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大概是二零一零年春天里的一个周末。
儿子说:“妈,你看个电影吧!”
我:“噢,什么电影?”
儿子:“《海上钢琴师》。”
我:“好看妈?”
儿子:“自己看。”
这是儿子的惯用语言。我带着疑问,接过儿子的PSP,打开他下载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一望无际大海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海的深邃和辽阔,总让我觉得神秘和莫测,震撼和敬畏。
随着画面进入了情景,茫茫海面,一艘渡轮,满载形形色色的世人,“我”邂逅一位用生命演奏的钢琴师,冷眼观世,用琴声展现百态世间。中间一度压抑哭泣中断,自己像被扔在了孤岛上,孤独像海洋包拢而来,泪流不止,还是坚持看完。后来再看,仍是感动似乎平静了许多,是一份对于生命的理解和释然。正如1900自己的台词“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一个个生命降落于世,被社会一步步同化为世俗,种种的妥协、圆滑和世故只为迎合这尘世,追求一些外物,蒙蔽内心,反为物所累踟蹰地活着。所有的累皆是因为欲望。而1900是被遗弃在船上的弃儿,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葬身大海亦不选择彼岸,坚守了生命的本色。
所有的震撼和泪水似乎不是为1900,1900是天才,大海和那艘船是他的城,是他的心灵之家,他可以用音乐阐释一切,旅行、爱恋、探究,一只曲子可以展现世俗社会人态百相,他是天才,自然就是俗人眼里的怪胎,他有特立独行的资本,他的德载起了他的才,他不孤独,他在俗人眼里是孤独的。而孤独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没有特别的才能,德不配位,我们便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在喧嚣浮躁的世界里,就像在孤岛上,忍受在尘世里角逐不喜欢的一切,深觉生命之可怜。天才宁为玉碎,俗人可为瓦全。
一直想去山青水秀的小地过淡然的日子,安顿浮躁不安的心。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我宁愿孤独,也不愿意在喧嚣中庸俗地活。其实正真有思想的独处者并不孤独,他与他的思想和专注的事相伴。孤独于一处,悠然着慢节奏的日子,寂然地做自己的事,冥思,写字,丰盈着内心,修炼内心,做一个心安的孤独者!人生注定是一场回归,起点与终点的重合,何必把自己的一生过得庸俗不堪呢?让生命失去灵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