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很迷茫,莫名的焦虑
上了一个非211、985的研究生,拜一个传说中不亲近学生的老师为师,学着一门随波逐流然后坚持了第五个年头的学科,比本科更为焦虑。因为即将要迈入联合国定义的中年阶段的我,不仅是微博段子里的“中年无子”,而且还没有收入,也不知道未来要走上什么样的岗位。而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学历没有我高的同学,开始晒房晒车晒存款晒对象。微博里充斥的则是娱乐明星电视剧收入多少百万千万和95后的辣妈和娃。
这是一个充满娱乐新闻、碎片化信息的浮躁年代,我也清楚,这是一个浮躁的迷茫的自己。我开始去看一些课外书,思考怎样跳出这迷茫的怪圈,毕竟我也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榜样一般的存在,怎么能忍受就这样浑浑噩噩。
在东京大学教授上田正仁的书里,我找到了自己迷茫的缘由。学生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实现力、思考力、创造力。实现力是我们在应试中锻炼出来的迅速掌握知识和解题的能力。多年的考试,我们用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实现力的高下。而大学要求我们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进行长久、深刻的思考,这时候的答案可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不太好、好和更好。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手足无措。而大学结束进入社会,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我们不在被要求去解决给定的题目,而要独立寻找题目并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花了十二年的时间锻炼了实现力才在高考中成为所谓的天之骄子。可是我们没有锻炼过思考力和创造力啊。所以我们一下子懵了,陷入了无尽的迷茫。
后来有一天,我走在路上思考要怎么摆脱这种焦虑和迷茫时。突然反问了自己,为什么一定要抛弃这样的迷茫?让我们停滞不前的迷茫是需要摒弃的,但是如果迷茫和焦虑可以督促我不断思考跟保持前进,这余生,我为何不与这积极的迷茫携手并进。
曾经有人问我,看过很多鸡汤和道理,为什么我们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但是其实怎么样的人生才算是过好了呢?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特有的迷茫。我们可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至少要清楚自己不要什么。排除了错误选项,选到正确答案的几率会相对高一些。但是如果你空着这道选择题,就一定答错。所以越是迷茫越要保持思考,保持前进,而不是待在舒适圈里等着被拯救。
你也正好迷茫期吗?好想知道你们都在迷茫什么呢?
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写写文字了?我也记不清了。一度自卑于文字不够优美、没有技巧怕被嘲笑,而不敢写字。再次执笔,只是希望未来不会丧失述说和写作的能力,督促自己保持思考,不要盲目。写写感情故事、生活槽点,结交一些虚拟世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文字的时世界做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