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到了!”我们三组一行十名学员,经过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路程到达湖南大学子弟小学,参加完学校的升旗仪式,我们进入子弟小学的会议室,今天为我们做讲座的是湖南大学子弟小学的李虹老师,她的讲座内容是《语文课之“重”》。
李虹老师,湖南大学子弟小学一名一级教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评审专家,湖南省普通话测试员,湖南省科教院送教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湖南省语文学科专家团队成员,名师名校长巡讲专家,师德巡讲团主要成员……
李虹老师首先给我们出示了一道单选题,面对一篇课文,你会从哪个角度选择教学重点?一,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语言文学的运用,二,理解课文内容,丰富知识,熏陶情感,学会做人,三,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因课而异,有的课文侧重情感体验,有的课文侧重学习做人,有的课文侧重学习语言文字及运用,有的课文侧重理解内容,有的课文三维目标都是重点。我们几个思考一下一致选择了四,李老师给我们卖了一个关子,没有公布正确答案,接着向下讲。
一、语文课重点偏差之原因。
1《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定位出现了大的反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小学教材关于教学内容的指向存在弊端。
第2点,李虹老师举例了人教版四上第六组的单元提示,单元提示就是指导我们语文老师教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
接着李虹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提到统编教材,头脑里会蹦出哪些词语?我们说出了自己知道的:语文要素,传统文化,双线结构,目标序列特殊单元……
李虹老师出示了统编教材总体特色:
1.体现价值导向,重视育人功能。
2.双线组织单元,重建语文目标训练。
3.课外阅读被纳入教材体系。
4.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李虹老师接下来分享的事情让我们陷入深思,十年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部分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叔湘1978年《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李虹老师在刚毕业没多久去一个偏远的小学校支教,校长问她擅长什么?李老师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但是当时她是专业学校毕业,校长的解释是专业课程必须有专业老师来教,比如音乐,必须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来教,美术,体育也是如此,而语文老师只要认识字,任何人都可以来教。李虹老师感到了无奈。
二语文课之“重”。
1.转变理念,重视语文教材的“教材价值”。
(1)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
语文教材是由相互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若干篇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原本并不是作为教材而编写的,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课题存在的,他们原本作为社会阅读课题而存在的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
(2)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李虹老师列举了几个例子,两岸三地老师同课异构,四年级《太阳》。
大陆老师: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台湾老师:学习说明文体的阅读方法。
同是语文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教给学生不同的知识。但是要按照单元提示要求,应该是学会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李虹老师针对课程的设计给我们提出两个建议:
一教学目标设计,突出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
二教学实施,围绕目标展开语文实践活动。
2.研读教材紧扣教材语文要素。
(1)导读页的指引,新改编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导读页,导读页里包含的语文要素和语文素养,是我们教本单元的指引。
(2)读懂教材的练习系统。
针对教材课后的练习题,我们要设几个问题:习题为什么这样设计?每一个题目背后的能力指向是什么?
以默读为例:
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默读,借助图片说内容,默读,提取信息,默读,不要指读。
三年级: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
四年级:尝试快速默读。
五年级: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大胆取舍,找准年段教学重点。
低年级:凸显字词和朗读,其他内容可以少教或不教。
中高年级: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求读写结合,其他内容可以少教或者不教。
最后李虹老师又出示刚开始的那道单选题,正确答案为第一个: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引用李虹老师的结束语来结束我今天的感悟:语文课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要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从语文课程的高度认识语文教学内容,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