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收到了前几日下单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两小时翻完了这本220页的小书。纵观整本书,最喜欢的要数第一章---她看上去得到了计划中的一切,写了潇洒姐表姐用手帐管理人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跨越了20载悠悠岁月,故事中的表姐从28岁到48岁,按照计划中的样子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见证了手帐的力量。
昨晚重新把这一章节细细翻了一遍,又照常在自己的效率手册上写写画画,涂涂改改,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禁想起了自己与手帐的故事。
记忆里第一次接触手帐应该追溯到幼儿园时代吧。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本子,叫做家校联系本,每次学了新儿歌新口诀新故事啥的老师都会让我们回家复述给爸妈听,然后让爸妈帮忙写在本子上作为记录。学校布置的作业,老师传达的要求也都会记载在那本本子中,现在想来可不就是一种手帐嘛!
再长大一点,上小学时见到过奶奶的手帐本,或者说是账本,她用不算特别好看的字详细记载了每天买了啥,花了多少钱,每天吃了啥,那时候看到这个本子第一感觉是啊,奶奶好节俭啊!
2005年新年伊始,爸爸送了我一本本子,就是最最简单的手帐本,开头几页很俗套地印着各地的邮编、区号,也照例画有祖国地图。内页是按照日期排列的,每一天都有专属的一页纸,标注着当天的日期,每一小时有一条线,前面是时间,后面是空白的格子等着填写。纯黑的封面,右上角印着金闪闪的2005,是现在流行的性冷淡风,极简设计,而那一年我13岁,读初一。刚拿到这个本子的时候我在放元旦假,新年的仪式感促使我端端正正按照时间线更新每小时在做的事情,但只写了一天就放弃了,因为太痛苦了!早上八点起床,九点还在磨蹭,十点给自己冲了杯雀巢速溶,十一点去奶奶家吃午饭,十二点睡午觉,下午一点跟同学出去玩,两点还在外面玩,三点还在外面玩,四点回家,五点吃饭,六点跟妈妈逛马路,七点准备做作业,八点又觉得饿吃宵夜,九点又觉得渴,十点准备睡觉…也就是说一天下来一件正经事没干,不记录不觉着,记下来简直太折磨!心里还默默吐槽,这种本子的设计根本就是反人类,真没意思,哪有人会这么记。直到后来我读到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我才恍然,真的有人认认真真记录自己的每一个小时,并且坚持了一辈子。
自那以后十多年的读书生涯里我都鲜少做这种自虐的事情,成绩谈不上好也不能算坏。转眼再次接触手帐就到了大学。
2014年3月,去杭州参加幸福行动家的活动,身边的GTD达人们说起纸本记录的时间管理方法,我当场膜拜了GTD忍者的趁早效率手册,只看了开头几页便大吃一惊,隐约记得上面写着2014年年度计划有考北大法律研究生,还有10000小时专业精进计划、健身计划等等,每一小时的执行也很细致地进行了记录。那一刹我如醍醐灌顶,原来我这么混沌混日子的时候有人在这样规划着自己的人生。
那一晚活动结束后,大家小范围喝茶聊天。在咖啡馆里,大树老师分享了他电脑里的一段影片,画面一直在快进,看的断断续续。是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一个冷酷自律的杀手和一个学习力战五渣的失败演员在一个澡堂偶遇,杀手因踩了一脚肥皂而滑倒摔伤大脑,失去记忆,而演员目睹了这一切,偷偷换了两人储物柜的钥匙,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身份互换的旅程。杀手习惯用纸本记录管理自己,于是在他失忆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用尽身上仅剩的几块钱买了一个本子一支笔,开始规划生活,从头开始学习表演,开始跑龙套做群演赚钱养活自己。而那个做了杀手的演员依旧保持着原来那种不上进不进取的生活态度。看完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并没有开始着手改变自己,当然,人要是那么轻易改变也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几天鸡血一过,我又恢复了散漫懒惰的生活常态。转折发生在那年10月去上海帮小雪老师的培训课做助教,课间茶歇时小雪老师拿出了几本厚厚的工作手帐,图文并茂,十分有趣,其实她那段时间在大学任教,很多工作琐碎而恼人,甚至会不断重复,一遍遍考验着耐心,但通过这样的记录,让每一天每一个有趣的事情都记录在册,让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变得生动起来,查找起来很是方便,那一次我被震撼了。现在,小雪姐姐放弃了众人羡慕的大学编制,开始新生活,把手帐做得越来越美,越来越专业,走上了另一条职业发展道路,再一次证明:手帐改变人生。
回到常州后我便在学校文具店里斥“巨资”买了一本特别厚的大本子,一只闪闪亮亮的粉色钻石笔,一只绿色muji水笔,开始写我的简易手帐。那两个月我忙的快疯了,既要准备公务员考试又要准备教师编制考试,中间还穿插着省师范生技能大赛、MaD2015资助申请、教育实习、找工作面试、无锡领奖等一系列或想做或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每天早晨去图书馆时一定把这个厚本子带在身边,刷题时、看书时、想心事时都要在这个简易的手帐本上写写画画。2014年的最后两个月很快就在手帐本上翻篇,2014年最后一个黄昏,我坐在职教中心校的办公室里,重新翻这60多页的记录,惊奇地发现,有纸本记忆的日子过得格外踏实有力。
于是2015年,我开始用潇洒姐的趁早效率手册,至今,本子从2015的小绯红,换成了2016的柠檬黄,记录的习惯没变,做计划的习惯没变,我想,大概这样的习惯应该能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吧,每年一本。
再后来,在一次无意刷豆瓣手账小组时我发现有人提到一部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说是手帐爱好者必看,直觉让我想起那一晚大树老师分享的那部电影,一搜,一看,果然是,于是,每当我想偷懒想挥霍时光时,就会把这部电影再翻出来看一遍。
其实,手帐用的最好的人应该是雷锋同志,他用手帐记录下的故事也改变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