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辣妈Abigale
01 “赢在起跑线上”被明确反对
我们楼上的小姐姐,上小学二年级,经常是我们吃完晚饭下楼溜达时,就能遇到她刚回来。此时一般是快八点了。
我问她妈妈怎么放学这么晚?她妈妈说,早放学了,这不为了赢在起跑线上么!再一了解,小姐姐报了钢琴、舞蹈、书法、画画、英语等五门课外班。
好家伙,我都替她觉得辛苦!
小姐姐不知是确实累了还是性格使然,每次帅宝见到她都要哈哈笑着牵人家手或者抱人家,小姐姐不拒绝也不欢迎,不说话也不笑。
我难以想象一个这么大的小姑娘是怎么做到严肃淡定如斯的。
帅宝明年也要上幼儿园了,我常常在想,大家都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真的一定会赢吗?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成长的边界》。
它通过自我成长、商业、教育、育儿、职业、运动等不同领域的经典案例和大量的科学实验论证,向我们阐述了“赢在起跑线”和“刻意练习”的终点并非是赢,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路径和可能,通才才是孩子更好的未来。
本书是比尔.盖茨2020年度书单重磅推荐,号称“一本戳穿专业化神话的好书”。
作者大卫.爱泼斯坦拥有环境科学硕士学位,却跨界成为优秀的调查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大卫的经历很好地论证了本书的观点。
02 从老虎.伍兹、费德勒、乔布斯和梵.高说起
老虎.伍兹从几个月大起,他的父亲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严格遵循“赢在起跑线上”定律,刻意练习。
费德勒的父母则完全没有这种意识,他的成长与一般孩子无异,他尝试过壁球、滑雪、摔跤、游泳和滑板,也上手过篮球、手球、网球、乒乓球和足球。直到即将步入青少年期时,他才开始被网球吸引。
但很多网球届的传奇巨星在三十多岁时就退役了,而他在这个年纪,依然稳居世界第一。
老虎.伍兹让人们坚信,刻意练习越早越好,要赢在起跑线上。费德勒却刚好相反。
事实上,费德勒的职业生涯成绩更好,人格也更为健全。
研究发现,处在职业生涯巅峰期的精英运动员的确在高专注度的刻意练习上比同龄的普通运动员花费了更多时间,但最终成为该项目顶级人物的精英运动员一开始(儿童时期)在刻意练习上花费的时间反而更少。
晚一步专业化,才是成功的钥匙。
乔布斯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大学时代的书法课程,对于他们在设计电脑时的美学影响意义重大。
梵.高从小就发现他不是画画的料,上学时喜欢背诵诗歌,做过艺术品销售,一段时间沉迷于宗教,教过法语和数学,尝试做牧师,做过书店店员。直到三十三岁时,他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画画。
研究天才儿童的权威心理学家埃伦.温纳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练习者能够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变革者”。
从一开始就兴趣广泛,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不断拥抱多样化的角度和体验,成为通才,然后成才。
03 “赢在起跑线上”哪里不对
表面上看,“赢在起跑线上”似乎很正确,但也仅仅是占据了学业上的“先机”。
研究人员在抢占“先机”的孩子身上发现了一种“凋零”现象,即学习成绩暂时领先的优势很快会被消解,而且常常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很多孩子在这之后甚至后继乏力。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面向儿童的早期教育项目,教授的都是“封闭”技能,也就是那些通过反复练习一定步骤就能快速掌握的技能,但这些技能每个人早晚都能学会。
就好比让一个孩子更早学会走路,其他人早晚都能学会。虽然早学会走路让人看起来与众不同,但没有证据证明,早学会有什么重要之处。反而过早学会的,可能容易摔跤,甚至影响腿部骨骼肌肉正常发育。
心理学领域曾有一个著名的假设:
病人被诊断出了恶性肿瘤,不能开刀。如果不杀死肿瘤,病人就会失去生命。有一种射线疗法可以用于消灭肿瘤。
如果在射线强度足够高的情况下,肿瘤必死无疑,但健康的组织也会惨遭毁灭。如果降低射线强度,则无法消灭肿瘤。
假设你是一名医生,要怎么做?
解决这个问题,显然需要创造力。依靠单一领域的专业和经验不仅有局限性,而且可能是灾难性的。
“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方式,对于解决此类问题毫无帮助,甚至可以说是局限了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
此时你想出拯救病人的方案了吗?
解决方案是:
使用多条低强度的射线,从不同角度射向肿瘤。这样健康的组织可以完好无损,而多条射线汇集在病灶处,达到一定强度遍足以杀死肿瘤。
04 应该怎样做
心理学家和各行业专家研究发现,和其他科学家相比,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业余演员、舞者、魔术师或其他类型表演者的概率要高出至少22倍。
关于很多领域的数据统计发现,那些后来成为行业精英的人,通常不是早早就开始专业化的“人生起跑线赢家”。
那么,应该怎样做,孩子才能真正赢呢?
1、先广度,后深度
学校学习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带孩子尽情拥抱大自然、拥抱这个多彩世界吧!
带孩子去户外,和孩子一起共读一些非功利性“闲书”,与孩子共担部分家务和劳动,共同商讨一些家庭决定和参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允许孩子最近喜欢足球,不久之后又对画画感兴趣……
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路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现了自己真正的乐趣和天赋,不知不觉突破了自我设限的壁垒,也完成了他成为一个通才的宝贵积淀。
2、先业余,后专业
所有的专业精英,在一开始都要经历业余选手的过程。对于砍柴的人来说,砍柴是专业,但会磨刀也很关键。
回想我们身边,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后,身边那些厉害的人,都是各方面都表现突出的选手。
允许和支持孩子先磨刀,成为多个领域的业余选手,帮助孩子蓄满他潜在的多面能量池,给未来攀顶留足后劲。
3、思维比知识重要
我们现在说的早教,课外班,很多父母很高兴孩子学会了认字,学会了数数,学会了英语,提高了成绩……这其中更多地是教授知识。
思维的东西,没有那么快见到效果,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多一点耐心,慢慢来。
比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参与家庭事务的商讨,哪怕多走几步弯路,都是孩子思维的发展过程。
日积月累,帮助孩子逐渐发挥横向思维创造力,以期未来触类旁通,厚积薄发。
结束语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不是金科玉律。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激励父母积极参与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向动力。
然后开放心态,允许、支持孩子接触和参与到更多的项目领域,培养通才思维,助孩子真正赢得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