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是人们喜欢用的一种论证方式。在这种论证方式中也潜藏着思考陷阱。主要有两个因素在作用:
(1)这种推论从未被最终证实;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推理很快。一两次经验就足以在我们大脑中形成模板。
工作中我们也不能避免这种想法。将它称为“n=1(数量值)”,科学将“n”形容为参加一个实验的参试者数量。从逻辑角度来说,“n”应该是大数,这样实验结果才具有普遍性。例如“n=100”,如果能从100个人身上得出结论,肯定要比1个人身上得到的结果更具有普遍性。
我们在预估企业发展前景时,会考虑事故或损伤等风险,充分收集市场数据,建立一个"原因一效用一规则"体系,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建立在这种思考过程的基础上。但是我们所依赖的信息是有限的。观察不够,推理太多,就会出现重大错误。
语言陷阱是导致思考陷阱的直接原因,是思考内容和形式的混合。通常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是不一致的。如果我们把心里想的内容明确表达给对方,思考陷阱就会消失,我们也能知道对方下的真实想法。
思考和表达方式之间有三个过滤程序:
(1)我们将个体经验概括为普遍原理;
(2)个人的诠释造成了经验错位;
(3)我们会排斥不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
这三个过滤程序正是思考陷入尖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提问技巧过滤迷雾,问深层结构推进。这会让我们明确知道对方的想法,保证双方的正常交流。
解决方法:
启发法。启发法不只解决问题,而且还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简单的,因为它能够运用已知和可发展的能力,同时它也是聪明的,因为它考虑了背景信息。
运用“启发法"拨开语言表达的迷雾,找到隐藏在其中的,对方真实想法。
例:我们的客户想要一种数字游戏。
应对方法:看清隐藏内容。
提问:究竟是哪些客户?
从哪里得知他们想要这个游戏?
例:我们的客户不接受我们的报训
应对方法:揭示不准确的表达。
提问:你从哪里发现的?
谁不接受?
哪些报价?
例:这个客户让我受不了。
应对方法:揭露错误的因果关系。
提问:怎么发生的?
他做了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
例:它从来没好用过。
应对方法:坚持提问。
提问:真的一次都没有吗?
为什么有时好用?
例:嗯,客户怕风险。
应对方法:拆分提问。
提问:你真的连一下能接受风险的客户都不识吗?
如果我们改变了X,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说归纳法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