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这期的辩题是遇到一个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亲戚的时候,我们要不要jue回去?
辩论开始之前,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不jue。选择这样一个持方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的性格,我就是陈铭那样的老好人,不管是对朋友,还是对亲戚,对家人。陈铭说到自己父亲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人生若有了捷径,捷径很快就会变成唯一的路。我突然想到了欢乐颂里面的樊胜美。樊胜美的哥哥樊胜英一家老小之所以会像吸血虫一样寄生在樊胜美的身上,就是因为可以直接从樊胜美那里可以得到生活费,有这样一条捷径。尽管拿到的钱不是很多,拿到的方式不够体面,但是可以坐享其成呀!换作你我,难道不会有那么一点贪念吗?房子有人付首付,有人还贷款,连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有人一手代劳。为什么会成这样的结果呢?仅仅是因为她哥哥的为人和她父母重男亲女吗?我想不全是吧,如果樊胜美从一开始就拒绝,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线,设定自己的规则清单,而不是无底线的退让和逃避,还会滋长了他们家的那种无能和不作为吗?我有时候甚至在想,樊胜英的这种思想的形成会不会是在樊胜美从善意的想做变成后来必须做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一种病态的依赖。如果是这样,樊胜美的遭遇会不会没那么惹人怜,说得现实一些,不过是自食其果。
陈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他说:“不jue朋友的朋友,一般不是真朋友;不jue亲戚的亲戚,一般不是真亲戚”。是的,我们这样处处对别人好的人,其实对那些真正关心的人来说确是不公平的。就像陈铭说的那样,他对他妻子撒娇说他从来不会对她发脾气,但是他妻子的那句:“你发过脾气吗?”这的确是一个灵魂的拷问。对,我们发过脾气吗?我们真的没有脾气吗?不是的,是我们从不曾拒绝,很多时候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有时候也不忍心,但是我们为了免去这一时的麻烦,给自己添了多少麻烦?!我们让形形色色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随便走动,真的对自己负责吗?我开心吗?对那些通过了选择留在我们身边的人公平吗?他们有想享受到属于他们的特权吗?
听完这场辩论,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样建立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交界的规则?
第一,学会拒绝。老好人,以前我觉得它只是不懂得拒绝的一类人的代名词,现在我觉得不能称之为“不懂得拒绝”,而是“不会拒绝”,里面包含的更多的是这种能力的缺失。拒绝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怼,有jue,也有像罗胖说的那种更加聪慧地拒绝。我想着这些方式可能就是一种拒绝方式的不同档次吧。初级的拒绝就是直接说不,这样的拒绝会给别人带来很强的不舒适感,这也是像我这样的老好人不愿意做的,现在想想,这不过是我们不够聪慧,思考不够造成的恶果。就像罗胖说得那样,所有的矛盾都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选择既让别人舒适,又让自己舒适的方式,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思考,是体谅。
第二,学着区分亲疏。我们不能对所有人都一个标准,就像康永哥说的,人终其一生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选择权,我们是这样,我们的朋友也是这样,面对这些通过我们考验留下来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特权,这样才是公平。我们往往对身边的人没那么好,而是习惯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现给陌生人。我愈发地觉得这是一种病态的关系,在我们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陌生人给了我们什么,我们的朋友又给了我们什么?!凭什么他们可以享受比朋友更好的权利。是的,我们是应该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但是温柔地程度也该有点区别吧?不然做你的朋友该有多委屈,做你的亲人和恋人又该有多委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爱给那些爱我们的人。其次,一个人不懂得拒绝,你给予的所有帮助就会变成理所当然,你所有的好就会贬值,我们没办法责怪,也没办法改变,这就是人性的漩涡。所谓物以稀为贵,可能也就是这么回事。
第三,学着包容。就像马东东说的那样,我们的社会正在从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开始进化,进化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的很多矛盾,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新旧观念的矛盾,而这种观念的矛盾往往产生在老一辈和我们之间。这个时候可能我们要学会包容,包容那些还处在农业文明的老一辈的人,但是并不是一味地容忍,我们在接受这种文明差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坚持自己仍然需要树立自己与这和世界交流的规则。
只有有底线有原则,你的存在才会更有价值,在这个文明转型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个规则清单,在尊重的别人同时才能获取别人的尊重,然而这个规则清单则需要我们自己在不断地与人相处中总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