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一座古老的文艺范儿都市。
记忆里的天津,在学校历史课本中,写满饱受摧残的无耻条约,悲壮惨烈的北洋水师,以及纵横交错的租界地块。
现实中的天津,在媒体电视荧幕里,汇集品目繁众的曲艺文化,闻名遐迩的民俗手艺,以及琳琅满目的风味美食。
滨海事件,唤醒了内心对天津的憧憬,高铁时代的优越感,便是你可以轻松的,想走就走。
小洋楼林立,令上海滩异国风情浓郁。同样租界印记浓厚的天津卫,韵味比起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曾今列国九强瓜分的津门,在岁月洪流中,冲刷了屈辱的过去,留下了璀璨的明珠,意大利风情街就是点缀在现代天津中心的一颗夜明珠。
纯纯的巴洛克风格,如果有密布的水系拥抱,会令人顷刻意乱情迷,穿越般得身处威尼斯,可惜缺少了优雅的贡多拉,和浓情的男高音。
心头还回味着亚平宁风情,转角,眼中就呈现了现代化楼宇,无缝对接的不同建筑群,却是异常的和谐,仿佛天津人开朗融洽的个性,包容着一切。
一桥之隔,穿越了半个世纪,跨越过半个地球。这头,文艺复兴造就了巴洛克建筑,外表幽雅宁静内心狂野热情;那头,高科技塑造的钢筋混凝土城市,看似闲雅风稚实则剑拔弩张。
夜幕下的海河,蜿蜒流淌,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呵护着自己的骨肉。沿岸堤散步,秋日凉风徐徐,海河岸身影涌动,滚滚热情,润暖着匆匆人流。
诚然,入得津门,必揽津瞳。那是海河的明珠,散发着母亲慈祥的目光,默默注视着往来的子女。那是天津的明眸,同海河边的建筑,交相呼应,展现出最撩人的姿态。
沿西开教堂前行,石板道回荡着硝烟的历史。作为最早开放的口岸城市,曾今富饶一时的天津卫,只有五大道才能佐证其辉煌。
民国风,文艺范儿,小资情调,每条街都能孕育出浪漫的桥段,更别提那些旧人故居,名人雅室,总能令人泛起涟漪遐想。
载振的庆王府,雍容华贵,随已被改造成酒店,可仍处处显露贵族皇家气息。不知过往,多少金枝玉叶在此虚度颜华。
天津卫的文艺范儿,并不仅仅因为五大道的民国味,还有繁星点缀的高校美景,南开便是天边最亮的那颗星。寒风带来卷卷书气,梳着马尾的女同学,绽放着花朵般的笑容,迎面而来。禁不住,勾起无限上前问路搭讪的念头。
津门是传统手艺人的殿堂,并非只有天下霸唱笔下倒古董的,也并非只有凭口吃饭的郭德纲,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着,那些令人称道,身怀绝活的手艺人。
当然,到了天津卫,必须到侯老爷子的地盘上,泡上一壶茶,听上一场相声,享受一段酣畅伶俐的欢笑,缓解一身疲惫不堪的压力。
说起津门想小吃,第一个想到的是狗不理。可如今的狗不理,商业味太浓厚,少了那份手艺人的温情,随着时代更迭,会慢慢变成人不理,即便是天津本地相声,也频频调侃天价包子。
而遍布津门大街小巷的煎饼果子,确实是一大特色。逛遍整个天津城后,突然发觉,似乎每个天津人都会推一张好吃的煎饼果子。
和煎饼果子有的一拼的,是“耳朵眼”。初到天津卫的人,都会对此名好奇,然后掏腰包去尝尝。其实就是油炸糕,可一旦上口,就同吸毒般,会被它的香味脆感深深套牢。
手艺出了名,就成了民俗,一个城市民俗越丰富,底蕴也越厚实,天津卫便是如此。无论是天津博物馆,还是民俗博物馆,都展示了天津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那是列强侵略所不能带走的,是战争摧残所不能毁灭的,是时代进步所不能取代的,是天津卫根深蒂固的东西。
天津卫,名取自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历史在天津博物馆重演,一幕一幕,从繁荣到腐败,从腐败到屈辱,从屈辱到觉悟,从觉悟到反抗,从反抗到摸索,从摸索到成功。天津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而现如今,有多少人能识得以下几位北洋高管,更别提战火纷纷的塘沽炮台了。
世人多如《狼烟北平》中的文三儿,只要有口饭吃,有碗酒喝,有地睡觉,时局变化,与他何干。时下年轻人,在意着能否在格格府过下当格格的隐,可否在瓷房子里摆上一桌,历史或许不过同小说般,走马观花,过眼即忘。
端上一碗浓郁的锅巴菜,坐上民国的电车,踏上回程的路途,时光又将在奔驰中穿越,可历史终究无法抹去,会深深铭刻在心底。
最后,缅怀下这位二十九陆军的将领,将一生奉献给抗战的烈士——张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