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摘抄一部分短文。
我们如何做到的
吃还是被吃,猎还是被猎。这便是问题。
我们理应受鄙视,或者至多受怜悯。在充满敌意的旷野中,谁也不尊敬我们,谁也不惧怕我们。黑夜和丛林让我们满怀恐惧。在大地上的动物群落中,我们是最羸弱的虫豸,最无用的幼崽,即使成年也无足轻重,没有利爪,没有獠牙,没有飞毛腿,也没有尖鼻子。
我们最初的历史遗失在迷雾中。当时我们似乎只是一个劲地把石头砸开,举起棍棒合力战斗。
但人不禁要自问:在几乎不可能生存的条件下,我们竟能存活下来,不正是因为我们懂得团结起来自卫,懂得分享食物吗?今天的这个人类,这个人人自保、各自顾各自的文明,若是回到那个时候,还能在世界上维持片刻?
现在,我们长大了,曾经满怀恐惧的我们,现在制造恐惧。猎物成了猎手,口中之食成了吞食之口。昨天追杀我们的猛兽,今天成了我们的囚徒。它们住在我们的动物园里,装点我们的旗帜和我们的颂歌。
每五个印度人中就有一个是无种姓者。他们比最卑贱的人还要卑贱。他们被唤作“不可触碰之人”,因为他们不洁净:这些人渣中的人渣,不能与旁人讲话,不能走他们的路,不能碰他们的杯子碟子。这些人受法律保护,却为现实排斥。他们,可以任人欺凌;她们,可以任人强奸,这时候,不可触碰之人倒可以被触碰了。
2004年末,海啸袭击了印度沿岸,不可触碰之人负责捡垃圾、收尸。
历来如此。
这本书的作者是乌拉圭的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声音。他在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事变后入狱,曾流亡国外12年,并被列入阿根廷军事政权的死亡名单。在他少年时期的时候就曾经受过驱逐,当女教师讲解说西班牙殖民者巴尔沃阿登上巴拿马一座山峰后成为同时看见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洋的第一人时, 加莱亚诺举手发问:“老师小姐,当时印第安人都是瞎子吗?”“出去!”
这应该是作者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质疑和反体制。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反思一下。一,我们是不是全盘接受老师所说的;二、我们有没有把其他民族的人们当成同类;三,有勇气站出来反抗权威吗?
回到现在,在新冠疫情的外在压力下,我们一直自诩为道德榜样的美国,这个平等宣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是要写在信封背后的箴言,是文明这么多年来我们人性的光辉灿烂。但是现实是种族歧视,贫富分化,各种各样的不平等依然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读历史,想想我们做了些什么,想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这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鸿篇巨制,而是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着作者视角里的世界史。共有差不多600个故事,每个故事都短小精悍,令人深省。比如上面摘抄的这几段文字,他是用所谓爱情小说和海盗小说的方式来谈论政治经济学。把散文、诗歌以及以及新闻报道的界限都模糊了。
很喜欢这种形式的作品,读读其他文化的历程,想想人类的共性,分析当下的自己和他人,也许在某一个瞬间,会触动灵魂,让自己改变,不再局限于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现在,社会上真正振聋发聩的声音太少了,更多的还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想想现在的高速发展也不过40多年而已的历史,但是我们大部分都已经忘掉了那些苦难的岁月。
是岁月和境遇给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简练的表达方式,拉丁美洲的文学如此发达,比如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比如《燃烧的原野》 [墨] 胡安·鲁尔福,比如《酒吧长谈》 [秘]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的眼光不仅仅关注着个体,也关注着政治和社会行为吗?
就像鲁迅先生弃医学文一样,想用笔尖流淌的思想来触动中国人麻木的心,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历史看的有多远,决定了你看未来的长度和深度。我要仔细的好好的阅读这本书,重新在这个看不见的世界史里走一遭,也许,能收获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