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姑娘
小西的妈妈总是没空,爸爸也没空,她们把他关在家里,一个人玩耍,于是,他没有朋友,没有敌人,只有书本,只有玩具,只有电视机。
窗外灰蒙蒙的,天地连成一片,犹如此刻小西的心情一样灰暗,低靡。因为爸爸妈妈很快就要去上班了,家里又剩自己一个人。爸爸抢在妈妈面前,骑着自行车走了,仿佛要去奔赴战场,迟一分钟都不行。他走得那么干脆,抓起手机,忘了桌子上的白粥馒头,忘了他最爱穿的那双旧皮鞋,甚至忘了和小西道别。
他看到的总是爸爸的背影,而妈妈也好不了多少,嘴里嚼着馒头,左手捏包子,右手抠后鞋帮,试图穿运动鞋。等鞋穿好,想要往前跨出一步,才想起遗漏了东西。她顶着个乱糟糟的鸡窝头,在客厅转圈圈,想着还要拿什么出门。这滑稽的一幕,按说早该让爱笑的小西笑掉大牙了,但此刻的他却怎么也笑不起来。他扯扯嘴角,扬起的却是苦涩的笑,他又用手努力把嘴角提拉上去,得到的却是僵硬的笑容。
小西久久地凝视着妈妈出神,却没引起妈妈的注意,就像他一直以来希望妈妈抽空陪伴他,但,她,却总是没时间一样,她总是忽略了他的真正需求。
良久,她冲到厨房,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只手机。妈妈拎着皮包,也朝门口冲去。
门打开了,吱呀声特别刺耳,然后,然后妈妈突然回头,朝小西说,“小西,在家乖乖地哦!把作业完成了再看电视,或者打游戏。中午不懂做饭就煮面吃啦!冰箱里有火腿肠和鸡蛋……”
还没交代完,她整个人就已经到了门外的走道上,接着电动车掀起地上的尘土,妈妈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再也看不见。
妈妈和爸爸的工作需要加班加点,没有暑假寒假,只有短短的年假,小西是很幸运的,要知足,要懂事……
这,是爸爸妈妈常在小西面前说的话,也是小西听到的最多的话,最烦的话,最厌恶的话。小西曾经想过要把爸爸的叮嘱录制下来,如果哪天睡不着,就能拿出来当做催眠曲,一定能够助攻入眠。
小西的鼻尖涌起一股酸涩感,嘴里的包子却味同嚼蜡,只好拿起阿衰漫画阅读。
为了生计,父母远离家乡那个贫瘠的土地,来到外省打工挣大钱。而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照料小西,含泪让亲孙子离开自己,小西只好跟随父母来到外省读书。
阿爸妈妈拼命挣钱只为了供他读好书,买好的玩具,吃好的食物,穿暖的衣物。长期加班换来的是微薄工资,又何曾换来几次高质量的陪伴?
六岁那年,妈妈答应小西,星期天陪他去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网上抢票成功后,小西的心情激动了很久。直到电影放映日那天,希望像经不起刺激的泡沫,被摧毁了。准备出发前,该死的电话响了,是妈妈的老板,让她去赶一批紧急的货,妈妈对小西说了对不起就要走。小西拉着妈妈的手,不让她离开,结果被妈妈一节一节掰开了紧握她的手指。两张电影票并没有送人,气急之下,被他扔进了垃圾桶。
那天小西哭得眼睛红红的,晚饭时也是默默扒饭,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后来,一到寒假和暑假,他的生活就变得单调无趣,陪伴他的只有冷锅灶,冷电器。因为爸爸妈妈无法带他去上班,只能把他锁在家里。他厌恶这样的日子和这样的工作,还有这样的爸爸妈妈。他更厌恶这座冷酷的城市,毫无人情味的城市。
城里人都说城市的生活条件好,男人帅女人靓,日子也棒棒。他却固执地认为那是因为城里人还没见过自己的家长,所以有此结论。他是那么热爱家乡,那么想念爷爷奶奶,所以他时常在同学们的身上寻找老家大旺的直率身影;时常在隔壁大妈那寻找老家张奶奶那张慈祥的笑脸;又时常在这片灯红酒绿的城市夜生活中寻找家长那一抹皎洁的弯月和昆虫浅唱的歌声。
但他总也寻不到,摸不着,常常一个人看漫画,打游戏,煮鸡蛋面,炒鸡蛋饭,神游太虚,常常独自打发时间。
时光荏苒,转眼他都九岁了,已然成为爸爸口中的懂事孩子,也成为了妈妈嘴里的按时吃饭睡觉打豆豆的孩童。他不再是来时的那个幼稚的小男孩,他的内心匮乏,不再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