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一日,点开收藏夹里的“搜”字,直接跳转到了搜狐网首页,与之前网易论坛被关掉时一模一样。
写到此处,我的音箱里竟然传出“do you hear people sing”的歌声,天意乎?
我2010年左右才入论坛。最开始是在华声论坛的辣眼时评。那阵,辣眼有个叫秀才江湖的版主,他的头像,是穿着白色衣服的年轻男子。让我想起一个词,白衣飘飘。当时觉得那头像好帅气,更觉得针砭时弊也很好玩。因而开始学着写时评。后来,秀才江湖的头像变了,大概变成了他本尊的大头照,灰色的衣服,有些阴沉的脸,感觉比那白衣服的,差远了。
渐渐的,玩的论坛多了起来。收藏夹也越来越长。自我感觉文章越写越好——实际,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那日打开搜狐论坛,点开收件箱,发现一条信息,是一个叫什么小棉袄的发来的,她用户名的全称已忘了,但小棉袄几个字倒记在心里。她说我的文章写得不错,被评上了搜狐论坛的优秀文章啥的。要给一百块钱稿费。
尽管那时,电信诈骗远远没有后来猖獗——那时最让人害怕的,应该是传销——但我仍在几秒钟的兴奋之后,立马想到,不会是骗子?
之所以会兴奋,因为如果是真,这将是我第一笔稿费——一百块呢——要知道,那会我工资才两千多一点啊——还是在深圳!
为了确认其真实性,我到论坛找到了她的名字,确实是官方运营人员。
放下心来,我把银行卡号发给了她,没过多久,就收到了100块。喊着老婆——当时还是女朋友,在外头大吃了一顿。
正是这一百块,促使我写下了这篇文章。记忆实在太深刻了。也是搜狐论坛让我知道,码字,或许还有钱拿呢!
更多时候,因为要发的地方多,我都是发了就跑。第二天再去看有没有被加精置顶,将之截图保存,作为自我鼓励。当然,也在那些连论坛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同事们面前去得瑟几下——如此干了几个月,篇篇都加精,也就没兴趣截图了。
除了这一百块,我并未与混迹搜狐论坛的网友们结下不解之缘。什么交锋,什么吵闹,论坛里的恩恩怨怨,这些让长期在论坛玩的朋友们欲罢不能的事,于我,都付之阙如。
我玩论坛之时,其实这种观点能够充分讨论的言论载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微博、微信还有各种色香味俱全的应用层出不穷,能耍的东西越来越多,上论坛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论坛,本来就是门户、新闻网站的副产品。在论坛如日中天的时代,或许还能打点广告赚点钱;在人气越来越低落的时候,则全凭一股子情怀在支撑了——然而,当这片情怀满含风险,转型甚至干脆退出,就是无奈却正常的选择。为了一个不赚钱的产品而让整个网站战战兢兢,不值得。
前面说,论坛里的恩怨与交锋,让很多人念念不忘。搜狐论坛便有很多网友,义务建了个站,将论坛的数据导入到那个网站,你可以继续以搜狐论坛的名字,在里面玩,还可以看到自己以前写的一些文章,尽管已无法回复,却多少勾起美好的回忆。
尽管我与搜狐的网友们没有多少交流,但从中我知道,他们是很重感情的。天南海北,吹水吐槽,有同道指点江山,也有“敌人”相互攻伐。这些玩法,对论坛没感情的人,感受不到它的好处。
凤凰论坛,关了就关了——虽然有个老版主在西祠开了个锵锵杂谈的页面,却已难聚当年的人气;网易论坛呢?死得无息无声,似乎没人惋惜;博客中国转型升级做了科技;博客日报在闭关一个月之后,如约于几天前恢复了,虽然从此需要先登陆才能进首页,尺度似乎并无多大变化,多少放心了一点;而凯迪论坛的每一次总编室公告,都会让我的心咯噔一下……至于天涯,当年热闹的杂谈作者群里,已没多少人说话……
以前因为立场不同而不愿去发的论坛,我现在也腆着脸去了,多个地方让自己写的文字让人看到,总是好的。
就在五秒之前,右下角扣扣闪现着一条信息,你已被移出了民间纪事高级写手群。想来,搜狐的版主,已将他们当年最火版面的群,解散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反正都是没把握,不必太强求。《走向共和》里,李鸿章总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反而言之,便是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要勇于担当,不能推给后人。(屏山石2017/04/21)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 史为镜(时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