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除了扳起手指头数还有那么多天才过年的大忧愁外,几乎没有其他忧虑的年纪,做什么都是纯粹的开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农村长大的小孩,翻泥鳅和抓黄鳝几乎是遍布了我的整个童年记忆。
抓黄鳝泥鳅的方式有很多,我最喜欢的是夹黄鳝。
我们这边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农人从春分以后就开始整顿田地,直到秋天才能收割。在农历4月份左右,农人就会把水田犁整好,引来泉水蓄在田里,等培育的秧苗成长好就移栽进水田里去。在移栽秧苗之前的那段时间,就是夹黄鳝的最佳时间,夹黄鳝是在天黑以后,所以需要准备很多东西。
首先是工具,需要自己做一副夹子,有的人家里有铁匠打的铁夹子,和火钳有点像,区别之处在于钳夹那里是特制的凸起纹路,用来夹住黄鳝,不会因为黄鳝湿滑的身体溜掉。我家里没有,所以我都是自己做的夹子。从山上砍一根比较大的楠竹,只需要五六十厘米的一段,把竹子破开分成2厘米左右的竹片,把竹节和竹片边缘修理好,选取大小合适的3片,然后用烧红的粗铁丝在竹片三分之一的地方钻一个孔,再用铁丝依次把三片竹片串起来,捆扎起来,做成一把大剪刀的样子,在短一些的那头竹片上刻出锯齿状,在长一些的那头竹片中间夹一截有弹性的小竹片,这样一把自制的简单黄鳝夹子就做好了。
之后还要准备的是照明用的燃料。那个年代,手电筒还是稀罕物,那种石墨的干电池不仅贵还不耐用,所以我都是自己准备燃料。
自己做的燃料有两种,废旧解放鞋的橡胶鞋底和松明子。记得那个时候每天放学回家路上,总是要去别人家丢垃圾的地方转一圈,看看有没有穿废了丢弃的解放鞋,总是像捡到宝贝一样提回去。这种橡胶鞋底需要去除多余的帆布布料,然后切成30厘米左右的块状,这样就算处理好了,点燃以后放在用铁丝编织成的网兜里,像火把一样用来照明;松明子则是松树富含油脂的树枝和瘤疤,从山上把松树背回家,晾晒以后富含油脂的松枝特别易燃,当然都需要劈成几厘米宽、长20厘米左右的小木块,也是点燃之后放在铁丝网兜里。
农历4月份以后,天气晴朗的晚上气温已经暖和起来,屋前屋后的田都已经整理好并且蓄着水。这个时候,肥美的黄鳝就会在晴天的夜里爬出藏身的洞穴,它们静静地卧在水里等着食物的到来,也等着成为人们的食物。
吃过晚饭,准备好夹子和背篓,把准备的橡胶鞋底或松明子装在背篓里,腰上绑上篓子用来装黄鳝,只等天完全黑下去就要下田里去大干一场。撑起自制的火把临出门了,母亲偶尔会不放心的叮嘱一声小心毒蛇。
那个时候,小小的身躯在黑漆漆的夜里也不晓得害怕,就着火把的光在齐膝深的水田的仔细找寻着,瞧见水底的黄鳝就迅速的出手,夹起就往腰间的篓子里放,有的时候一次没夹住,给跑了,就立马追过去,继续夹,直到夹起来或者黄鳝钻到泥土中彻底寻不见。夹到一根,快乐就增加一份;每追一步,开心也越多一份。
晚上夹黄鳝也是有危险的,因为这个时候,毒蛇也出来了,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毒蛇,甚至当毒蛇也蜷在水里不动的时候会被认做黄鳝去夹。记得我就有一次把毒蛇给夹到了篓子里,给带回了家,父亲把篓子里的黄鳝倒进盆子准备清理的时候才发现,看着盆子里三角头的蛇吐出信子,心里才一阵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