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妻子、孩子、我自己以及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们)
终于,2016年高考悄悄然就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对于学习无忧的家长和孩子来说,自然是盼着这个日子早点来到,这么多年的成果转眼就可以看到和感受到,这预示着一个收获过去和未来的季节;但对于学习情况并不理想的家庭来说,每过去一天都是一种煎熬,似乎高考的结果晚来一天就可以逃避掉现实的残酷,这也预示着一个暗然失色和神伤的季节。
高考作为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终极门槛,自1977年恢复以来无一例外地决定了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及青少年的命运,尽管如今可以有很多种渠道决定孩子的未来及家庭的希望,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依然毫无疑问地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首选,这也是最经济最直接最能证明能力的升学手段,尽管教育部一直在喊着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中国高考的格局,千千万万祖国的花朵从一出生就很可能已经被父母绑架迈入了冲向高考的征程。
为什么会把七八两月定义为高考的收官阶段?按照我国高考的整体时间安排,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布局阶段,即文理分科后到二模,该阶段从理论上已经把孩子定位在某个阶层,甚至某个层面的大学或者未入流阶层,高考的大盘走向基本已经不会改变太多,除非出现奇迹。第二阶段为中盘阶段,即高考前到填自愿结束,该阶段从实际上确定了孩子本年度高考分数排名及可能对应的学校,这个时期是一种煎熬也是最痛苦的阶段,熬过去海阔天空,熬不过去,那么之前付出的一切都付之东流;高考的两天其实过的很快,等待分数下来才是真正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之后是填自愿,目前填自愿的方式是大平行,分数第一,自愿第二,这就大大降低了填自愿的风险,至少从大面上讲是公平的,按分数排队,什么分数上什么学校,不会有太多的意外发生;过去是自愿第一,分数第二,如果自愿的顺序没有选择正确,那完全可能被低50分的同学超越,但填自愿依然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如果轻视它,那么也可能白白就此丢掉20分以上,所以现在很多咨询公司开发出填自愿辅助软件及人工咨询,当然都是收费的。第三阶段就是现在的收官阶段,即等待录取通知结果到再选择,这也是最为痛苦最为煎熬最为纠结的阶段,每一步的选择都意味着孩子人生的改变;之所以可以再选择,是因为可能会出现被学校退档,这是最为悲摧的情况,意味着你后面的机会也将失去,只能选择大专或复读;也可能出现未被自愿中的学校录取,则可以参加征集自愿再选择其他未录满的学校,有些学校也会降分录取,最高可达20分,如果还未被录取,那只能跌入下一等级的学校了。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临近高考的前几天,妻子连续好几天睡不好觉,面色苍白,时不时地说:儿子没考上大学怎么办?我只好安慰她:没关系的,现在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他们学校去年高考升学率100%呢,二本以上达到75%,相当不错,从他一摸二摸来看,二本应该问题不大,至于他的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恐怕要看他临场发挥了。
妻子纠结地说,儿子个性太强,对喜欢的东西可谓废寝忘食,对不喜欢的东西一点兴趣也没有,逼也没用,搞不好就给你来个消极怠工,怎么劝都没效果,我现在都不敢乱说话,哄着她平平稳稳地渡过这段时间,要是他给你撂挑子不参加高考了,那可咋办啊?唉......
望着妻子整日操劳的背影和日渐衰老的容颜,我不由得深深地叹息和自责,妻子好歹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虽不说是花容月貌。但绝对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可如今为孩子的前程和生活的所迫,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国的科举制度,数千年都未曾改变过。
每一年从过完春节到五六月,这是所有有孩子即将参加大考的中国家庭最为忙碌和揪心的阶段,特别是城市家庭,一线城市尤甚。我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后顺其自然地留在了许多人想打破脑子往里挤的北上广之首----北京,开始了我们漫长甚至是一生的北漂生活,等待我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我和妻子从小在南方三线城市长大,从未经历过任何上学难和补习难,甚至在孩子出生之前,我们都没觉得这是个事,我们独自带着快三岁的儿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儿子非常可爱,见人喜欢笑,在小区里是明星,很多人不认识我们,却知道我们的儿子,见面打招呼说,你是那谁谁的爸妈吧。
终于到了要上幼儿园的阶段,妻子想把儿子送去附近一所著名大学的附属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就在大学里面,每天都会进出这所大学),希望他能从小感受大学的环境,我想这会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想法。
她兴冲冲地跑去这所幼儿园找到园长,还未到两分钟,就被园长直接拒绝了,理由是该幼儿园只能面向本校教师,多出的名额也只考虑周边的居民,而我家却要穿越一条主干道,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建议考虑其他的幼儿园。
妻子一听就蒙了,因为我们事先没做什么功课,更不知道在北京上幼儿园也有如此多的潜规则,她情绪低落地回到家,我见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安慰她,边逗着孩子,边说,要不我们上私立幼儿园吧,反正就是多花些钱,至少不用求别人看脸色。我知道妻子从小就很清高,也不爱求人,特别是看不上的连正脸都不会瞧一眼。
妻子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这不是钱的问题,私立虽说方便,但质量难以保证,出问题了投诉无门,何况宝宝还小,正是容易出危险的年龄,这附近五公里范围内也就这所幼儿园比较知名了 。我还不信了,隔了一条街,我咋就连报名排队的资格都没有了?我还得找他们去。
我只好在精神上全力支持她,年轻的我们开始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想了一圈周围的人脉关系,似乎都不靠谱,我那时在城里上班比较忙,根本抽不出时间来跑这件事,还好妻子的单位就在附近,没办法,她只好放下身段,带着一个平日里她舍不得拿出来的翡翠手镯,再次杀回到那所幼儿园。
在园长办公室,几个年轻的幼教老师正在挨园长呲,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看来这个园长还不是个省油的灯,很厉害啊。妻子一想糟糕了,今天来的不是时候,但又不甘心,就在外面静静地候着,见机行事。
不一会,那几个女孩垂头丧气地出来了,妻子赶紧敲门进去,园长问,你有什么事?感情园长对妻子没什么印象,妻子强忍着心中的不快,这才几天,真是狗眼看人低。妻子没有直接回答园长的问题,而是介绍自己也是附近的老师,并真诚地夸了园长刚才对老师无比的负责任,要是她的领导也像园长那样就好了,她就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接着不等园长反应,就一气呵成地赞美幼儿园的老师素质高,幼儿园管理得井井有条,一些大学还不如呢。
也不知妻子哪来的勇气,竟不打草稿就一鼓作气把园长忽悠得阴转晴,侃了半天,园长才想起问:你是哪位有什么事吗?
妻子顺其自然没有透露前两天来过,笑嘻嘻的说:听说咱们幼儿园今年招生还有几个名额,我想给我的儿子报名,如果能在您的幼儿园度过他最美好的童年,那绝对是他一生的幸运,您看,这是我儿子的照片,又聪明又可爱。说着不等园长答话就把儿子的照片拿了出来。
园长一看照片,果真可爱之极,心想她怎么知道还剩几个名额,看来对方有点来头,搞不好是大学哪位领导的亲戚,于是便问了句:你们家住哪啊?
妻子一看有戏,刚才说还有几个名额纯属瞎猜的,没想到赌对了,收起笑容,不卑不亢地说到:我们家就住在旁边的小区啊!说完就从包里拿出包装精美的翡翠镯子很快放到园长的办公桌上,细声说到道:园长,一点小意思,这个镯子今天碰上您这个有缘人,那真是它的福分!
园长不露声色地收起镯子,顺带拿出一张表,不经意地说道:带户口本了吗?
妻子克制住自己的欣喜,轻轻接过表格,稍显扭捏地说道:哟,瞧我这记性,匆匆忙忙的光记着拿手镯给您了,把重要的户口本给忘了,下次一点记得带来,好吗?园长。
园长却说道:孩子身体状况还不错吧?妻子赶忙回话:好着呢,您见着保证特喜欢。
园长点点头,刚好一位老师来找她,妻子见好就收,告辞而去。
这一次全凭运气,没钱没背景的家庭,在起跑线上也就剩下拼人品了。谁也没想到,儿子的升学之路,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种种艰辛曲折,直叫人胆战心惊。
儿子在幼儿园过的很开心,妻子每天骑自行车接送,穿过那所著名的大学,向往着将来儿子有一天也能进这所大学就好了。
虚晃几年,转眼就到了幼升小,我和妻子在小学的选择上第一次产生了分歧。
与幼儿园配对的附近小学有好几所,但质量和生源都比较一般,我主张就近,孩子和大人都省时省力,再说小学也看不出什么大的差别,妻子却不同意,坚持认为每个阶段都很重要,小学是中学的基础,打不好,中学就废了。
拗不过她,只好说那应该去哪所小学,妻子说,她打听好了,朝阳区最好的小学有些赞助生的名额,刚巧她有个同事的老婆就在这所小学任教,他们家就住我们楼下。
这也太巧了,我们专门把以前去北海玩时买的珍珠项链送给了她同事的老婆,他夫妻俩很高兴,说孩子上学的事包在他老婆身上。没几天,学校打来电话让我们去报名缴费,赞助费三千,现在想想还真挺便宜的。
我办完回来,跟妻子说,其实不送项链给你同事上学问题也不大。妻子皱皱眉头说道:你懂什么,孩子在他老婆的学校一上就六年,她只要稍微关照一下,分到一个好班不就全回来了吗?
我细想也在理。我们家距这所小学有将近八公里,幸好那时我们家已经买了私家车,一年级全靠我接送,二年级学校开了班车,孩子也大了些,遂让他坐班车,不会迟到。我早上六点十分把孩子送到班车停车点,下午四点妻子就在回来的停车站接。
风吹雨打一晃六年就这样过去了,孩子在长大,父母在老去,残酷无比的小升初在六年级的上半学期就拉开了帷幕。
在未来中学的选择上我和妻子又一次产生了分歧,我还是主张就近,妻子的思路还是要往好的学校奔,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可以人为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到中考高考全凭自个的考试能力,父母就无能为力了,我再一次表示理解,可是方向呢?
我们开始全力以赴做功课,基本上都是边学边做。首先进行全面的分析,朝阳区好中学也就八十和陈经纶,那么多的应届毕业生都想往里挤,而孩子的特长并不明显,也没有过硬的关系,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过这个独木桥,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了解到当年小升初的升学有四个通道,一是择优生,即获得市三好生的可以被优质中学提前锁定,二是特长生,即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长测试或拿到全市范围以上的奖项,才可能被有次需求的好中学录取,三是共建生,四是派位生,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解释。
话说择优生名额极少,相当于大学的保送生,儿子一次校三好都没得过,更别说区三好市三好了,这条通道立即被PASS了。
再看特长生,无非是孩子得有体育、文艺或科技方面的特长,要经过学校的招生考试,如果能有相关区以上的获奖证书可以直接入学,我俩审视了一下孩子,发现他体育还不错,老在学校运动会获奖,音乐方面参加过学校合唱团,还在区合唱节获奖,这倒是个亮点,不过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考特长生并没有多大的把握,只能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去试试。
共建生就更没影了,连门都摸不着,直接丟到喜马拉雅山,想都不用想。至于什么才属于共建生,我们当时不明白,也没时间去搞明白。
最后就剩下派位了,而且是公正无私的电脑派位。坊间曾传,如果走到了电脑派位,那就证明这孩子的家庭属于既无资金也无资源的阶层。
妻子不甘心被划归于这一类,她要做最疯狂的努力,因为我们都知道,到了派位分配这一步,孩子的命运就完全随波逐流了,四选一,很可能会被分到一所最烂的学校,我们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必须从不可能中找到可能,妻子的执着确实感动了上帝。
我们做了个SWOT表,把轻重缓急优劣一一列举,发动所有的人脉帮助挖掘各中学的小升初招生信息,包括各培训学校的占坑班和奥数班,以及全市各中学的初一招生考试时间。结果,在六年级放寒假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和妻子基本无心上班,只要听到类似相关的信息,我们就会带着孩子去尝试,那段时间,我们的足迹遍布海淀、西城、东城及朝阳区。
我们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占坑班和奥数班,因为听说有些重点学校为了应对教委不让提前招生的政策,就和校外的培训机构合作希望选择一些优质生源,其中真假难辨,我们只能全部选择,依赖大数法则,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份希望嘛。
同时还给孩子报了声乐辅导班和田径特训班,专门练演唱和短跑,期待他在特长生招生考试中有所作为。那一段,孩子也是异常的辛苦,除了要应对每天学校的上课和作业,那就是参加各中学举办的所谓摸底测试,考试的时间也很奇葩,有的竟然放在下午五点,不知道这个学校是为了打时间差躲避教委督察还是只有这个时间学校才有教室?没有办法,我们往往是下午三点才得知有这个考试,于是赶在四点之前到小学接了孩子,并在晚高峰来临之前开车把孩子送到远在海淀西五环外的某重点中学参加只有四十分钟的测试。
已经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类似的测试,每次都会交20至50元的测试费用,孩子进去,乌压压的家长们就在外面望眼欲穿地等候,来不及吃饭,因为根本想不起还要吃饭,肚子的空间此时已全部被脑子所占领。我记得有所学校在某大学租了一栋六层高的教学楼,记不住有多少间教室,反正全部爆满,家长们全部在操场席地而坐,校内有大批保安严正以待,校外有交警维持秩序,考试时间一到,家长们纷纷涌向教学楼,见到自己的孩子,第一句话都是五个字:考得怎么样?这五个字代表着家长们无数希望的泡泡,一个个吹起,又一个个湮灭。
尖子生兴高采烈地拥向父母,差生只能低着头往外走,家长急匆匆地追了过去,有的孩子在抹眼泪,有的孩子该干嘛干嘛,孩子们已经麻木了,但家长们远没有麻木。
造物主真是喜欢捉弄人,六年后,我们的儿子就真的考上了这所他小学快毕业前临时经过的某大学,缘分,有时不由得你不相信。
我的儿子那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下一场去哪?我听完想笑,也想哭,还想拥抱他,想对他说一句,没有下一场了,我们回家。但是车依然朝着下一个学校驶去。
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生性活泼,面临不确定的未来,他似乎看透了许多,也似乎什么都不懂,全凭父母在操罗,有一天,他对我们说,爸妈,这样没用,得给学校和老师送大礼!
我俩吃惊地望着他,同时问:你小孩怎么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专心学习和考试!
儿子嘟囔着小嘴不服气地说:是我考试时认识的一个同桌说的,他父母已经给老师塞了好多购物卡,他也就是来走走形式。
我和妻子顿时都沉默了,看来我们比孩子还天真,这里是小升初,拼的是金钱和人脉,跟人品没关系。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见一次次考试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不论是民间考还是特长考。我们开始相信儿子说的话了,是否还有别的出路呢?朝阳好学校太少,西城海淀很多,但那涉及到跨区,操作非常麻烦,而且还需要多方面过硬的关系才行。妻子突然想起,儿子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把他的户口转到海淀区姑姥爷家中,那时也没太多的想法,只是听说升学按户籍录取需要追溯三年以上,为了有备无患,姑老爷没有任何意见就同意落户,不得不说当时的这步棋走的多么超前和正确。
朝阳入学的希望在逐渐缩小,妻子已经憔悴得不成人样,我做车夫尽管也很累,但必须得有一个人挺住,否则就全完了。
终于有一个希望传来,妻子单位有个同事的老公在某事业单位,他有个要好的哥们刚好就在这个单位主管教育共建,而对口的某重点大学附中负责招生的副校长就是其同学。
这是一个怎样的救命稻草,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反正妻子很兴奋,生活的本质就是充满希望,才会有好好生活下去的乐趣。
其实像这种忙,现实中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躲避,没有人愿意主动帮你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可能付出许多人情和物质,但妻子的同事听说后就轻描淡写地说帮问问看,世间就是这么奇妙,简单地一句问问看,改变了一个与其没任何交集的家庭,何况她与妻子在单位的关系也就是一般同事。
过了几天同事没有回音,妻子也没敢催,我告诉她现在只能耐心地等待,其他升学的路子基本上也都被封堵了,我们的心在煎熬着,每天一起床就祷告上苍给孩子好运,而儿子依旧无忧无虑地过着他最后的小学生活。
终于等到同事的回音,说有点希望,他老公的同事说今年的共建生还有名额,但学校那边是否已满员还不清楚,埋怨我们准备太晚了,如果在春节前说,基本十拿九稳,我和妻子都懊悔莫及,但后悔药也来不及吃了,只好求同事再帮忙问问,垫了句,需要花钱就别客气,妻子打算豁出去了。
尽人事,听天命吧,我这样安慰她,如果孩子的命就是电脑派位的命,也只能认了,偏偏妻子不想就这样认命。
又过了几天,她同事老公的同事带话过来,有戏!那个附中可能还有名额,他要当副校长的同学给留一个,以他们单位共建生的名义招进去,管他什么名义,只要能进去就行。
此时,我对妻子说出了一个担忧,万一去海淀上学,学校在北三环附近,我们家在东五环附近,可能要六年,学校没有住校,就算有妻子也不会同意,似乎不太现实啊,妻子毫不犹豫地说:先不管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就在学校附近租房。最后还重申,海淀学籍就是比朝阳学籍强,就像美国绿卡比中国户籍值钱不知多少倍一样,就算儿子在海淀排倒数,也比在朝阳混强不知多少倍。我彻底无语了。
经过详细和权威咨询,要想跨区升初中,得经过几道工序:
1、朝阳教委同意放出,海淀教委同意接收,需要一个手续,这个困难不大,只需付出时间和人工,但有个风险,教委在你办理时也会提醒,就是如果海淀的学校最后没落实,而你又放弃朝阳的派位资格,那就意味着今年小升初的公立学校没你的份,很可能没学上。
2、要想达成1,还需一个硬性条件,即在海淀有自己的房产,或者孩子及监护人之一的户籍属于海淀。房产肯定来不及,也没那么多的钱投入,也只有把妻子的户籍牵入她姑父家里,这样就可以和孩子在一起了。尽管双方的派出所一看不符合非直系亲属才能入户的规定,其实就是为了孩子上学,当然最后还是找了个关系,妻子的一个同事认识的一个警官刚好在她姑父所在地的派出所,自然就一路绿灯,一些不齐的资料也可以承诺在过后再补,因为这所有的资料需要在五一之前由所在小学交到朝阳教委申办。
3、五一假期回来一周,朝阳教委同意迁出的批复函很快取了回来,我立即拿着跑到位于四季青附近的海淀教委并递交上去,教委工作人员答复说,到时录取学校会来教委取这份批复的,我没着没落地空空回到家,学校那边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很快到五月下旬,儿子的许多同学都已经有了着落,我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这所学校,妻子已经无比着急,我生怕她把情绪传染给孩子,很多内行人都说,如果六月还没着落就基本没戏了。
妻子问同事是否需要提前打点,同事说等办妥了再感谢不迟,那位大哥人很不错就是爱喝两口,我想他们这个位置上的人应酬应该很多,不爱喝也变得爱喝了,妻子听完就让我去买了两瓶五粮液和两瓶青花瓷二锅头,以及四条软中华,五粮液和两条烟给那位大哥,青花瓷和两条烟给同事的老公,我问为啥酒有差别,妻子说同事老公爱喝青花瓷,投其所好比乱买名牌会更有效果,我觉得妻子的脑筋没乱。
烟酒带过去没两天,同事就传来好消息,说这周五晚上该学校有个摸底考试,参加的基本上都是有关系的孩子,同事把那位大哥的电话给了妻子,让我们自己与他联系。
与那位大哥约好考试前在附中正门见面,没想到他推着一辆自行车,很和蔼朴素的样子,似乎不像是第一次见面,他还是江苏人,我说我老家也是江苏的,他哈哈大笑,带着儿子慢慢走进学校,背影显得那么亲切。
儿子出来时露着笑容,说有道数学题在奥数班上老师讲过,妻子望了望我,意思是课外班不是白学的。
周一已经是月底了,下午下班前接到大哥的电话,要我们明天去学校办手续,去之前等他电话,我当时激动得已经说不出话来,心想这不是做梦吧!
晚上我们三个一起分享了这些天的不容易,终于马上就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妻子做了很多菜,像过节一样,儿子睁着一双无邪的大眼睛说道:我真的可以去海淀重点中学上学了吗?
妻子骄傲地说:那当然啊,你得感谢上周见的那位大大,他可是你的贵人,是我们全家的贵人呢。
第二天,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从一大早开始等待大哥的电话,直到十点半,还没有大哥的电话,我不得不给大哥打过去,这时候主动些没人会指责你,但大哥的电话始终没人接,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我打电话给妻子,商量该怎么办,妻子想去找她的同事问问,我的第六感告诉我,恐怕时间来不及,大哥昨天不是说今天是最后一天办理共建生入学手续,不等妻子回答,我撂下一句“不管怎样,我直接去找校长,不能再等了”就开车直奔附中而去。
我开得飞快,还好上午三环不怎么堵车,到附中已经十一点十分了,等我找到校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外等着四五个家长,我默默地排在后面,彼此都不说话,我焦急地看着手表,楼道安静的可怕。
不一会,里面出来一个人,又进去一个,从门缝里看见校长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桌上放着几张表格,看来是一对一啊。等轮到我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半了,我推门进去,说了孩子的名字是某某叫我来办理入学手续的,校长没有表情的看了我一眼,随后说道:名额满了。
我开始全身冒汗,有点哭丧着脸说道:不是啊,校长,某某说没问题的啊,他还说周五孩子的测试成绩不错,昨天特意打电话叫我过来办手续,怎么会满了呢?我快失去理智差点想下跪,校长见状,忙递给我一张纸条,嘴里自言自语:这个老某,总给我添乱,算了,你赶紧凭这张纸条去黄庄的某银行把共建费三万存进去,十二点前务必回来交回执。
我千谢万谢,走出门外,已经十一点三十五了,这里到黄庄大约三四公里,还要现找银行,还不知银行是否人多,时间不是一般的紧啊。
我来不及多想,开车直扑黄庄,我不知道怎么开去的,脑子一片空白,到银行我直接找当班经理要求给我走绿色通道,结果只用了两分钟就办完了存款手续,回到附中已经是十一点五十八,校长办公室没人,我问门卫财务室在哪,他朝旁边一间防盗门指了指,幸亏里面还有人,终于在十二点前交回存款回执。
我的心此时才落了地,却无比的后怕,差一点儿子就得辍学在家了,生活你为什么要开这样的玩笑呢?
之后两天,我终于联系上大哥,原来那天前夜他喝多了,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我没有责怪他,反正结果很圆满了,如果没有好心的大哥,儿子的未来还不知道在哪呢?
我们请大哥夫妇和同事夫妇一起吃饭,地点由大哥选在附中旁边的浙江菜酒楼,去之前妻子特意去双安买了条周大福纯金项链送给大哥夫人。
我没有开车,就是晚上要陪大哥好好喝一杯,席间大家聊得很愉快很融洽,大哥夫人气质很好,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妻子买的那条项链确实很配她,我不由得暗暗佩服妻子的眼光,大哥那晚喝的很开心,是发至内心的开心,我能感觉得到,晚上的月亮很大,我和妻子坐在公交车上,憧憬着儿子的未来,附中的教学楼似乎一直跟着我们回到位于东五环的家。
那天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大哥,也是第二次,之后并没什么联系。儿子准备升初二的时候,听同事告诉妻子说,大哥突发脑溢血骤然离世,那天我和妻子一直沉浸在莫名的哀伤之中,似乎一个亲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好人为什么没有天佑呢?他才五十多岁,妻子孩子怎么办?
初中三年,我每天开车三十多公里送儿子去上学,下午五点去学校门口接,为的是让孩子车上有休息的时间。
中考儿子并未能考上本校,为此我深感遗憾,对不起远在天国的大哥,辜负了他的一片好心。他考上海淀区的另一所大学附中,属于二流,由于海淀区整体教育水平在全国都是偏高的,哪怕他一直稳定在中游,我也从未担心他不能继续升学。
还有十几天就高考了,日子过的真快。这次我终于和妻子达成了共识,一切顺其自然,只要儿子开心健康,考一个喜欢的专业,将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这所学校不知名哪怕不在海淀区不在北京,也没什么关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尽管儿子成绩一直遭到老师诟病,但他绝对有自己专研的方向,这在同龄人中是比较难得的,成绩和名牌大学于现实中有时却显得微不足道,而思想却足可以左右你的一生。
儿子喜欢读书,喜欢足球,但跟成绩和升学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在确定儿子高考分数仅仅是二本后,我们很快就在填自愿的方向上达成了共识,即全力留在北京,哪怕是一般的学校。重点在选择他喜欢又能做还有前途空间的专业上,外地除非是211或985学校,以他的分数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毕竟北京的信息和机会都比较多,如果以后想留在北京发展,那就从现在开始做准备,没有必要跑到外地去,何况一本二本仅仅是招生时间的不同,未来工作单位一般不会去分辨这些的。
突然想到,中国的教育阶层从娃娃开始就会被划分为三六九等,这不能不说是现实中的悲哀。
还好,这次基本没出什么意外,没有意外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二本录取开始后,我几乎隔十分钟就去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网站上查询一下,即使知道没有,但每输入一次考试号,似乎就距离录取更近一步,在录取开始的第二天,我终于在网上查到儿子被第二自愿学校的第一专业录取,他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妻子也很满足,尽管这仅仅是学霸们不待见的二本大学,但我想,四年之后谁知道会怎样呢?
儿子即将去迎接属于他的新生活,我送给他的话只有一句,你才刚刚上路,大家又重新站在起跑线上,忘掉高考,你会成为最好的自己,未来做自己喜欢又能做的事,大学是你真正发力的开始,而不是努力的结束!
我和妻子的新生活呢?一个阶段的结束孕育着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生活不就是这样子的么?一个希望接着另一个希望的延续并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