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岗位其实是带有它的所属组织,公司的特点的。同样是名称一样的工程师,在大型外企,小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与大型国有企业,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反映在组织结构,工作内涵与人的思维方式上。
今天稀里糊涂的被邀请去参加某垄断行业的IT岗位第二次面试,我在51job上投了一下。后来看了一下,咋是校园招聘,心想不管了,投了再说,看看要求其实没有写啥具体的内容。初次面试的时候有上千人来面试, 其间有许多有趣的说法。“是个活人都被邀请来面试”,“凡是参加笔试的都来面试了。”一看就是应届毕业生。 谈话其间,三三两两有我这个的70后80初的老人。初面的两人,一位50岁左右的男士,一位大致也是50岁左右的女士,我左看右看,有点像是行政工作的。 对话大致就10分钟不到,言语间有些诧异,“为啥你想来我们垄断性国企”。话语间说的我好像是外星球动物似的。但是关于岗位要求,企业文化,他们两啥都没说啥,就问我,你现在挣多少钱,你的希望待遇如何?我糊里糊涂的回答着,心想完了,没啥下文了。告辞走人了。这不,时隔2周,二面邀请来了。
今天的二面来了3个人,事先有秘书电话通知的,电话之前说了一句话,“你的简历我们还没有”。我那个七上八下的,想想不去了。但是还是去了。不去的理由是觉得自己像外星球来的,看到史外人物的惊诧,还有点无趣。但是反过来想想,去聊聊也无妨。来面谈的3位男士,中间一位大概是领导,跑上来还是让我自我介绍,询问收入期待。我脑海中始终是定位,定位,岗位性质,职责,解决问题,聚焦。也是10分钟多,我被送走了。从进办公室到出门那刻,我也没明白岗位要求,觉得有点被人蒙棍打蒙带进来。我期待的是稳定的工作环境,还可以的待遇。对方的想法是。。。。或许是火星与金星的交谈?哈哈。
所以跨领域交谈的模式如何增强交流的有效性呢?这里跨领域是指不同背景,如大型国企与外企,中国与欧美,亚非拉人士等。我觉得这里值得思考一下。还有不是每种企业都有严密的招聘计划,流程与岗位需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