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我们存在的每一个当下马上就会流淌成过去,我们接触的许多信息很快就会因过时被抛弃。即便有无数个宣称能帮助我们看见未来的预言家(且不论他们是否总是选择性地掩饰和遗忘自己错误的预测结果),也无法让我们明确知道下一秒、再下一秒我们身边将会发生些什么。或许生活温和依旧,不会有波澜;或许即将迎来一记重击,难以承受;又或许有个巨大的惊喜等在那里,甚至我们还能从中获益……
总之,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事实或许就是如此,但我们仍无需悲观。
既然每个人都得面对同样充满未知的、随机性的未来,那么是否存在什么方法可以增加我们对它的把控感,能让我们更加积极乐观地迎接所有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甚至让它为我们所用呢?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定义的“反脆弱”概念及“杠铃策略”,帮助我们找到一种高度可控的随机形式,让我们能更有信心地享受不可知所带来的新鲜和刺激感,以及在不透明之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什么是“反脆弱”?
我们已经熟知什么是“脆弱”。“脆弱”是指经受不起挫折,对压力十分敏感且极易受损的东西所具有的特性。
在词典中,人们将“坚强”、“强韧”作为“脆弱”的反义词。这两个词所代表的特性是面对外来压力不易受损,即便受损也依然能恢复原样。注意,在此过程中是既不受损,也不受益的。
但我们还忽略了另一种情况的存在,即在面对压力时既不会受损而且还能受益,比“强韧”更强的一种特性。这一特性实实在在存在于一些事物之中,这应该才是“脆弱”定义的完全对立面。但因为从未得到命名,它长期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之外,被人们所忽略。鉴于此,塔勒布用了“反脆弱”(Antifragile)这个词来为之命名。
所以,从随机时间(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性,反之则是脆弱的。
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的脆弱性和反脆弱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特性。事物的反脆弱性是针对一个给定情况而言的,一般以某个压力水平为限,当超出这个范围时,它也会呈现出“脆弱性”。因而每一样事物同时具有脆弱性和反脆弱性。
二、哪些事物具有“反脆弱性”?
大自然、人体的免疫系统、创伤后成长、信息、好奇心等等都具有反脆弱性。
自然是一个典型的反脆弱系统,它总能对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做好准备。
在大自然的系统内,生物体的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终将死亡,但是它们的遗传基因却能够不断传递下去。当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系统内的生物就会经历一轮优胜劣汰的竞赛,无法适应新环境的生物就会退出基因库,而剩下的则是能够继续发展的基因,以此来提高系统整体的适应力。
基因的多样化给自然带来“反脆弱性”,让它在面对外部环境不可预知的巨变时能够拥有可选择性——在损失掉部分基因的基础上筛选留下了对新环境最有利的基因,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防御力。
创伤后成长,指的是人们在受到过去事件的伤害之后重新振作并超越自己,与“创伤后压力综合征”是相对立的一种现象,前者是一种反脆弱性的表现,而后者则是脆弱的。
信息也具有反脆弱性。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帮助理解:告诉别人一个秘密,并强调说这是一个秘密,恳请对方“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而实验的结果往往是你越强调这是一个秘密,它传播得就越快。许多人越是为自己辩解,越会越描越黑,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怎样增强我们的“反脆弱性”?
增强“反脆弱性”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在此主要讲两个:(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压力和错误。
反脆弱系统不能长期缺乏压力,否则会导致它对挑战缺乏应激反应,反而变得更加脆弱。就像如果我们能与更优秀的对手比赛的话往往会越战越勇。如果你急着想完成某事的话,不妨交给办公室里任务最繁忙的那个人去做。因为当人们忙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在其他任务上也表现得更为积极。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反而会更加游手好闲。
除此之外,压力的刺激频率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人类在急性刺激下往往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加出色,特别是能在急性刺激后给予较长时间的恢复期的话。想想看,deadline(最后期限)的制定确实是一个促进任务完成的好方法呢!
大自然偏好小错误,那些小错误带来的基因变异让自然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当环境剧变时就有更多的幸存的可能。但是,人们却很害怕犯错。
有些人会将犯错与“失败”关联起来,将“来自别人的批评”当成对自己人格的审判,却忽略了错误及其后果其实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息,能为我们带来及时的反馈,为我们所做的事情纠偏,避免下一次犯下更严重的甚至是具有毁灭性的错误。
犯错并不等于失败,反而是那些在犯错后不内省、不探究,觉得难堪,听不得批评,试图解释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用新的信息丰富自己并重新开始新的历程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并且,他们往往还视自己为“受害者”。
反脆弱性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就是,当我们犯错时,带来的损失(成本)是已知的,但是当我们正确时,我们会获得远大于成本的收益,因此我们不必每次都正确。
如果一个人想作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自己有利,那么这个人就具有反脆弱性。
四、如何让“反脆弱性”为我们所用?
作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杠铃策略”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即以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的组合方式。这也是采取两个极端,即极端的风险厌恶和极端的风险偏好,并且避免采用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就像杠铃一样。
具体一点说就是,我们应该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以确保在不利变化来临的时候能够保持强韧性;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风险,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可能对我们有利的任何变化。
在这样的机制下,最大的损失是已知的,而潜在的回报则是无限的。
例如我们所说的创新,恰恰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东西,而有的人还会坐等不确定性的降临,并用它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创造。
我们该庆幸随机性带给我们更多可以即兴发挥的余地,而不是一个已经被剧透了却无法修改的人生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