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上看到许多年轻选手都非常有趣,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好,没有太过顾虑世俗的眼光。他们会打破类似温柔、谦让、克制这一类“传统美德”的枷锁,去展现真的自我。
当然跨越边界的挑衅,多少还是需要一些小心翼翼的试探,因为越过陌生的界限,可能会产生冒犯。如果双方都觉得还OK,就可以共同去探索一个更加自由的世界。作为一个不太年轻的观众,隔着电视屏幕都会有紧张、尴尬、冒汗的反应,因为那是我们的成长环境中,想都不敢想象的叛逆场景……
作为一场非常不严肃的辩论游戏,除了才华和学识,真诚有趣的个性也常常是吸引人的重要特质。年轻选手身上呈现出来的“自信且松弛”的状态,是一种毫无压力的自我取悦的没有太多表演成分的表演。比起输赢,他们更享受舞台和过程。
松弛的反面是紧绷。紧绷的根本原因是恐惧,内心缺乏安全感,太过看重输赢,反而不能坦然面对不好的结果。当我们害怕自己不能赢得比赛、不能通过考试、不能实现财务自由……被一切不太理想的顾虑重重包裹,就不由自主地患得患失,无法冷静面对近期和远期的挑战。
当恐惧的力量太过强大,我们就被虚假的否定和假设湮没,惶惶不可终日,既不甘心接受这种结局,也缺乏心力为了改变而努力。这种扭曲的挣扎其实是痛苦而无畏的自我消耗,久而久之,会让我们坠入深渊。
电影《夺冠》中,郎平面对外媒镜头对中国人的好胜给出解释:因为中国人骨子里还是缺乏自信的,所以才会特别渴望通过赢得一场比赛来证明自己。因此女排队员们背起民族荣誉的沉重包袱,通过努力拼搏和一身伤痛换取外界的掌声和肯定。
女排的故事和精神当然是励志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国人都不得不靠着自我压抑和延迟满足的非理性坚持来燃烧自己。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她们奋力地背起民族荣誉,杀出一条血路,为我们带来了的自由和尊严。
感谢前人的忍辱负重和艰苦付出,为今天的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不必再背着沉重的枷锁去度过被安排的一生,越来越多地被鼓励“因热爱而坚守”。
随着成长环境越来越包容和开放,年轻人会越来越如释重负地摘下虚伪的面具、抛弃我们这代人身上自我约束的种种捆绑和包袱。
真正自由的文化和土壤,会真正地激发“无极限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