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浙江师范大学,坐落在金华市尖峰山脚下,婺城北郊。
5月中旬重回母校参加培训。
重走校园,见到了我36年前曾经念书的教室,激动感慨。
母校的变化无与伦比。校园面积整整扩大了近十倍,在校学生已达三万余人,留学生超过三千,一幢幢的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拔地而起。感觉是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浙江师范学院,上世纪60年代从杭州迁到金华。校园坐落在北郊高村的南面骆家塘村的北面,占地面积400余亩。当时设有中文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政教系,历史系等,主要任务是为我省培养中学师资队伍。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大学生,浙江省在当时的每一个地区分别设立一所师院分校。金华地区则在原来金华师范学校校址上创办了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同年招收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此时,在金华师范校园内有两所学校并存,一是金华师范学校,一是浙师院金华分校。1979年,政府决定将浙师院金华分校迁到金华二中的校址上,将金华二中缩减至校门口处一幢新建的教学楼里。原来的金华二中,占地600余亩,教学楼、办公楼属苏式建筑,在金华地区中是面积最大、教学设施最好的一所学校。在1979年的高考后,将新招的中文、英语两个专业就放在金华二中校园里,数学、物理、化学、政史(后改为政教)专业仍然在金华师范学校就读。1980年夏天,数学、物理两个专业也迁到了金华二中校园内,化学、政教两专业继续留在金师直至1984年。
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原金华二中校址)坐落在金华北郊高村附近,校大门朝南,门前是一条从金华到双龙洞景区的沙石公路。学校的左边是浙江师范学院,它的右边是部队营房,公路的对面是附近的几个小村子。走进校大门便是一条林荫大道,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正对面就是学校的行政楼,俗称红楼。大道的左边高起的是一个400米跑道的标准大操场,操场的北边有一座体育馆,大道的右边有一个无名湖。走近红楼,与红楼并排左右两边的各有一幢模样相同的两层教学楼,西边的那一幢是文科楼,东边那一幢是理科楼,中文、外语设在文科楼,数学、物理则在理科楼。穿过红楼,是一片小树林,左边是食堂,右边拾级而上的是一幢幢学生宿舍。
我是1979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的,就读数学专业,大一这年在金华师范校园内度过,第二年就搬入金华分校(原金华二中内)学习,我们的教室就在理科楼一楼最东边的那个角落里。这次重回母校,有幸见到它,惊喜原教学楼还在,教室还在。以前的老建筑大多已拆除,建造了许多新楼房,老建筑只留下红楼和理科楼。
学校的东边便是浙江师范学院,两所学校只有一堵围墙之隔,它们紧紧的连在一起,围墙的西边便是我们求学的理科楼,围墙的东面就是浙师院的大操场。据前辈所述,浙师院大操场原本也是金华二中的,老二中有东操场西操场之说,东教学楼西教学楼之讲。后浙师院自杭州迁来金华后,东操场划给了浙师院。
1982年,省政府决定浙师院金华分校并入浙江师范学院,成立浙师院专科部,自此两所紧挨在一起学校成为一家。这一年的7月,同学们满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热情离开了母校,奔赴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走向三尺讲台。
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三十六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什么都在改变,特别是母校变化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今年5月中旬,江山市教育局组织江山的部分老师到浙师大参加智慧课堂应用技术培训,我有幸参加。在培训课余走了一下校园,感觉校园之大、之新、之美、之奇,无法用言语描述。
今之浙师大,占地3300多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8亿元。设有19个学院68个专业,在校教职员工283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达25300人,研究生达5300余人,留学生3000多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6000余人,规模居省属高校第一。校内各种建筑鳞次栉比,初阳湖、启明湖、新月湖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校园俨然成为美丽雅致的名胜之地。学校现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最后,祝愿母校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