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周广平、沈从文张兆和、梁思成林徽因、钱钟书杨绛……那个最接近自由的时代,有太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流传,我最喜爱的,却依然非钱杨莫属。
还记得去年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103岁生日,当天的新闻上几乎全都是关于杨绛先生的各类文章,她说自己“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她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只想平静过好每一天;她谈论女性,如何通过“含忍”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她充满柔情与温柔的回忆“我们仨”的故事;她笑称“钱迷”最该感谢的就是她……如今,她已然踏上人生的归途,在另一个世界一家团聚。但她留下的文章,一篇一篇读过去,你只会越发尊敬这位世纪老人,这位历经百年风云变幻依然不改学人之风的先生。
我还在中文系念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钱杨二老,《围城》中那学人的幽默洒脱,《我们仨》中那份温馨恬静……给了当年自诩文青的我许多感触、感动……
如今在尘世苟且,内心依稀残留些许文艺情怀,在这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静谧的雨天,让我又想起最向往的钱杨的婚姻,头脑中的吉光片羽提笔记下来,方不负当年那样喜欢两位大家的作品,那样痴迷向往于他们的爱情婚姻故事,那样为他们的人格与品德所深深折服。
所谓“先生”者,大抵需德才兼备、有大气概、大格局者方堪配此二字。纵观中国现当代历史,以女性而被尊称为“先生”的寥寥无几,不足一掌之数:惊才绝艳者如张爱玲、萧红;风姿绰约、才貌双全者如林徽因,都未获此殊荣。而杨绛先生,却成为这绝少数中的当之无愧。她的才情、学识,完全不输给学贯中西的钱钟书:翻译了迄今最好的译本《唐吉珂德》,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等等。她不仅不为丈夫的盛名掩盖,反而以自身的才华与人格,并肩闪耀在文化史上,即便是站在天才式的“蔚然而深修”的钱钟书身旁,都丝毫不能掩盖杨绛的学人风华。他们二人似一弯清流围绕巍巍青山,互相增色、彼此辉映。
况且,她以自身独有女性的温柔坚韧与学人的理性严谨融合成的包容、平和,保全了钱先生的那份赤子之心与难得的“孩子气”,成全着那份只属于钱钟书的学者的幽默,方才给文学史、文化史留下了《围城》、《管锥编》、《谈艺录》等诸多经典。钱钟书当年的盛赞她——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我看来,钱钟书何其幸矣,一生能有杨绛先生为伴,精神与物质得到了双重的满足,能够始终保留那份纯然的书呆气息。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去别的女人。”这所谓的最理想的婚姻,于二位先生而言,均是如此。这才是势均力敌的爱情,你有你的惊才绝艳,我有我的优雅从容;你有你的风华,我有我的精彩。
每次重温他们二人的故事,总会想到舒婷那首著名的《致橡树》,私以为,杨绛先生对钱钟书而言,既是日光春雨,也是清流源泉,更是那并肩而立的一株木棉: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