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自然聊到孩子。
我夸赞朋友儿子大学毕业就找了个好对象顺理成章成家立业,现在又得了个大胖孙子,幸福美满,一家人其乐融融多好呀!
朋友来一句:好什么好呀!你不知道,愁呀!
我问:愁什么呢?
愁钱呀,愁两孩子的钱不够花。
朋友夫妻俩都是普通公务员,儿子儿媳结婚她给置备了房子,差不多搭进去两人所有的积蓄,亲家用她家给的彩礼钱又填了几万给两个孩子买了车,按理说有房有车,每个月两人收入一万多,小两口该过多好的日子。
可是钱就是不够花,结婚后就不够花,现在养了孩子更不够花了,每月都得啃老,老的搭钱不说,还得搭人、搭力气,最主要搭气!怎么能不愁!
这好像是现在这代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和朋友同事聊天,家家大致如此。
我觉得孩子们对待金钱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没有正确花钱的意识,缺乏赚多少钱就该花多少钱的概念,收入与支出要平衡。
钱这个东西,本该赚多多花,赚少少花,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收支平衡。
另外赚多少钱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机遇,现代的孩子都想赚很多钱,都想当老板,都想追求美好生活,这些可以理解,可是每个人的能力和机遇有限,个体工作性质和能力不同带来了赚钱的差异。
赚多少就应该花多少,这是一个家庭必须遵守的花钱规则,你每月赚5万是5万的活法,每月赚1万就是1万的活法,赚3千就是3千的活法,如果赚3千却按照人家1万的活法来花,自然活不下去,所以把两人赚的钱规划好,保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
二是在金钱上依赖父母理所当然,父母无奈只能被依靠。
钱花冒了过不下去怎么办?孩子们总不能去偷去抢吧,只好回家找父母揩油,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就变成长期啃老族。
没饭吃可以回父母家吃,没钱花可以回父母家要,孩子不愿意带可以回家找父母带,四个老的伺候一个小的,总比两个大的伺候一个小的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老的心疼自己的儿女。
三是现在的孩子们金钱消费水平普遍较高,什么东西都想要最贵的最好的。
孩子买什么都要品牌货,不好的东西看不上眼绝对不要,别人有什么我也得有什么,不管有用没用,高兴就买,家里堆满一些用不上的衣物和生活品,攀比心理和物欲追求比较严重,随个礼都是千千的,打肿脸充胖子,丝毫不考虑自己的经济收入和来源。
四是不好好过日子也不会过日子。
这代独生子女都是父母手心里捧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地给伺候大的,没有几个孩子能吃苦做家务,有自食其力的挑门立户思想。
过日子过日子,老祖宗传下来的洗衣、做饭和带孩子这些基本过日子的技能他们几乎都荒废了。
洗衣有洗衣机,即使是洗衣机有时也懒得用,还得送洗衣房,做饭就更别提了,不是去父母家蹭饭就是搞外卖,家里动火做饭的少之又少,他们的味蕾已经被饭店和外卖的各种重口味调料和地沟油淹没,对食物原有的味道和健康的烹饪方式根本不屑一顾,只要满足一己之快之方便即好。
至于带孩子,几乎就是给父母养的,给你生就不错了,很多孩子选择婚后不要小孩,你又能怎么着?他们上班工作,四个老的闲着换班带小孩,天经地义。老的总不能看着自己孩子吃苦受罪自己优哉游哉玩世界,所以干脆老的带。这样带惯了,孩子们下班也欺负欺负老人家,他们工作了一天晚上有应酬需要放松也是理所当然,所以就吃喝玩乐去了。
到外面洗衣、叫外卖、和朋友吃喝玩乐都得花钱,这种生活方式成本自然高,当然挣多少钱都不够花。
所以就变成了四个老的挣不过两个小的,但是会节衣缩食节省过日子,两个小的挣得比老的多但是大手大脚浪费过日子,结果就是小的挣多少钱不够花,老的还得努力攒下钱来填补小的。
这个局面自然就形成了。
日子要精打细算一天一天地过,生活要慢慢地熬,苦要一个接一个地吃,孩子呢要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再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习惯地调教,家要用心呵护相互照顾相互支撑才能越来越温暖,足够的责任、耐心、耐力和坚持才能走的更远更美好。
希望这代人能够早点明白这些道理,撑起自己的小家,不然在不久的将来老的真老了,情况突然逆转,两个大的要面对四个老的,他们的肩膀和心智撑得起一个这么沉重的大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