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7年10月11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222篇。
这首纪伯伦的哲理诗,我们是品得最久的:连续两个早上,我们都在读这首诗。
当然,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哲理诗之一。
第一句话:“我的房子对我说:‘不要离开我,因为你的过去住在这里。‘”
这句话显得很抽象,我请雅贝贝努力地联系我们自己的现实想:还记得去年我们因为上学搬到河西去住了,那时候你是那么怀念我们警察学院的家。每到周末,你就嚷嚷着,我要回警察学院的家。
说到这个,雅贝贝就乐开了花了:妈妈,你还记得吗?有一次我们俩一起回到旧家,我在家里转了一个大圈圈,然后高兴的大声喊叫:你好啊,我的老旧家,我终于回来了!
我也开心的回忆起那时候的情景。并问她,为什么你会舍不得离开旧家去住新家呢?
雅不假思索地说:因为我的好朋友玥玥、钱多多他们都住在这里。
我再问:还有吗?
雅贝贝想了想:还有我的所有的书都在旧家。
我:还有呢?
雅:还有我小时候的玩具,小时候睡过的小床,小时候穿过的衣服……
我也忙不迭的点头:是啊,我们的旧房子里,有我们太多的回忆。你出生在这里,你是从这里学会喊第一声妈妈的,从这里开始第一次学会说拜拜的,从这里开始读第一本书的……我们的过去,都是住在这里的。所以,这所旧房子,就好像有千万个触角,每当我们离开它的时候,它就会对我们说:不要离开我,因为你的过去都在这呢,离开了我,你就没有过去的记忆了。而一个没有过去的人,他是不完整的呀,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过去,现在,未来。
雅贝贝对老旧家的感情,是极端深厚的。她也确实是个恋旧的孩子,所以,她穿过的旧鞋子旧衣服不准我扔;读过的书,视若珍宝,不准我做任何处理。她会交很多新朋友,但是对于她的旧朋友,像玥玥,在所有朋友中,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纪伯伦的这句诗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孩子深深的共鸣。她也充分的理解了诗的意思。
第二句话,道路对我说:“跟我来吧,因为我是你的将来。”
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抽象的诗歌,我总是现身说法,拿身边垂手可得的事物来说明来举例。
所以,我指着我们上学的这条路问她:前面这条路,我们为什么要天天走啊?
雅:妈妈,你真好笑,这条路是去学校的路啊,难道我不上学了?
我笑:这就对了,我们在这条路上走6年,然后再走6年,你就变成了大学生了。你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智慧。所以,这条道路是不是通往未来的呀?是不是你成长必须的呀?
雅点头:嗯,如果不走这条上学的路,我就一直是个小学生了。
我为孩子的领悟力甚觉欢喜。
好,现在进入第三段。也是最难理解的一段。
我对我的房子和道路说:“我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如果我住下来,我的住中就有去;如果我去,我的去中就有住。只有爱和死能改变一切。”
这绕口令式的话语让雅贝贝听得一脸迷茫。我也似懂非懂。但我尝试着一句句来。
“如果我住下来,我的住中就有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我们住在我们的老旧家里面,我们是和我们的过去在一起的,但是我们并不是在我们的旧房子里天天回忆过去,抱着过去生活。而是,还是会积极的规划未来,我们俩在旧家里面还是制定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标。行万里路,这是不是要往前“去”的意思?
雅贝贝似乎懂了。她露出开心的微笑。
再解析下一句:“如果我去,我的去中就有住”。这是不是说,如果我们行万里路时,一直在往前走时,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过去,忘记我们过去的朋友,过去的所有熟悉的人和我们的旧东西?比如说,你永远不忘记玥玥、钱多多、王慧媛等朋友,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你以后去了北京、上海,还是纽约、伦敦,不管你20岁还是30岁,你都会一直记得他们。你都是带着这些过去在往前生活的。
一说到她的老朋友,雅贝贝就笑靥如花。或许是,她和老朋友们相处时开怀大笑的场景又浮现在她脑海了吧!
突然,雅贝子很严肃很认真的跟我说:妈妈,你是天下最好的妈妈,我也一直会记得你,会想你的。
我就这样被这个小屁孩的甜言蜜语感动了。可我又始终是个有死亡焦虑的人,一听到孩子这么说,我的思绪就飘到了四十年五十年后:或许那时,这条路上,已不可能再有我的身影,有我们母女相依相偎如今日这般一路欢笑一路诗歌并肩前行的动人场面。我只能留在孩子过去的记忆里。
所以,我现在唯一能做的,是要让所有这些瞬间,留存在文字里。如此,当有一天,记忆模糊了孩子的回忆,重读这些文字,这些情景又鲜活如初,母爱就这样让她永远有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思至此,竟有泪光闪烁在眼眶。赶紧擦掉,装作没事一般继续跟娃读诗。
最难的是最后一句话:只有爱和死能改变一切。
这句话委实抽象。我不断呢喃着,反复品味着:这句话是不是说,爱一个人可以让人忘记一个人的过去,不去考虑这个人太多的未来的东西?爱,就是要此时此地来爱?
这些,对于这个七岁的娃,确实太抽象了。我试着举例:如果你认识一个人,或许这个人过去是个小偷,但是她现在变好了,你会跟她交朋友吗?
雅贝贝略一思索,坚定的点头:妈妈,我想我会的。她过去是小偷,只要她现在改正,就好了。
我说,你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对一个人喜欢和爱的时候,就会忘记她的过去呢?
至于死能改变这一切,是不是说,当死亡来临,任何人既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了?死了,就永远离开了,将来肯定是没有了。这一点,雅贝贝很能理解。因为,我曾经数次跟她进行过生命教育,告诉她,所有人都会死,所以要珍惜生命和时间。
但是,为什么死了,就没有过去了呢?
雅贝贝提出疑问:妈妈,如果你死了,你过去对我做的事情,我还会记得的呀,所以,这句话不对呢。
我同意孩子的问题,为她的思维能力点赞。不过,我也不能做出满意的回答:是不是说,对于那个人自己来说,一旦死了,他的过去也不存在了?因为他整个人都不存在了呀。
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得出满意的答案。我不知道当初纪伯伦写这首诗时是否是我这么理解的。
不过,不管如何,经过两个早上的解读,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是深化了不少。以至于雅贝贝这些天总在上学路上跟我念叨这里面的一些话。
由此可见,这首诗带给她的感悟不是一般的深。
生死问题,总是每个渺小的个体必须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西方哲学家强调的是,向死而生。只有思考过死亡的人,深刻体认到死亡的必然性的人,才有可能更好的珍爱生命,珍惜时间,才更有可能,不在世上白走一遭。
从这方面来说,我是孩子生命中的哲学启蒙教师。我希望,作为母亲,我能做她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时,能让孩子日后给予我及格线而不是差评线。
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