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非虚构写作课-如何写好一个故事》- 读书笔记

第二章 寻觅,研究和报道话题

寻找好的主题:一个作者所提的几个问题

你必须亲身跟着被采访者,去体验,去感受,身临其境,听他们的对话,感受他们的身体语言。不要打断他们,跟着观察他们的每日惯例,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寻找让被采访者有话讲的内容,可能是一张照片,一句对白,他们对我要写的这个人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我的人物和其他人的互动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的对话必定更自然,不像回答我的提问那样字斟句酌。我想观察那样真实的情景下我的人物状态。

寻找最有意义的场景。我跟着我的人物可能有几个月,10个小时,2分钟。最生动的场景可能就发生在那两分钟。压缩几个月的内容,融合在这唯一需要的场景里,开头。

我的提问对他们自己有没有帮助?受访者是不是“顿悟”了什么,意识到之前没想过的东西?

Big Idea.如果你的故事里能提炼出一种普适性的道理,最好了——标准层面思考问题,人人都能体会和理解的象征或符号。

寻找好的主题:一个编辑所提的几个问题

普适性议题——死刑。

我的主人公,其他人有没有过跟他一样的日子?从普通人的眼光出发,可以有别的理解吗?

故事的反面。

在一个被大量报道的故事中,寻找还没被说到的特写角度。

还有什么未被讲出的背景故事吗?从大的背景找,或许有更宏大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是不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为故事而做的采访:10个窍门

思考什么才能让读者欲罢不能

获得好的“路子”。(不要是亲戚)

找到那个能提供叙事线的正要展开的情节。所谓【主题】,指的是故事中心思想,深层次

在情节里找能提示人物性格细节

描述,设立场景——细致的感官感觉。营造立体的空间维度。

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为故事设立一个框架。

描述受访者的情感体验,不是你自己的情感体验。真实地呈现人物反应。

珍惜那些隐喻,以及那些跟结构有关的主意

访谈:加过了速的亲密

为了使受访者达到一种非常舒服的状态,需要达成一种加过了速的亲密关系。

人们经常把访谈比喻成剥洋葱。想象一个洋葱:外层很干,而且易碎。把这层撕掉,接下来的那层是闪亮的,柔软的,有弹性的,甚至还带着一抹绿色。当然,你最想要的是中间部分——那个干脆利落,尖锐刺人,但又最具有鲜明和最真实风味的部分。

总的来说,你在心理访谈中所得到的回应,会让你对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事实上,很少有成年人会改变他们的本性。本质上说,我们都不过是变老了的高中生而已。

参与式采访:把自己送进监狱

作者为了身临其境描写监狱惩戒官的生活,申请了一份惩戒工作,并在监狱呆了10个月。

每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便把所有的记忆一股脑丢到电脑上去,以至于到开始写书前,积累的文稿远胜一本书的字量。这些笔记就是用来捏成故事的泥土。

监狱的工作非常累,也有独特的惩戒官文化。当有人做了不名誉的事情,他或她会【跟你在停车场见】,即【下班把你暴打一顿】的缩写。

最终我把这段监狱生活,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造成一定影响。

甚至惩教系统都有改革——书中细节有提到,巨大监狱区的玻璃窗好像50年都没擦过,非常脏。后来,一位犯人的妻子来信,“我的丈夫只想让你知道,你的书出版一个月后,他们把窗户擦了。”

这就是媒体的力量。

身临现场

像他们一样去生活。注意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一起吃饭,一起做祈祷,这些是别人的转述中无法体验到的。

仔细观察,像一个摄影师那样思考,尽量全面的掌握现场的每一个观察角度,随时转换视角。

明确提醒现场的人,你只是一个记者,虽然是全方位参与和他们一起生活,人肉背景,但是你有你的任务。客观全方位的记录和转述。

有时间就打磨你的句子。尽量让文章看起来不那么熟悉,甄选每一个用词,每个动词都必须起到他们的应起的效果。

你想要的,是最后编织成一个整体的一种关于你身处何方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一张记满各种细节的单子。

跨文化采访

很多文化中,场所很重要。你必须找到人们可以坦诚交谈的场所,比如吃饭的,宗教场所。。。

不要试图引领受访人,要让他带头,带着你进入他熟悉的沟通模式。

注意你的表情。小心它所传达出的东西。此条在采访者身上同样适用。

不要回避小众社群(有色人种),学会拓宽自己的报道范围。

跨文化需注意的Tips: 拥抱;说话时看到人的眼睛里;微笑。。。

从现场笔记到完整底稿

通常来说,第一稿都是shit。

第一稿要写很多很多,通畅你的思路,然后再改第二稿。

在叙事性写作中,手艺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保罗用两页写出了【格拉菲】老牌相机那种令人惊叹的美丽,“我永远也写不出这样的东西”。

他跑到博物馆,找到了这个品牌的原始产品目录;在一家古董相机店亲自买了一架,握在手里把玩。把它复杂的操作流程完整走了一遍,感受它的皮革,欣赏它快门开合和胶卷转动的声音。然后把这些细节都记录下来。

他还找到一位使用过此相机的老摄影师,看他如何用——就像在读一首诗。

故事:从想法到发表

在膝盖受伤后,我在医院修复了一年。我把这整个痛苦的过程写成了一个故事,就像一出四幕悲喜剧。

第一幕:微光

在写故事前,你总要有一些想法。【这可以是个故事】,就是你的微光时刻。

写故事的过程就像漏斗,你把灵光一现的想法放进漏斗,他们还是未成形的,模糊的,出来的就是一个集中起来的,有中心思想的故事。

第二幕:初期探索

为了把你的想法落地,你需要去做与之有关的调研,任何方面都要触碰。尽可能完整,详尽地获得资料,丰富你的材料库。但注意,不要没完没了,毕竟你是一个记者,不是这个领域的世界专家。

在探索的初期阶段,你的目的是要找到故事。

第三幕:漏斗中的探索

有了素材,就要开始筛检有用的部分。你要提纯你的故事,只选有关的内容,串成一条线。(素材虽好,不要贪多,可能会迷失自己)

第四幕:写草稿

一个中心任务:把文章的不同部分摆放好。

确定文章语气、语调——这跟你要放什么内容无关。

从没上过新闻学院的人的(叙事性)新闻学院

如果我能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采访的话,那么编辑也能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个故事。

当我开始做采访的时候,我是整个故事的温度计。我会不断地衡量自己的反应。通常我会写下自己的采访日记,随便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纯私人的写法。当然,这是除了正式的采访笔记之外的。这种“立刻记下对现场的感受”是非常好的回忆素材,便于以后提取,成为更有趣,更自由,宏大的故事素材。

大多数人都更喜欢表达自己,而不是倾听。一个滔滔不绝的记者,往往会不自觉打断被访者——不要让你的反应把受访者的嘴封上。如果能够长时间闭上自己的嘴,我就会知道更多的事。“恍然大悟”的瞬间,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才可能出现。

把你的采访意图讲给受访者,让其和你一样去理解整个采访过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更重要的反省:明白自己在什么情况会对哪些情景做出什么反应。感到不自在?谈话变得紧张?。。。从这些点,可以理解自己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兴奋于什么,抗拒什么,哪里是死胡同,哪里是盲点——困惑有时候会成为一条叙事策略。


第三章 非虚构流派细分

人物特写

成功的人物特写包含了叙事新闻的所有必要元素(刻画人物和地点:把握住个性,从外在描述,对他们的动机做出解释)。

人物特写提供了一种以小见大的个案。

问题要深入:这个人的特征是什么?动机是什么?价值体系是什么?生活方式是什么?这个人是谁?

抽象问题问完要问一些具体的问题,已引出详细的逸闻趣事。要问有层次,有深度和奇特的问题,已引出不寻常的答案。问一些需要描述才能回答的问题。

那天有什么特别的?

早上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早餐吃了什么?

天气如何?穿了什么?

那天你在想着谁?有电话进来吗?

带我一起回忆一下那天的前两个小时。

这些问题有助于帮他回到那个时刻,给他一点压力,做一些假设,让采访对象印证你的假设,与你辩论。

对于人物特写,最重要的是生动的细节。任何可以透露重要细节的描写都可以算进来。

写完后需要读者测试:1. 你认为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2. 读完后,你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人?

从摇篮到当下——定位特写——段落特写

抽象特写

早川:

所有的语言都存在阶梯上。最概括或抽象的语言和概念在阶梯的顶端,最具体、最明确的语言在阶梯的底部

讲故事时,我们在阶梯顶端创造意义,在底部去做例证。

所有的特写都是史诗

“我相信,无论和谁谈上两个小时,我都能从那个人身上找到一个史诗般的故事。”

人物特写的局限:我们往往在心理分析上聚焦过多。人物特写应该多些社会学的东西。当我们局限于对个人的认知,我们也就失去了对社会亚文化提出更有价值问题的机会。

游记:内在和外在的旅程

在这种旅行中,当你有了独特的经历,请对它保持敬意。如果你有了想要写些什么的期待,哪怕最微不足道的期待,也要仔细观察它,把一切都写下来,并且要写日记。

如果我接到采访任务,通常我会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记录我要写的故事,一个记载所有打动我的细节。后一个笔记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的上,但它就变得十分重要。

个人散文和第一人称角色

你不能认为第一次见面的读者知道你的背景,尽管你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描写过无数次。不管你在写哪种文章,各种特征/角色都提一下,有助于塑造你这个角色。

叙述者应该永远对自己保持好奇(跳出自己来观察自己),选取自己的一种角色,丰富它,丰满它,让他走到这种角色的极致。

第一人称写作:有时就是写你自己

专栏:私密的公开对话

记者的使命:安慰受折磨的人,折磨安逸的人。

读者不一定会,甚至一定不会认同你的文章,你的观点,但是你要发声,写你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

调查性的叙事写作

当你写一个故事的时候,对外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寻找问题而不是答案。会有人告诉你和你在报道的故事不一样的故事。深入实地,你会发现比你自认为在调查的事更有意义的事。你找到大多数参与方都不知道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最应该被讲述。

你故事中的反面角色,是你的向导,也是故事的受害者

真正的故事有时不来自于受害者,而来自于犯罪者。由于你的报道使坏家伙们的生活被打扰,受到威胁,他们的说辞可能会带出更有能量的罪犯。

不要美化英雄,承认他们复杂也有缺陷。

图片用于展示细节,文字用于讲述故事,注意故事要尽量注意复杂性。


第四章 建立结构

本章探究了小说结构的日常应用,包括:叙事立场,对话,吸引眼球的开场白以及令人满意的结尾。

叙事作家能从编剧身上学到什么

记者注重事实,编剧注重虚构的语句是否吸引读者,二者应该相互融合。

叙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什时候开头,写到哪里可以开始中间部分,中间部分在哪里结束结局又在哪里开始的?

不管是作者还是剧作家,都要练习这经典的三幕结构,让作品真实+可读。

开头的开头

确定你的故事真正要讲的是什么,找到那个词,会是整个故事的灵魂。

叙事距离:也叫心理距离,就像纪录片导演用特写/远景镜头来改变拍摄距离。

将读者放在那里,让他自己去目击,经历,感受。

倾听对象的声音:保证事实和真实

使用引述和对话时,最重要的事——对自己的工作有着高度的谦卑。特别是负面判断时,要反复推敲几次再下判断。

很多报道语言,用原话要超过翻译出来的文字,保留原貌更有力量。很多人的经历是令人惊奇的,他们的人性通过不规则的语法而熠熠生辉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要让读者觉得他们无知。

激发人物不停说话,甚至被激怒。问愚蠢的问题,哪怕让他讨厌你,一点一点,他周遭的真实故事就会被慢慢讲出来。

故事结构

新闻业呈现事实,证明一些事情。意义不能被放入新闻中,但我们把意义错当成意见了。意见是故事的本质。

第一个转折点,在开局的结尾——人物性格复杂化。

故事要有意义,是指主人公(或读者)最后抓住了问题实质并知道必须怎么处理它的时刻。

所有的故事都有三个层次:发生了什么;主要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文章的节奏(用以唤起故事的普遍意义)。

将叙事和观念融合

几乎所有新闻都是通过一种故事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承诺。故事和人物对人类心灵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将世界翻译成故事这种形式。这就是为什么故事而非数据才是新闻的基本单位。

结尾

很多人都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很随便/无力地结尾了。这是传统老旧的倒金字塔结构,剥夺了故事的戏剧性,没有给坚持读到最后一行的人留下任何惊喜。

结尾必须要做的4件事:向读者传达出文章要结束的信号,强化你的中心要点,在读者翻过最后一页后在她心中引起共鸣,及时结束。

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是:

1. 一个生动的场景

2. 阐明文章主要观点的,令人难忘的奇闻异事

3. 一个生动的细节,象征着比自身更强大的东西,或暗示故事可能的发展方向

4. 一个用心安排的令人信服的结论,作者亲自向读者喊话【这就是我的观点】

在叙事中,难题的解决就是文章的结尾,读者快速地看你的文章,一旦他们发现难题如何解决,就会停止阅读。所以一旦你达到了这一步,请赶快结束。

建议:当你写故事时,先写结尾。结尾是你的目的地。当你知道要去往何处,剩下的文章就好写了。


第五章 塑造作品品质

人物

故事是有时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从开头写起。

最有效的开头:从人物即将展开的一个决定性行动写起,再回溯,解释他如何走到这一步。

作者的目标是理解他笔下的人物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记者对人物非常熟悉之后,应该能预测人物的反应。如果预测错了,那么报道还未结束。

【身份细节】在人们周边,能定义其社会环境的事物。

写复杂的故事

写故事通常需要调动多种功能,把自己练成一个全方位的专家。

复杂的故事需要小心使用细节——你使用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帮你传达主题,只用对人物和故事至关重要的数字。

【意象】有利于解释复杂的概念。

在准备好所有材料,反复看几遍,梳理好线索后,放置一晚上。等二天选一个清醒的时候,让灵感跑到你的头脑里:闭上眼睛,等几秒钟,80%情况那些最有力的场景或图像会浮现在你的脑海。

故事的情感内核

是情感,而非事实,吸引读者

谈声音

发展出一个作者的声音是一种忘却的过程。真正的大师级画作,是会保留小孩子般情感本真的某些元素。伟大的写作也是如此。

你的身份认同和自我理解会成为作者声音的潜意识。想象一下你给朋友们讲述激动人心的故事的时候,你的讲述方式。不管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兜圈子讲,那都是忠于真实自我的方式。

朗读你的作品,大声读出来,看看是不是你讲出来的和纸上的文字一样。“这是真的吗?我会这样读吗?”如果你要跳过一段觉得枯燥的部分,那不如在一开始就修改好。


第六章 伦理

公正对待当事人

【赢得许可】向你书中出现的人索要许可,提起他们的重视。让被采访人认真思考一下可能出现的后果,认真对待采访这件事。

【真相和后果】如果你写穷人的故事,律师不会在乎担心,因为穷人不会发起诉讼;你的编辑不会担心,因为故事足够好就可以了。只有你有责任,需要在写每一篇故事中做出上千个道德决定。

如果你无法在采访后面对你的采访对象,那你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说出了真相。

应对危险:保护你的对象和你的故事

你必须决定,在全程观察跟踪过程中,哪些危险的场面是不得不参与的。而你的参与,会改写采访对象的生活和故事进程,所以尽量不要影响故事。每个作者的参考因素都不同,这取决于作者本身的考量。

我们必须用心写出打动人的故事。


第七章 编辑

一次作者和编辑的对谈

强大的作者-编辑协同关系,能产生强大的双赢效应,还能延伸到整个编辑团队。

情感体验是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作者对于接收到的材料不够自信寻找合适故事时,编辑适当提供鼓励支持。这种正能量的反馈是有很大正向促进意义的。

作者感到写作很散时,可以采用词汇浓缩发帮助从内容转向意义:先用6个词概括出这篇文章,再精炼到3个词,最后找到1个词主旨。

作者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时,编辑指明方向:随便写下任何打动你的故事瞬间。花一天的时间,不要在乎编辑会怎么回复,怎么修改,只写你心中记忆的内容,写完为止。作者因此顺利找到开头。

修改复修改

很多编辑都知道一个可怕的真相:哪怕是最好的叙事作品,刚开始写时都是很糟糕的。

每篇作品都要找到叙事核心: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是什么?坐下来写,一遍一遍地写,知道找到答案为止。

要抵达这个核心,有三个方法:采访,思考,修改。

采访时要努力写下全部东西,记录过程中产生的每一个心情。要把表达欲抒发得淋漓尽致。

思考,你的故事要表达我什么重要含义?我们不是要写抓人的故事,而是要写有重要含义的故事。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修改。修改文章时,不要捍卫尊严,聆听读者和编辑的每一处反馈,这些都是可以深挖,延续故事深度的机会。对作者来说,最难得的就是耐心和长时间的注意力。

100个笔记本变成35000个词

从第一稿到第二稿,我要完成两个目标:减少长度,尽量聚焦到故事的核心目的。这样,可以使读者理解,同情,关注主要人物。

一旦写到足够的长度,就要开始为文章塑形了。我会重复某些短语,串起散落的元素。想要节奏慢点,就多加细节,想要行文快些,就概略地写进程。

如何以小取胜

一个跟踪12岁孩子上舞蹈学校的报道故事:

男孩12岁时,生活开始令他迷惑。也许不是全部的生活,但涉及女孩的那部分肯定如此。小一点,大家都嘻嘻哈哈,然后他上了七年级——啪,女孩变了,或者他变了。12岁的男孩光是想想女孩手心都会出汗。

虽然不是传统的新闻故事,文章还是要有要旨:【真相是,舞蹈学校并非真的只是舞蹈。它让男孩和女孩探索神秘的差异。是孩子站在变化的门槛前。是12岁的含义。】

这种生活片段故事常常没有自然结尾,于是叙事者停一停,给故事加了结尾:

几十年后你多半记不住舞步了,但你为妻子开门,教孩子说“请”和“谢谢”,在意礼貌的价值。你记住的是你的七年级。

系列叙事

英语里最美的三个词不是【我爱你】,而是【未完待续】(to be continued)。我爸爸喜欢破坏股市,先读结尾,喜欢的话,读一下开头,再喜欢,就继续读中间。我们为此争论了很久。我喜欢按顺序读,不能破坏作者精心为读者营造的体验。

系列故事对我们的吸引力来自:强制等待。跟随你一直读下去的读者,要奖励他们,给他们美妙的瞬间,无法忘怀的对话,惊人的情节转折。

每个故事必须包含一个引擎:勾住读者读下去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引擎内在于故事,作者的工作就是认出和理解引擎,然后驾驭。

编辑和作者的照管手册

作者和编辑都可以给对方出一本照管手册,阐明自己的工作习惯,需要哪些支持,什么是对我有效的鞭策/建议,什么会让我暴跳如雷。

这份管理指南由两个列表组成:【要】和【不要】。照着【要】列表做,我将忠诚,工作效率高,而且将是他在新闻编辑室的最好支持者。如果照着【不要】列表做,我将在某个死寂的明尼苏达雪夜用铲撬把你干倒,封住你的车库门。

【十分之七】规则:任何你想要的十样东西里,不管你如何聪明,好运,以及努力能干,你可以得到七样。不要悲叹失去的三样,因为交易就是这样:你可以交换任何欲望,但总的来说你得到的还是不超过七样。


第八章 新闻组织里的叙事

很多新闻写作者都被训练成以一种通用的高效的的口吻写作,认为冷静带来了客观。但标准的新闻写作语调可以做到友善和真实。权威&亲近人的语调对于新闻传播是有益的。

本章,将会介绍如何在报纸有限的范围内创造出全面的世界这一主题。

在新闻编辑室培育叙事

多数新闻编辑室都缺乏一份叙事词汇表。我们管什么都叫故事,无论它是否包含真正的故事元素。

编辑早期介入

记者的部分工作,是确保编辑理解正在发生什么。跟编辑讨论故事,有助于故事的成形及意义的深化。编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帮助记者锁定主题,确认还要做哪些采访。

一份叙事词汇表

故事线和戏剧张力:

轶事

回叙

跳叙

伏笔

整圆结尾(最舒服的结尾,有一种故事回到开头的感觉)

完整对话

片段对话

中段进入

内心独白

截断引语(结束一段的简洁有力引语,制造一种完结感。注意节奏:单音节词结束)

不祥之物  Eg.契科夫的猎枪

参与性对话

句子形式(系动词【to be】的各形式,放慢行动)

猎枪规则

推测段

花絮


场景设立:

集体细节

建立视野

比喻语言

组织

主题细节(发展核心故事主题的元素)


刻画:

轶事和花絮

高潮(故事的矛盾得到解释的点)

纠缠或矛盾

结局

方言

直接刻画

解说

伪高潮

间接刻画

形体描述

1号情节点(主人公首次遭遇纠缠的时刻,通常在开场的结尾)

2号情节点(主人公的洞见或变化解决了纠缠的时刻)

主人公

升高段

身份标识


视点和语调:

进入角度

氛围细节

选择人称

措辞等级(故事语言正式性的程度)

心理距离(叙述者和主人公之间维持的距离)

立足点(记者距离:人物头部上方6米处)

故事架构

声音

人物次序

平行结构

场景结构

话题结构

地标

统合手法

作为日常习惯的叙事

有时候,比起光洁的表面部分,苹果背面的一块於伤,更能抓住读者的心。

有时候,就像快乐的蓝候鸟,最好的故事落在自家的后院。

建立叙事团队

建立之初,团队只有4个人,1年以后,还是维持在4个人。

为了区分,我给他们标记了颜色。最热切和观点最多的记者,当然是红色。我还选了一个蓝色(思虑周到,好奇)。一个薰衣草色(创造性,无畏),和一个粉色(精力充沛,情感丰富)。那位粉色离开后,我们又招了一个黄色(渴切,同情)。

这是一个个性、兴趣和天赋的强大组合。

两种视角,一个系列:作者与编辑的讨论

个人化视角带来的强烈情感共鸣。

西雅图到艾伦斯堡。小心幻觉,头疼时会有的幻觉,尤其头疼只是一种更宽阔疼痛的一部分,你没法拿手揉。

那疼痛先是击中了肚子:我看到新闻影像中,世贸大厦像山一样坍塌。疼痛击穿了心:我看到了照片,男人女人从大厦顶部跃下,那曾是地球上最高的楼。

一个声音说,【去东部】。于是我去了,不知道到底为什么。

即便旅程的意义不明,但感觉是对的。我是个行路人。但我需要做什么事,我起床然后行走。这是我的行走方式,只不过我开着一辆租来的福特征服者,走了4800多公里。许多人和我处在相同的心理和感情空间中,我邀请你们在精神上随我穿越美国。就像真正的西雅图人,我们能够一起做事。

团队叙事

团队叙事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在报道之前报道。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出门前知道去找什么。每个成员有具体的任务/清晰的指令。

不是做组合新闻,即不是10个不同人的10句不同语录,而是品质和深度。

讲故事的摄影师

摄影师拍摄的若是文字未直接处理的事物,读者常常所获最多。摄影降格为图解,重复文字已然传递的信息,这是对读者的损害。


第九章 在报刊业规划职业生涯

【你确实在赌博。它或许会让你血本无归,但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花费时间在你所在意的事情上,这边是收益。所付出的代价是必须向所有人,证明故事值得一读。一旦获得几次成功,事情便会变得顺畅起来。】

做自由撰稿人

提前做准备:投稿之前就开始找故事,为故事采编。除了n多的夜晚试着干起来,别无他法。

售卖的不只是故事创意,还有故事背后的含义——为什么故事适合你投的XXX呢?

提高命中率

一个只有你能写的故事主意

跟进

从小处着眼(世界怎么运作,人们怎么看待世界,怎么在其中生活。揭示性的小事件。)

大多数人都要接受各种写作任务,不是只写严肃的叙事新闻。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其中的叙事比例。把自己投入到这项技艺里,无论从个人抑或金钱的角度。

不停手:作者的时间管理

作为作者最难的两点:开始写,不停手。

多琢磨句子,带上你的人物视角看世界,努力钻研。

最好的时间留给你最在意的工作。雇主的工作要做好,自己的要做得更好。

对于专题写作,评委的心得:

1. 对受害者的故事持怀疑态度

2. 有叙事结构。读一本剧本写作的书。

3. 尽量清晰地组织文章。

4. 有一个戏剧性引擎。

5. 言之有物,但不墨守成规。

6. 考虑故事的卖点。读者从故事里得到什么?

7. 不要制造假英雄。

8. 不要惧怕表现复杂性和歧异性。

与代理合作

代理人找的东西有两样:写作能力,看清更大图景的能力。

作者是否了解这本书关注的特别领域之外的地貌?

作者真的明白这本书的意旨?

这本书的前提是什么?

优秀的文笔外,驱动这本书的是什么?

写作的热情

走上这条路,你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为什么当作家?你喜欢跟人交谈?你喜欢讲故事?到底是什么?只有秉承高度的承诺和真正的渴望,写作才会成功。

你爱语言吗?有时我看到一个很久没看到的词,或不认识的词,就迫不及待想把它写进故事里。

你有点控制狂吗?你的车后座坐着读者,你带他们去某个地方,你必须掌控一切。报道时必须谦卑,但回到书桌前动手写作时,你必须当领头的,对读者说,【坐好,我要带你们好好走一程】。

最最重要的,你觉得世界和世界里的人是一个奇迹吗?我们都是成熟的成年人,见识和做过许多事情。但出门寻找故事时,仍要带着愉悦感,这样读者也能体会到愉悦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60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42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87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0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30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2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0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65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9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8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2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36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28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