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组织部武汉大学选调生座谈会上的报告
一、以武所学,求索工作方法
读书求学十余载,相信每一位大学生离开校园踏进社会之时,都会面临脱离象牙塔的不适与困境,我也不例外。在学生与选调生的身份转变之间,听不少前辈讲,要从头开始,忘记过去,将往事归零。参加工作伊始,我也曾将此奉为圭臬,放空一切,学习应对各方面事务的能力,重当一名“小学生”。但工作以来,我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名校光环不应成为我的负担,在很多时候,武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我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所在的村,是全区脱贫人口最多的移民搬迁村,村里共有1097户5370人。初来乍到,复杂的村情一度使我陷入恐慌,这么多村民该如何管理,成为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难题。然而驻村工作队的一番话点醒了我,“小马不就是学管理的么,这点小事还难的到你?”看着眼前坐落有致的村庄,我脑海中闪过大一必修课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学过的编码抽样。就这样,我试着以调查研究的视角了解村情,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尝试对不同农户绘图、标记、分类,为后续的入户走访、医保催缴、防返贫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选调生,是各省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而我们的优势也恰恰在于此。和我同一批参加工作的同事里,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长利用自身所学,立足当地资源,积极挖掘特色亮点,打造乡村旅游名片;也有新闻传播学姐,结合电商营销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当起了线上主播。诚然每位选调生的专业、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但每一颗扎根基层沃土,为民造福的心总是息息相通的。正如武大校训所写的那般,“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我相信这一点上,你我与每一位武大学子殊途同归
二、以“武”所能,磨砺过硬本领
19年从武大参军,或许是我与多数同学最大的不同了。从武大到武警,两年的军旅生涯,有苦亦有甜,有收获亦有成长,总的来说,携笔从戎,不仅是变了个身份再出发,而是灵魂换了一种态度重新回珈。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翻地、育苗、收割,一切寻常的农家生活,都来自每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老乡们的辛勤劳作。深入农村,才能读懂中国;扎根基层,方能不忘初心。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一个个发展难题,是选调生必须要担起的责任。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我们需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记录问题,多角度思考基层问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献智献策,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绚丽绽放。
“与其怎么成为一名特种兵,不如脚踏实地做好普通一兵”选调生作为党员干部的生力军,一方面需要秉持青年人的冲劲、韧劲、实劲,摒弃骄娇二气,从困难和磨练中汲取青春之树茁壮成长的必备给养。党员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另一方面,也要稳得住,沉得下,学真本领,练真功夫,把基层实践当做最好的课堂。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勇气与力量,许多时候我放下公文包,穿上迷彩服,拜人民为师,学生活之艺,走进乡亲们中间,边干活边唠家常,以脚下泥跑遍十里八方,用乡土味搭建沟通桥梁。
三、以吾所志,共助家乡启航
刚签约回到家乡的时候,身边也曾有许多质疑不解的声音。我想起在部队的时候政委指导员动员大会时常讲,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那时的我和战友们满腔热血的嘶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平心而论,我是享受了党和国家优厚的民族政策与帮扶政策,从而有机会来到武大这个平台,才能领略中国梦下那些熠熠生辉的大美风光。正如黄文秀前辈说的那般,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当家乡需要的时候,我也愿做一名要回来的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就像后浪总是推着前浪,肩负着担当,续写着辉煌,代代相传着薪火之光。当映入你眼帘的是整修一新的灌溉沟渠,连片的富硒果园和养殖场;当偶尔一阵风吹过,耳边传来玉米地里哗啦啦的响;当有一日,你听到儿时背诵过的圣贤诗句,看到红色字体的红色标语,你从脑中闪过的“太遥远”突然变成心底浮现的一句“几时能”之时,那根象征着传承的担子自然便落到了你的肩头,而你默默地说了一句“我也能”,我想这便是每一名选调生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