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如何阅读,绕不开《如何阅读一本书》(如此厚重若还概括不全简直说不过去),但全书偏重于对不同类型书籍的消化吸收,且为外国人所著,言语冗长重复,读起来无趣得很,倒是这本《越读者》极易上手,言语平实,对于如何选书,适合读什么书,以及一些新时代阅读的思考,与前者互有裨益。书名与阅读者谐音,核心语义应是越界。人不能偏安于一隅,知识也不能只专于一门,尤其在数据信息时代,一切知识触手可及,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层次会逐渐拉大,其关键就在于利用资源的能力。阅读获取知识的方式门槛低、普及广、体系全。信息时代窥探不到读书门径,如同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阅读决定成败说也不无一定道理。书中就有提及:Reader Takes All. Or, Nothing.
作者认为我们读书和饮食其实是共通的。均可分四种:
-
第一种,是主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生存需求的阅读」。
现实问题解决之道的书籍,涉及职场、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就像白饭、炒饭、炒面、水饺、馒头等等,让我们吃饱。** -
第二种,是美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思想需求的阅读」。
思考问题本质的书籍,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就像鱼、虾、牛排、大闸蟹等等,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的高营养食物。 -
第三种,是蔬果阅读,又可以称之为「工具需求的阅读」。
吃蔬果为了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纤维质。如同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 -
第四种,是甜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休闲需求的阅读」。
饭后的蛋糕、冰淇淋,或日常的糖果、零食等等,就像为了娱乐消遣的阅读,追求一时的愉悦。
饮食讲究均衡,依据口味还要顾及营养,这样才能健康,阅读也同是此理。小时候不认识几个字,总赖着大人给念《故事大王》,天真的我把故事书当历史书。稍大些了,在学校附近的小巷深处发现一家旧书店,两毛一本随便借,于是早饭钱通通换成漫画书,尤爱《火影忍者》。五六年级基本能识字了,从爸爸封锁的铁皮箱偷出各式武侠悬疑小说,大快朵颐,还记得第一本名曰《黑白棋》,讲的是传说中可号令天下的黑白棋重现江湖由此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故事,可憾的是由于书籍残缺,至今不知后半部。及至今日,看书也多属随性,若要归结个动机,无非好奇二字。若要比照此书,该是严重偏食症患者,博大精深既做不到博览,又无精专,着实可悲。
作者认为,书海如同密林,若要有所建树,应先择定一域,披襟斩棘爬上一定高度,再放眼四处博学贯通,否则极易迷失,所学也欠缺眼界高度。博大精深,先要精深,再谈博大。
作者还引申出教科书是维生素、补习班是轰趴、考试参考书是兴奋剂的说法,大力抨击当下教育。无独有偶,近日中村修二(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热文中指出,东亚国家现代的普鲁士教育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
文字滥用,小说漫画污名化,功利性阅读挤占视野,自媒体时代发音即噪音……置身于信息洪流的我们难免焦虑,当网络科技不断冲击传统媒体书籍,又有多少人打着各式各样的旗号固步自封。
整本书没有什么干货,讲的只是一些关于阅读的想法。然而,没有内省思考阅读于我的本质,或许如同作者一样,四十四年才悟到自己究竟在读什么。
这是个越界的时代。人类和动物的器官在越界,太空探索和旅行在越界,所有梦想在越界。而越界的起因,正在于知识与阅读的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