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上小学开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止一次的说过,让我们多读经典。我国甚至还推荐了新课标中小学生需要读完的中西方名著。
可是,那些经典书那么厚,读懂一本,需要花费好长时间。
即使到现在,我也连新课标推荐的,中小学生要读完的中西方名著,都没有读完。
尤其是那些西方名著,看到名字就头疼,觉得那些主人公的名字不仅长,还都很像,容易弄混,读着读着就迷糊了。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读它们,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直到我读到托马斯·福斯特的《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要读经典,也就是那些伟大的作品。
托马斯·福斯特认为,每个故事有它自己的模式,这些故事模式一般都是从那些伟大的作品开始的。
而这些伟大的作品,因为故事讲的好,历久弥坚,又成为后世作家,创作文学,影视作品时的借鉴,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读懂了那些经典书籍,熟悉了那些典型的故事模式,此后再读其他书籍,就会事半功倍。
同样的道理,这在写作上也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福斯特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经典文学和创意写作这两个课程,都是他教授的课程之一,非常受欢迎。除了这本书,他还有两本教人如何阅读的指南书籍《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和《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也非常畅销。
可见,他对阅读的研究之深,之细。
通过阅读经典发现读书、写作的诀窍,为什么要读经典名著,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答案。
可是,很多孩子和大人都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托马斯·福斯特才专门写了这本《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来指出这一点。
每个故事都有套路
托马斯·福斯特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文学,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会从别的作品中借鉴,包括小说,影视剧等各种形式。
就以探险的故事来说,不管是《指环王》,还是《圣诞怪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些故事主人公们,探险的真正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认识自我。
至于探险故事的套路,也是一样,可以分为下面几步:
1.确定探险者;
2.确定要去的地方;
3.要去的公开理由;
4.要面对的艰难险阻;
5.要去的真正理由。
其中3和5是用来转折,产生意外,形成对比的。
明白了这个套路,可以迅速看明白很多探险类的小说,影视剧,更可以用来写作这个主题的作品。
用托马斯·福斯特自己的话说:
“探险主题一旦确定,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物一旦上路,我们就应该注意了,看看会不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
然而,这世界上的作品,除了探险这个主题,还有其他很多主题,而每个故事主题都有套路。
像发源自希腊罗马神话的英雄人物主题,就可以分为英雄为保护家人而战、为找回尊严而战、为回家而战、为忠诚和希望而战这四个不同的人类奋斗模式。
后世的英雄人物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怎么都跳不出这四个套路。
如果不看这本《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那我们可能就会像托马斯·福斯特所说的:
“要识别这些文学模式,需要大量的阅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作品里反复出现的一些故事模式”。
而它带给我们的好处,不只在于阅读。
读懂伟大作品,同时开启阅读和写作的加速器
凡事总有第一次,这些故事套路,最初就来自那些伟大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经典。
像莎士比亚的作品、《荷马史诗》、《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西方名著等等。
有人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后人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借鉴那些伟大的作品呢?
这是因为他们塑造的故事非常成功,并且因为出现的时间早,捷足先登,流传千古。当后来者再写同类型故事的时候,发现早就已经有人写的很好了,这种情况下,就算不借鉴,也得“借鉴”。
为什么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觉得情节有些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这种借鉴又不是抄袭,作者当然会有自己的东西在作品里。
即使是“新瓶装旧酒”,那至少“瓶子”还是新的,不是吗?
托马斯·福斯特说:
“作为读者,我们希望故事里能有新奇的东西,但同时也希望能看到自己熟悉的东西。我们希望阅读一本全新的小说。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它和我们以前读书的故事有类似的地方,以便更好的理解它的含义。”
如果一本书能同时做到这两点,那这本书里的故事就会有深度,可以算一个好故事。
只要读懂了伟大作品,就等于同时开启阅读和写作的加速器,难怪小时候,老师那么强调要读经典,读名著?
细节背后的深意
如果你以为伟大作品,只是提供了故事大概的套路,那就错了。
这些作品里,每个细节,背后都有深意。
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天与童年,青春有关;夏天与成年、激情有关;秋天代表人生迟暮;冬天代表行将就木。
这几乎已经是作家和读者脑海里的固定模式,像表现秋天代表迟暮的例子,典型代表就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的诗句。
还有天气,比如下雨、下雪、起雾、阳光、温暖等细节。不同的天气,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
用托马斯·福斯特的说,就是“也关风雨也关情。”这一点很像我国的诗词里的借景抒情。
比如雨有冲洗的作用,可以代表心灵净化的,焕然一新,人物重生,也可以跟春天联系在一起,代表新生命和希望。比如雾的产生,可以代表一个人迷失了方向。
至于其他一些细节,像政治立场、地理环境、体貌特征、人物性格、哪怕是一个人失明,有心脏病,这背后都有一定的寓意,都可以作为创作时的借鉴。
就像西方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虽然作品产生年代不同,但这四个人物性格,都很相像。
总的来说,故事套路是大的框架,那这些有深意的细节,刚好可以结合自己的写作意图,用来填充它。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托马斯·福斯特说了那么久读懂伟大作品的好处,那具体的是要读哪些书籍呢,难道没有推荐的书单吗?
这个问题,在《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最后,托马斯·福斯特也给出了答案,不仅有书单,还有值得细看的经典电影。
不过,即使他写了一本书,来教导人们轻松的读懂伟大作品,托马斯·福斯特也还是相信,会有人对此不屑一顾。
反之,你如果听了他的话,那结果就不同了。
就像他在最后推荐书单前说的一样:
“只要你读了,你的学识就会变得更加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