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静默的玫瑰
三月的第一个周日清晨,推开略显沉重的阳台推门,我惊喜地发现,前几天湿漉漉的回南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爽宜人的小凉风,这样的春天非常合适读书,读一本清雅脱俗的闲书。
我把散落的长发用一枚缀有蓝紫小碎花的大发夹挽起来,再插上一个古风的发簪。看到这里,有人能会窃笑我的矫情:不就是看书吗?干嘛要整得像约见情郎那么正式?
对的哟,因为读书也是需要仪式感的。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读书,把读书当做一件很严肃认真的事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就曾作诗“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宋代陆游也曾说:“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姿,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这么郑重其事,那么今天我要读的是什么书呢?那就是由知名作家费勇教授主编的中国经典生活美学重要文献,南宋文人林洪撰写《山家清供》一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费勇教授年少成名,十五岁考大学,二十二岁硕士毕业,他的人生很顺畅,却在二十五岁开始思索死亡与人生的意义,潜心修行。出版了众多的畅销书,比如加印了11次的《不焦虑的活法》、《不忧郁的活法》、《每时每刻都为逍遥时光》。在《山家清供》里他抛出了一个让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山家清供》为什么跨越千年,至大家读起来仍然很亲切?
他认为人生的美味都在自然而然的过程里,一旦刻意就不好玩了。《山家清供》不止是一道菜谱,更是一个故事,一种见解,一种启发。因为它温暖可爱,读之令人心生欢喜,让我们开始热爱吃饭、做菜这两件事。吃不单单只是果腹,也可以有所讲究,可以细腻精致成宋人的生活美学,朴素、随性,而又有耐心。
看到这里,我更加想迫不及待打开这本《山家清供》,会一会那个华夏文化造极的赵宋。
一 重文轻武,一日三餐的时代
在我的印象里,宋朝并不是一个讨喜的朝代。这个由武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建立的王朝,长期抑制武将,自断臂膀,以致失去了抵御外来侵的军事实力。国家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辽,西夏,金等国的武力挑恤,不继割地求和,“靖康之耻”后,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去,北宋结束。侥幸逃脱的其他皇族臣子建立偏安一偶的南宋,隔江犹唱后庭花。
但是在《山家清供》一一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本书里,费勇却客观地告诉我们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宋朝。这是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由于战乱相对较少,反倒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宋朝民间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华远超盛唐,按照以往朝代规定:老百姓只能一日两餐,诸候一日三餐,皇上则一日四餐。而宋朝的百姓开始了一日三餐。
二 宋朝饮食业空前繁荣
《山家清供》“山家”指的是山野人家,“清供”指的是清淡简雅的食物。《山家清供》写的不是当时的大热门宫宴,更不是滥大街的各大酒楼菜单,而是山野人家简雅素食,目的在于推崇山林之味,倡导简朴自然的饮食方式。
全书分两卷,一共写了一百零四道菜,菜谱里有作者林洪自己的人生轨迹与感悟,还引用了大量的唐宋诗词,美而贴切,让吃不再俗气,也让美有了依附。
三 高逼格的吃货世界
我曾专门学过制作素菜,知道素菜最讲究的就是用心,讲究意境。我们通常要站立一两个小时,去煎炒一个极其普通的素菜,全神贯注在锅里的食材上,时刻觉察调整自己当下状态。当我细心翻阅南宋这本《山家清供》时,心里更是为宋人的生活智慧与精致而折服,透过白纸黑字我依稀看到了那一千年前的赵宋王朝。
让林洪心心念念的《骊塘羹》不过是普通的萝卜青菜汤,与东坡羹做法相似。苏东坡作为一个真正的美食家,他对食物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最好吃的味道,不是世人争着追求的鲍鱼鸡翅,而是食物最本真的味道,能品出至简之味的人,都是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人:不为世俗所纠缠,对食物心存敬畏之心,享用食物对心存喜悦。
在《傍竹鲜》这道菜谱里,苏东坡的表兄弟临川太守文同,刚刚煨好竹笋,一家人正在桌上吃饭。忽然收到东坡的书信,文同打开一看,笑得把饭都喷了出来。原来东坡信中附了一首取笑文同的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胃中”。宋朝吃货的格调确果然清新高雅不俗。
吃货的朋友圈也是非常清奇有趣的,《素蒸鸭》里的郑馀庆召集亲朋好友来吃饭,叮嘱仆人说:要煮烂去毛,不要拗断头颈”。客人听到了还以为是鹅或鸭。等了好久,原来是每人各蒸一个一葫芦而己。而且就算是像岳飞这样功勋显赫的世家,他的孙子岳珂也很清楚素蒸鸭的做法:“动指不须占染鼎,去毛切莫拗蒸壶。”由此可见当时社会非常流行素食养生。
在高逼格的吃货世界,自然少不了餐花饮露的喜好。宋人喜欢花,赏花插花吃花,追求清香,美好的品质,体现了宋朝饮食文化中雅致美学的一面。宋人吃花,扫雪煎茶,就是希望自己吃得更洁净,由此获得更轻盈的身心。譬如:蜜渍梅花、菊花饭、牡丹生菜、松花饼、广寒糕……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己临。除了送孩子去打球,做家务外,我还在反复翻阅品读这本书,试图从中解读《山家清供》一一人间有味是清欢里,传递的文化密码。我知道自己积累的知识尚浅,能理解体会的思想层面还有待提升。
费勇教授曾说过:九十年代开始,大家忙着挣钱,根本无瑕顾心灵层面。当经济越来越发达,大家发现很多东西不是钱与权力能解决的。这是个不确定的时代,大家从疯狂赚钱转向内心平静,这个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比较急功近利,浮躁。比如遇到一个自己欣赏的人,一件美好的物件,一个看似诱人的机会,都会忍不住蠢蠢欲动,心生妄念,期待结果,却经常忘了欣赏过程,少了些耐心。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真正回归内心的平静呢?也许就蕴藏在我们日常的一粥一饭中,对当下生活当下状态的一心一意的欣赏与觉察。
跨越千年的《山家清供》告诉我们:人生真正的美味,是在过程里。食物来自大自然,来自土地,食要当季。给食物取个好听的名字,处理食材要耐心,更需要一种仪式感的虔诚。因为你吃进去的饭,读进去的文字,都在一点一滴地塑造着你的内在品格与你的外在气质。
我们要多读书,多做饭,多热爱生活,正所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