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体系(一
如果一个人有了自我年龄感觉出现的话,其本质上,应该是与TA正处于的语言体系有关的。
公司里面的边防牧羊犬乔布斯,平时很少和他的同类在一起,基本上都是和人类在一起。乔布斯TA能够听懂人类一部分的语言,只是TA自己无法表达。那么,当我们说TA渐渐老了的时候,乔布斯,自己是不明白老了的意思。原因是乔布斯没有和他的同类在一起生活,TA对老了的年龄感觉,没有获得TA的语言感受,TA是不知道的。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一群边防牧羊犬之中,那么这个人对于自己是否老了的感觉,也是无知的。
我们的生活,本质上是生活在一个语言体系之中。
语言体系(二
前几天,几位从河南洛阳过来的朋友,听了讲话后,问我的是莆田本地人?我回复他们正是后,他们告诉我,在河南洛阳的时候,有很多类似于我说话口音的,在河南洛阳生活了很长时间,说出的普通话口音仍然与我很相似。中原地带的普通话语言发音与我的莆仙方言而改的普通话发音,是肯定不一样。
我回想,自己大概是十六岁的时候才开始说普通话的,是在自己整个语言思维链形成的时期里,都是以本地方言进行思维的。
这种所谓的本地方言而形成的思维模式,我后来在读后莫言的一篇散文《朗读与吼叫》时,得到了印证。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这个地方本来是属于北方,语言上的应该是使用北方方言语系。但是奇怪的是,莫言小时候所使用的方言,竟然与普通话语系差异,还是挺大的。关于这一点,我没有做更细的研究,我只是参考我们的莆仙语言,给予的解释。
莫言小时候所使用的高密地区的方言,我们所使用的莆仙语言,是属于现在普通话的上游语言。所谓的上游语言,就是语言体系在时间中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因为空间的原因,产生了语言留储的原因,一部分群体语言者,在某个地理空间中生活而保留下语系发展的一阶段内语言体系。
我小时候所使用的莆仙方言,以及莫言小时候讲的高密方言,就是语言发展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在某一个空间蓄留下的上游语言。
语言体系是活体流系。研究梵语的季羡林会讲梵语,同时代,全世界会讲梵语的人总数不到20人。而季羡林解释说:500年前印度乡村田野间的人,都会讲梵语的。也就是说不到500年前时间,梵语的语言体系流就干枯了。
语言体系流的变化,为什么会变化的如此迅速快速呢?原因是人类善于学习。
语言体系(三
我们在汉语语言体系的形象库里面,寻找了一些固定字数组成的语言词语,如:
胡言乱语
污言秽语
千言万语
闲言碎语
风言风语
自言自语
一言半语
不言不语
只言片语
豪言壮语
流言蜚语
少言寡语
甜言蜜语
花言巧语
恶言恶语
无言无语
明言明语
谜言谜语
轻言细语
诓言诈语
我回想自己在16岁之前,对于这些词语的发音,形象,以及内在的含义,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不明白。
现在,我把这些词语打印在纸上,然后拿到我们乡村里一些不会说普通话,而本地话说得非常利畅的人面前,他们看到这些白纸上的黑字,头脑里的神经反应,与我当年的脑神经活动,是在同一个区域里的动态。
现在,我把这些词语打印在纸上,然后拿到市区里那些英语说写得很好,普通话只会简单几句的外国人面前,他们看到这些白纸上的黑字,头脑里的神经反应,与我们村里的那些人,与我16岁前的神经反应活动,是在同一个区域里的动态。
语言体系(四
人类依赖依靠变化多端的口腔发音,而形成的有声语言体系,依赖依靠变化而具象的二维图形,而形成的无声文字体系,在地球表面上建立起群体合作的社会,这应该是进化论的选择。
地球表面上的其他动物,也具备变化多端的口腔发音;也能够产生具象的二维图形,可就是无法建立起群体合作的社会。
我们生活在有声的语言体系和无声的文字体系包裹的社会体系之中。
十几年前,世界级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间去世了, 听到消息之后,遍布在全世界的MJ粉丝一下子感觉到天塌下了一样,在相继几天里,有一些人实在无法走出MJ所创造的语言体系的坍塌阴影,也跟随着迈克杰克逊自杀而去了。十几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的人们再看到当时杰克逊舞台的视频,那台上台下纯粹的,尽情的,狂欢的近乎于失控的场面,很多人都是无法理解的。迈克杰克逊用他的声音和他在舞台上的二身体舞蹈动作,还有他善良天使的故事传播,演绎出了一套完美的语言体系,让亿万人进入到MJ体系之中。十几年时间过去了,随着MJ核心能的离去消失,这一团巨大的能量在不断地松散并消逝而去。
语言体系(五
所谓的体系,我们可以把TA看成是1。1的构件组成是完整的。完整的体系在二维上观看,可以看出时间在空间上面不断地交织着的沉淀。
前几天在简书上面读到《村庄》后,在文后写下了评论是:父亲的语言体系,故乡的语言体系,“我”的语言体系,一旦流经时间点的交错之后,都无法修复并重叠到某一种曾经的协调韵律中了。
语言体系(五,本来应该是在昨天就写出来。但是昨天已经过去了,语言体系(五到了今天才写出来。如果昨天写出来了语言体系(五,和今天所写的语言体系(五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能不能这样子说?语言体系(五本来并没存在,今天写出来语言体系(五写出来以存在的方式沉淀着。
今天,在刘良华微信朋友圈里读到了他推送的《 刘小枫:重评“文明冲突论”》一文,我读了之后,这就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我们对于美国的更多的没有太了解,美国为什么会成为美国?是因为在美国的土地上,这百年来形成了高发文明体系,是有依赖的,像马汉这那提出来海上军人,哲学研究者指出了一套体系,并且成为了主流的政治的认可。
语言体系(六
从那天确定下来写“语言体系”这一话题的时候起,其实是自己在反思这20年来生活经历,回想自己20年前从这个空间出发,自己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从一个圈走向另一个圈,从一个区域走向另一个区域,在不断地折腾着,在不断地盘旋着,可是,我现在又回到了空间的那个原点上。只是,我想运用一个词,想找到一个能够串接时空变化的词语,来创建出这些年我在时间空间上面经历的变化,于是,就安放在“语言体系”这个词语上了。
20年前,当我从现在的这个点走出来的时候,是不懂的,也是不明白,也无法找到一个类似于这样的“语言体系”的词语,给自己作为一种思路上的指导,或者说一种凭借吧。当20年之后,我转来转去,在空间上转来转去,在圈子中跳来跳去,在行业中混来混去,在事情上做来做去,在人群中走来走去在道路上来左去右奔波之后,回到空间的原点。现在,自己总是应该从脑子里面掏出几个词语出来。
语言体系作为我们活着生活在人群社会的一个体系,无时不刻的存在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
只是很多外在的语言体系,并不适合我,我自己的语言体系,一直无法融入到某一种自己所经历过的,这些年所生活过的体系之中。
于是,我回到了空间上in20年前的原点。只是当我回到原点时候,我发现列所谓的20年前,我能够回忆起的20年前的语言体系,并没有存在20年前的原点环境中了。如果,想用一个词汇来表达,来描述这种变化就是“物是人非”。
既然“物是人非”是一种常态的语言体系,那么有没有一种语言体系可以是“物是人是”或是“物非人非”的状态呢?
语言体系(七
20年前,我呆在目前回到的这一个空间里,当时甚至只能地无可选择地在那个空间中生活着,我或许真的是无法适应这个空间语言体系,或许是我天生以来就带有自我的某种语言体系,而且这种自我语言体系就是与我所生活空间的语言体系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这样的“格格不入”是正常的,并不只是在我的身上表现。我们可以从很多的真实的历史中或者虚构的小说里都可以读到这样的情节,不一样的语言体系造成格格不入的存在。
语言体系是有力量,原因是语言本身就是有力量的。我们经常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最底层结构就是语言。
20年后,我回到了20年前待的地方。但是这一次,是我不想去做所谓的努力而改变,自我放逐着让顺其“自然”而改变吧。当我回到了20年前待的地方的时候,其实,我是很清楚自己的语言体系,已经完全不再是20年前的语言体系了。当我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20年前的这个空间时,发现这个空间的语言体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语言体系(八
目前,对于所有的能够之成为体系的理解,可以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面去追问到其基本构架。语言体系也是的。
所谓地球上无鲜事,地球上的事情,按照我们所能够理解的,我们能够去追问的,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上构建出来的事。
于是,我们可以继续追问的是,形成体系就是会有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存在。一个体系以语言表现的形式,以空间的维度范围,以时间的维度跨越,来构出体系物理质量和存在的外显重量。
从一个此体系到另一个彼体系,不是直接从此中心直通彼中心,一定是在此个中心先到边缘地带,然后进入另一个彼体系们边缘地带,继尔进入到该体系的中心。这样思维模型的逻辑,人们是可以接受的。
当我们讲到去中心的时候,不是把整个体系去除,而是从一个体系的空间和时间域度里面,向边缘地带转移,放逐,或者是被放逐,也有可能是被驱逐。
语言体系(九
每一个空间和时间的结合点之处,都会有 体系存在,每一个体系的展示或是现象就是语言体系。这种展示与现象有外在的显性的,也有内在的隐性的,那么语言体系就有了外在的显性的语言体系和内在的隐性的语言体系。
我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很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拥有学习能力。学习,到底是学什么?学习就是通过对某一体系的外在显性的语言体系不断地接触,从原有的某个体系边缘而进入该体系的边缘,继尔再向中心延展,进入内在隐性的语言体系之中,然后掌握了该体系的时空交织逻辑。
这个世界上的路大多了,体系太多了,这个世界上的语言体系太丰富了。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二十年前,我从现在脚下的这个点出发,在这个世界上转来转去了20年时间,现在又回到原点上。这是非常有意思的。20年前,我离开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再次回到原点,也不是想着要出去寻找语言体系。而现在,我在这个点上写的《语言体系——这二十年》,是要叙述出某种外在的体系,或者是说要分析透某种内在体系呢?
可能,都不是。
如果说,都不是的话,那么我是不是在自我否定了这二十年间的出走,学习,行动,寻找……等等
这,一定不是一种无奈的表达。我相信,以我目前的口头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是完全可以,或者说再放下心来,耐下心去,都可以把一种体系的外在的显性语言体系学习好,还有其内在的隐性语言体系表达出来。
把话说的更平白一点,让自己都能够听得懂,可以引用《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这句话里,叙述出了一个时间上对自己的了解的语言体系,给后世的很多人带来着指导作用。
对于已经不大可能更新,绑定了自己的身体和思维这一套语言体系,每个人到了人生的一定年龄都要读懂。
还有的就是,以数字来表达这个世界的语言体系,是我接下来20年的时间里,更原意去看看的世界。比如说我已经渐渐地弄明白了,钱是什么?或者说货币是什么?或者说金融是什么?再比如说经济是什么?这一套语言体系外在的显性的表现在金钱和财富,内在的隐性的逻辑语言体系其实是数字。
当我懂得了用数字这一套语言体系,来解读整个世界,那么,就可以看到很简单的一个点,一个很简单的世界。
哲学家用数字简单建立起一个世界与社会的模型,政治家的数字的形象来塑造出世界与社会模型,军队用数字的力量维护世界与社会模型,银行家用数字的无孔不入穿接着世界与社会模型,教育家用数字语言体系的丰富性广播传达着世界与社会模型。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生活在一套语言体系的社会模型之中。
就是这样。
附:
<<每过九天都要写出一本书>>
前几天,我呆呆地坐在小渔村海湾边的楼房阳台旁边临窗的房间里,面朝大海面向西岭,思绪随着山色浓淡而起伏着,于是想到了并开始主题写字《语言体系》。然后,我在微信朋友圈里面发出了一组三幅图片,文字解说:《语言体系——这20年》一书写作地的东西面实景拍摄。一些朋友看到之后,问我,谁写书?这本书是谁写的?我回复了:是我在写,但还没写出来,我刚刚开始在写,大概要写九天时间。原子世界的写作地点是我20年前工作的一个地方,现在又回到这里工作。时间经过了20年,电子世界写作地点是在简书上面。
一些人听了之后,也是似懂非懂,莫名其妙,只能算是TA无聊而顺便问了问而矣,但是我的回答其实是很认真的。
四天时间过去了,《语言体系》也写到了(四,字数大概不到2000个字。再写五天,这个主题就暂告一段落了,不管这个体系是否完全的构建起来,也算是一本书了,只是这本书和人们的传统概念的书,肯定是存在着区别的,因为我是在简书上面写,写九天就结束一个主题,这已经成了最近很长一段时间的写字习惯。
每过九天就要写出一本书,这样子说出来,让听到的人觉得我近乎有点在吹牛。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的,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定位的概念,存在着差异而已。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其实也正是《语言体系》中的差异性一个特点。《语言体系》的差异不但是丰富的,而且是多变的。
每过九天就要写出一本书,是我早些时候写过的一文《继续写九股文》的定义之后,不断地加以扩充而发展形成一个写作思维模型。
在简书上面的写字相对来说是很自由的。只要我们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体系以后,不过分去尖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语言体系进行攻击,那么存在的可能是有保证的。
一种有保证的存在的可能的语言体系,将来都可以形成一本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