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前,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齐聚母亲病床前,一起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六个兄弟姐妹接力,只为陪同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上图为我们兄弟姐妹六人)

大姐最大,出生于1957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直到五年后的1962年,母亲才生下大哥,之后每隔三年,母亲先后生下二姐、三姐、四姐和我。我是1974年出生的,那一年,母亲37岁,父亲42岁。

我们六人中,大哥家在农村,但常年在外谋生,自1990年至今,做了差不多30年“农民工”。大姐、二姐、三姐分别嫁到离家1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四姐则远嫁湖南。我是他们当中唯一考上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广东定居。

父亲2000年因为意外事故去世。父亲去世那年,我还在攻读研究生。直到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才安定下来。自此,母亲就在我和哥哥家两头居住。

母亲在我家生活大约有六年时间。其他时间,母亲都是跟着嫂子呆在乡下(大哥在外务工)。当然,老家的三个姐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接母亲住上一阵。四姐由于是远嫁,母亲去她家的次数少一些,但去一次就会住上一两个月时间。


母亲是个很传统的老人,她认为在儿子家住多久都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女儿家,自己就是客人,不宜久待,一般住上两三个晚上就会要求回家(在四姐家除外),怕亲家那边的人不喜欢。

母亲发病前,身体一直很健朗,而且耳聪目明,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母亲在我家六年时间,与其说是我在奉养她,倒不如说是母亲帮我们带小孩,做家务。

我们是在去年国庆节发现母亲身体有异常的。

去年10月3日,是老家新房的乔迁之喜。

关于新房建设,一直是母亲的一块心病。几年前的一场小地震,让建于1988年的砖混结构的老房子墙体出现了几条大的裂缝,成了危房。而出现类似情况的村里其他人家都纷纷推倒重建,只有我们家迟迟没有动工。每当说起房子的事时,母亲总是叫我们想办法重建,不要丢弃了祖业。当年为了这块宅基地,父母与邻居甚至兄弟妯娌发生过不少争执。


我们之所以迟迟未建,一方面是家里还有一栋三层的楼房,足够大家居住;另一方面,我哥的两个儿子考上大学后相继在城里定居,大哥自己又要在外打工,建房一事无人张罗,又加上不是那么紧迫,就迟迟没有动工。

直到2018年,已经56岁的哥哥改为季节性外出务工后,才终于有时间筹建新房。整个建设过程断断续续,直到三年后才建成并装修完毕。这座新房共花费近百万元,是我们两兄弟和两个侄子共同出资。

新房共四层,总建筑面积近700平米,在全村可谓首屈一指,母亲很满意,也觉得很有面子。但实际上,母亲一天也没有住过。就在乔迁的那一天,我亲自陪同母亲去了新房里给她安排的房间,但母亲只在房间里坐坐就走了。她说自己年纪大了,怕住在新房里,以后年轻人会害怕。她还是坚持住回老房子。

六个兄弟姐妹接力,只为陪同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上图为新建的房子)

也就是在乔迁那天的酒宴上,我们发现,原来一直胃口很好的母亲对什么菜都没有兴趣,问她可有哪里不舒服,母亲回答说“没有”。见母亲确实没有什么异样,我们当时以为,她可能只是消化道出现了一些小毛病,也就没放在心上。

由于我还要回广东上班,只能叮嘱大哥带母亲到城里的医院检查一下。

刚开始母亲还拒绝去医院。她说自己除了胃口不好外,没有任何不舒服,而且去医院就要坐车,偏偏母亲晕车晕得厉害。但在大哥的坚持下,母亲最后还是去了。

一周之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胃癌晚期。当大哥在电话中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天前母亲还能走能说能笑,怎么会一下子成了胃癌晚期?我认为肯定是县城里的医院误诊了,就让大哥将母亲带到广州来复诊。

母亲到广州的时候,是我去火车站接的人。从下车到出站,将近1000米,母亲一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我家是楼梯楼五楼,母亲也是自己爬的楼梯。这样的母亲怎么可能是癌症晚期患者?

近距离看到母亲,虽然精神还好,但人相比国庆期间瘦多了。母亲的病情发展得很快,半个月前,还能每餐吃半碗米饭,等到我家的时候,母亲几乎是连水都喝不下了。

到我家的那天早上,妻子专门用瘦肉汁炖粥,只希望母亲吃下后能从一晚上的长途火车旅途中恢复一点体力,但母亲只吃了两口,仅仅两口,就开始呕吐不止。

大哥告诉我,老家的医生说母亲的幽门被肿瘤堵住了,吃进去的食物无法进入小肠,所以不能进食。

我不敢耽误,当天下午两点,就将母亲带到提前联系好的一家三甲医院。到医院的时候,却被告知现在没有病床。我们在医院的长椅上整整等了两个多小时。母亲的精神越来越差,因为加上坐车的时间,她已经20来个小时水米未进。母亲从老家出发前,是在医院里输完葡萄糖后直接去到火车站。我几乎动用了所有能找到的关系,最后找到医院院长,才在走廊里加了一张病床,母亲终于可以躺下来休息一下,并开始输葡萄糖了。

母亲入院的时候,考虑到她已经83岁了,医院有三道智力检测题目。其实题目很简单,就是100以内加减法。母亲回答完两道后,第三道直接说“不知道”。等护士走了后,我问母亲:“你真的不知道第三道题的答案吗?”母亲说:“我浑身上下没有力气,还要问这问那,我才懒得算呢!”母亲从未读过书,在我们这些子女看来很简单的问题,母亲要回答出来,可是很耗费精力的。

由于母亲智力测试不达标,医院要求必须有人24小时陪护,并建议我们给她聘请一个专职护工。按照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在医院请护工还真是不贵,每天230元。但我们拒绝了,不是舍不得钱,而是我们不放心护工,要亲自陪护在母亲的身边。

在母亲到广州之前,四姐已经从湖南过来了。她说作为“远嫁女”,母亲为她操了那么多心,她的付出却是最少的。四姐是会计,为了照顾母亲,她辞了工,并将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儿子留给四姐夫照看。

由于是疫情防控期间,每次到医院陪护的只能有一个人,为此,大哥、四姐和我们两口子做了分工:大哥年纪最大,58了,负责白天;四姐负责晚上,顺便帮母亲擦洗身子;妻子不上课的时候就负责做饭洗衣,还要照看刚满三岁的二宝;而我工作日天天都要上班,只能是中午和下午下班后去医院看看,周末则与大哥一起去医院。

六个兄弟姐妹接力,只为陪同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重病期间的母亲)

母亲在广州住院期间,前后共十天,照顾的人中最辛苦的就是四姐。由于母亲无法进食,长时间输液又对心脏压力太大,医生给她插了一根营养管,通过营养管直接往母亲的肠道输送营养液。营养管足有一米二长,穿过母亲鼻腔、咽喉、胃、幽门后,直通小肠。自从插入肠管后,出于人体本能反应,母亲的咽喉时刻都有许多粘液,要陪护的人帮忙清理。可能实在是太不舒服,有一次哥哥去上洗手间,前后也就两三分钟时间,母亲就将肠管拔出来了。幸亏拔出来不多,护士小姐又帮忙插进去了。由于要时刻盯着母亲,四姐整夜都不敢睡觉。四姐本来体型偏胖,但在照顾母亲十天后,整个人都苗条了很多。

在医院里,经过胃镜、肠镜、增强CT、Pet—CT等一系列检查后,结果依然令人绝望。母亲本人在经过一系列检查的折腾后,又加上病情持续恶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差,几乎不能自己行走。

在确定母亲时日无多后,我们决定送母亲回家。其实母亲一直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她自己也一直以为到了这么大的医院,肯定可以治好。说来也奇怪,通常的癌症病人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大多疼痛难忍,而母亲除了卧床太久腰痛,以及鼻空肠管的折磨外,其它地方并没有觉得太过难受。

出院的时候,我给母亲买了辆轮椅,妻子开车将我们送到火车站,然后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母亲推上火车。我们没让四姐一起回家,这十天来她每天晚上都不能睡觉,人太累了。我们让她先回自己的家休息几天。那时的我们还在想,哪怕是晚期,母亲应该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

我们是11月4日晚上6:30从广州上的车,次日早上7:30到站。到站的时候,三姐夫已开车在车站等候了将近一个小时。三姐没来,她在苏州帮忙带孙子,已经买了票,会比我们晚一天到家。三姐在我们六个兄弟姐妹中,是最爱哭的人,由于母亲生病20多天来她没能近前侍候,已经在视频里哭了很多回。

从火车站到家里约一小时车程,母亲除了偶尔发出几声呻吟外,一路都很安静,原来晕车很厉害的毛病奇迹般的好了。其实我知道,不是母亲不晕车了,是因为病魔正在吞噬她的每一丝能量,她已经没有力气呕吐了。

到家的时候,已是上午十点。大姐、二姐一大早就回到娘家,准备照顾母亲。嫂子在头一天就给母亲的床上全部换上干净的被子。

到家后,大哥马上去村里的诊所请医生过来为母亲输液。医生看了母亲的病历后,一开始还不愿意为她输液,觉得到了这种程度,已经没有输液的必要。但我们不这么认为。如果不及时给母亲提供葡萄糖、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母亲可能撑不了两天。也许母亲时日无多,但我们还是想尽尽做子女的最后一点力,哪怕只能让母亲多活一天!

我又委托朋友从县医药公司一次性购买了十支白蛋白。母亲在输完葡萄糖后,回家的次日上午,母亲的精神竟然好了很多,还跟我们说话聊天了一个多小时,到了下午,母亲的精神又开始有点萎靡。

我们觉得,哪怕母亲病情再重,应该也还有一两个月时间。为了不让大家都累病,就做了简单分工。白天如果没有事,大家就都坐在母亲房间,尽量多陪陪她,晚上则两两一班值夜。在陪伴母亲之余,哥哥负责外面的采买,嫂子负责做饭,大姐、二姐负责洗衣和搞卫生,我则负责为母亲配营养液。等到三姐以及四姐一家人先后赶来后,人手更加充足了,加上在家的三个姐夫也经常过来帮忙,照顾母亲真是一点都不累。

六个兄弟姐妹接力,只为陪同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去年国庆期间的母亲)

一方面,母亲回家后,仅仅坚持了一个星期就撒手人寰,另一方面,母亲哪怕卧床,也不需要我们费力太多。

母亲是个爱干净的人。为了让母亲卧床更舒服一些,我专门在网上买了一张护理床,这样她无论是躺着或者坐着都很方便,哪怕是大小解都不需要起床。但母亲坚持不在床上大小解,每次都是勉强起身,在我们的搀扶下,去马桶上方便。母亲是11月12日晚上10点离世的。就在那天下午5点多,母亲还是坚持下床方便,只是我们觉得她那次方便时精神头实在有点不对劲,才拒绝让她再起床,并给她换上纸尿裤。母亲生命中最后五小时,她还不停念叨想起身上厕所,直到最后逝去,她也强忍着没有弄脏床铺。

母亲从医院回家到举行完葬礼,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这是过去15年来,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唯一一次聚齐。以前,不是缺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因为母亲,我们有了一次团聚,而且还能聚得这么久,确实不容易。

大家都说,母亲是个有福气的人。她的六个子女个个身体健康,夫妻和睦,小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我想,母亲就是因为看到子女都生活幸福,所以才可以放心地、迫不及待地抛下我们,赶着去陪伴在天堂里孤单已久的父亲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曾经很憎恨读书 这两天一想到我要天天打理我的公众号,还要写出我的淘小铺细节,我就觉得心里莫名...
    幸福猪2023阅读 183评论 0 0
  • 我的于家店情结 作者,尹德民。 我母亲的老娘家也就是我外祖母娘家是于家店村,位于金岭镇东七八公里。七十年代初到七十...
    fdab5b632c4b阅读 260评论 0 1
  • 2021.3.19周五 天气特别好。出门很冷,七点十分遇到火车。没有背包。中午回家,最好的一天因为完全没课,每周唯...
    偏偏喜欢你sky阅读 128评论 0 1
  • 对方正在输入中 难道一厢情愿真的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吗? 快一年了,是块儿冰也该融化了吧。刚...
    乔_夏阅读 184评论 0 1
  • 夜莺2517阅读 127,709评论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