完美。
这样的树,
即使到了老年,
仍然以几乎同样的速度在伸展。
结束语
慢,即是快。
当你更有教育定力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就走在了越来越有力量的道路上!
让我们以幸福双翼体系为灯塔,结伴前行,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成长,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拥有教育理念的升级,就拥有教育的定力,期待着自己教育“定力”的形成。这个过程,我已经准备好了,它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对与错的基础上,无论是对还是错,都坦然接纳,因为有了接纳,美好的事情才不期而至。
很多家长看到当下自己已经做出改变和尝试,却没有立刻生效,会着急。拥有教育定力,要能接纳犯错,明白这是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而践行是经验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形成更好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不管你是按照育儿手册还是听从教育专家去培养孩子,你总能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父母的给孩子贴标签,而不去和孩子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