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辑思维第300期的发布例会上,听到了罗胖关于终局思维的解读,最近的两次交流上,我也用到了这个词,今天就拿这两个案例,对“终局思维”做一下浅显的解读。
第一个案例是一个朋友,他原先在一个大公司A工作,虽然工作也很顺心,也能学到东西,但是他不安于现状,还是决心和朋友一起创业。后来创业失败,又想回那家A公司时,由于当时没有职位,也没进去,于是在求职的过程中找了另一个收入还不错的B公司,开始上班了。这几天,A公司又启动返聘计划,HR找到他,希望他能回来工作,他也非常愿意回到那家公司,毕竟,在A公司不仅能学习到东西,公司的文化氛围也不错,但是当他谈到薪资时,他还是犹豫了,A公司的待遇比B公司的待遇,差了快2000,这个差距对于创业刚刚失败,又马上面临结婚压力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障碍。
我给他的建议,没有直接给出答案,A还是B,而是提出了“终局思维”的思考:你希望,5年以后的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认知,希望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还是再次创业?担当什么样的职责,获得什么样的收入?如果这个问题想清楚了,那么,再去考虑,A公司和B公司,哪个工作能帮你达成这个目标的机会更大?就去哪家公司。如果两家都能,就留下;都不能,暂时留下,继续寻找那个能帮你达成5年后目标的公司,哪怕收入比这个现在低也要去。虽然目前的收入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但是,节衣缩食,减少开支,也并不是不能复活这5年,你的目标是5年以后的你在哪里。
第二个案例,是我们这次项目的模拟演练过程中,我给学员们设置的一个两难选择。在他们面对两个渠道,都要求进行独家授权和价格保护的时候,他们必须做一个选择,如果选择和当初推荐他去见客户,并帮他做了很多工作的A渠道合作,就必定得不到B公司在项目立项过程的支持,甚至可能还会把他的产品剔除在采购单之外;如果他选择确保能把他的产品,放进采购单中的B公司合作,就会失信于最初跟他合作的A公司。这时,某个小组四位学员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三位学员的意见,“项目都丢了,工作就没了,还考虑啥”,所以要跟B合作;还有一位学员“这个项目丢了,工作也丢了,但是跟渠道有交代,未来即便换个公司,换个产品,还会有合作的机会”,坚持“丢标不丢人”,跟A公司合作。
在项目复盘的时候,我跟他们讲,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时,也要用“终局思维”来思考。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成败,很可能你丢掉了信誉,也就丢掉了未来;如果你思考的是,未来你要成为这个区域、领域里一个值得信赖,大家都愿意跟你合作的人,你就要有放弃眼前的利益的魄力。最终,坚持跟A公司合作的,还是获得了不错的结果。
你的终局定在了哪里,你的格局就留出了多大的空间。最后,给大家炖碗鸡汤。人生也是这样,如果你的目标只希望在50岁的时候,能获得财务自由,那么,你可能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如果你希望你在你死的时候,大家对你都有一个正向的评价,你的品格在儿女后代上得以传承,那么,你可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如果你希望你的思想能被后人继承发扬,你的事迹能被后人传颂,并成为他们的楷模,那么,你就可能成为一个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