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信息很多,物质很多,选择也很多。我们的大脑在不间断地感知着周围的变化,但我们的心灵却没有得到滋养。
因为我们总是很赶,很怕来不及。跑步的时候要听音乐,上班开车要打开电台听资讯,躺下来要听书,连敷面膜也要玩手机……我们巴不得把一天24小时掰成48小时来用,却尝尝无法专心地做一件事。
静下心来想一想,真的需要这样吗?
其实不需要。
时间被碎片化,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指使我们的行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那么多的事情,我们只是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所以尽量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就不用想了。而深层次的问题一直被忽视回避,导致它们不断发酵,演变成各种麻烦,反复上演。
我们需要的,是放下焦虑,不那么看中问题本身。问题只有当我们觉得它是个问题的时候才是问题,很多时候问题所呈现出来的只是表象,本质是我们内在认知和外在现实的冲突,以及解决冲突需要的能量不足。因此,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都能够立即解决。我们要尝试把精力专注在自我发展上,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当问题不再被关注,就会慢慢地萎缩甚至消失。
进一步,是要学会专注。
那么,如何学会专注?
首先,打开感官,进入生活。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生活处处有大美,需要我们打开感官,敏感地感知周围环境。我们可以尝试有意识地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专心做好手中的事,例如处理邮件、写文章、做家务,帮助我们从大脑的思考过渡到双手的真实感知,提高感官的敏感度,从而收获生活中更多的美好时刻。
同时,自我觉察,陪伴自己。主动而有意识地观察自己是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怎么思考的,通过内观收摄身心,聚焦自己的内在需求,让我们不容易被外界庞杂的信息带着走,滋养自己获取能量。
最后,断舍离,一个时间里只做一件事。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安排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某件事情,而是提高时间效能,通过专注的精神投入和言行让自己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时间不够的焦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