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境与写境
用典
音韵
无言之美
诗言志,诗非无病呻吟之物也。中心有情,不可阻滞,乃发而为声,或冲决千里,或汩汩潺湲,止于不可不止。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气脉连贯,发于块垒,泻于江门,结尾似轻实重,戛然而止。这首词,如同河出龙门,滔滔而来。诗词一理。就诗词的创作而言,真正的好诗好词,都是源于心中真性情,发而为声,才会行云流水。就诗词的欣赏而言,要透过诗词的章句来领会其内在的情感。
诗词有写境与造境,写境可视为写实,造境或可视为写意。所谓创作,必定是由一物而触发心中之情,则作者眼中之境必定带有感情色彩。写境造境,都是为抒情服务。如《踏莎行·郴州旅舍》,开篇两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楼台、津渡,本来是正常事物,在樵夫、渡夫眼中,绝不会发现“失”、“迷”之境,这是词人为了抒发情感而造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孤馆、斜阳、杜鹃声,是旅舍周围实景,这是写境,然而,写境之中,也包含了词人的情感。
朱光潜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无言之美》,其中提到,诗词中的上品,必是能体现出无言之内的特征的。诗词的美,甚或说文学之美,就在于感发人心。含蓄蕴藉、戛然而止,都是留人余味。可以说,诗词欣赏的重点,就在于词人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李白《玉阶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一句话,三个物象,玉阶、白露、罗袜,极其细腻地描写,写出了深夜的氛围,点出了“怨”的主体人物,这是典型的留白,言不多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