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这里感谢简友“南骨北钗”分享的写作心得,一字一句我都举双手赞成,君所言,皆吾欲言而无从言者。
从08年喜欢上写作到现在,斗胆说句十年一觉文学梦,仅从时间长度而言,是问心无愧的。或许是同行衬托,又或许是写作这件事向来小众,至少在文笔上,自我感觉尚可。虽无大建树,亦在亲友同事间略有薄名。
我从未看过任何有关写作技巧方面的书籍,所以若有类似,请相信那是不谋而合。在这里夸夸其谈,并非说我写的文章就多么出众,只是说这样做,可以让我的文章更接近自己本来的预期。正所谓文无第一,固然不提倡与人争锋,但那颗与自己博弈的心,还是要有的。表达自己谁都会,难的是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
一、用三天来收集灵感,用三小时来行文
当然,所谓的三天与三小时当然是虚指,灵感的出现往往在一瞬间,吃饭时,跑步时,夜半或清晨时,你永远无法预料和掌握。你能够掌握的,唯有在某个有用的念头闪过时,用你的烂笔头把它留住。写作好比制作贝壳工艺品,而搜集灵感的过程就好比捡贝壳。试着把捡贝壳的工作交给零散时间,把那些可以安静写作的宝贵时段,用在遣词造句上。在你真正动笔时,借助这些已被记录下来的思维火花,你大抵已经知道了该如何写。确实有人擅长即时表达,我把它归功于深积淀、长思维和强逻辑,也就是脑子里不仅很有货,脑瓜还特好使。但请相信我,朋友,你我以及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的人。而我们,要想成一篇好文,还是老老实实凑足那些乍现的灵感,再慢慢表达吧。
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说起这个问题,我很想聊一聊很多人提到的“日更”。写作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种偶得佳句的快感和成一篇好文的成就感是娱乐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可是这样的乐事一旦带上了强迫性和功利性,逼着自己去努力,硬着头皮憋句子,不仅收效甚微,反而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说烂了的名言,我还是要在这里啰嗦一遍。我喜欢写作,但即便是空闲时,也通常两三天方能成一篇文,而那些工作繁忙还要日更千字者,受了累,文章平平,还让思维形成了惯性,流于表层,难以深入思考,潜心炼句。当然,如果你非要日更千字,那么我推荐你写日记类、回忆类和自我剖析类等顺藤摸瓜类型的文章,也可从一天的平凡经历中选一两个点发议论。不要去追求那些动不动就列出个一二三点的论辩类,以及依靠剧情来出彩的故事类,那样的定位,日更很难出好文。
三、摆脱波澜不惊的叙事
我自以为文笔不错,却很少写纯正的叙事文,偶尔叙事,也多半是在简单的叙事中归结出几句出彩的论述,来撑起那一张不够跌宕起伏的皮囊。“文似看山喜不平”,纯粹的叙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靠矛盾的不断出现来牵引的,矛盾几乎是叙事的灵魂。之所以加上几乎二字,是因为也有一些文字,平凡中见大美,比如明清小品文,以“真、情”为基,独具格调与韵味,情与景的相辅相成分外纯熟,比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已”,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却情真意切。所以对于叙事文,或构造情节,引人入胜,如有些人眼中的郭敬明;或有所感悟,发人深省,如有些人眼中的韩寒。
四、追求独特而不是哗众取宠
“时间就像下坡路上刹车失灵的自行车”,时隔多年,我依旧对这个比喻印象深刻,依旧记得我在新概念作文上看到这句话时的震撼。从那时起,我就刻意去练习用自己的方式阐述事物,使文字带上了自己思考的痕迹,而不是一贯引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逝者如斯夫”。而表现手法也需贴合文章的感情基调,比如追忆父亲衣服上的补丁,你用“密密麻麻的补丁看起来像马赛克一样”来作比显然不妥。
我们追求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以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有它自己的特色,但这并不代表要卖弄学识、哗众取宠。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他上大学时和贾平凹女儿一个班,由于父亲的原因,此女格外受人关注,入学第一次写作文,她的文章便引得众人围观。这篇文章中用到了“桥堍”一词,意思就是桥头,众人见此生僻字,反响不一,有人赞叹其词汇量丰富,有人则认为纯属卖弄。我的语文老师,便持后者观点。
五、找好喜欢的作者,定位好自己的文风
在读书写文上,我向来反对“你所排斥的、就是要学的”这种理念,并非所有的学习都非要硬着头皮强迫自己。记得刚上大学时,第一次读新概念才气作文选,便被其中的文章深深吸引,于是把近三年来的才气作文选和很多萌芽过刊买来,读了一遍又一遍,奉若至宝。时至今日,偶然翻开来,依旧会陶醉其中,赞叹不已。大三时读了一年的韩寒,把他所有的杂文、小说全都读了一遍,甚是中意他那种“平凡叙事无波澜,讽刺调侃良句多”的风格。无论如何,那三年,决定了我现在的文风,也培养了我遣词造句的耐性。
六、环境决定文章质量
我有时会去看自己几年前写过的文章,很多地方感觉非常幼稚,大多是情感的不成熟。但有些地方却不乏惊艳之笔,让我不禁感叹当年是如何写出这样的句子的。我想这大概归功于当时独特的环境和心情,因为我回不到那个自习教室,看不到那刺眼的日光灯管和宿舍楼外的景,也无法再体会失恋当晚的心情。
文章是思考的结晶,而那些思考,仅停留在了当时,即便是对一片叶落的感叹,都无法复制。环境决定心境,心境决定思维,思维决定笔尖的走向,关乎文章的质量。和很多人一样,我很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写文,因为我曾看过一篇研究说人的思维最活跃的时间是晚上十点零四分。关于十点零四分这个时间点的正确性,无从考究,但可以确定的是,那时候的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
写作之事,认真踏实忌取巧,勤于思考不急功,好文不怕慢,但求无愧心血。本人自知非文学大家,亦不从事授课研究,仅此聊聊数语,难成体系,望选择性吸收,但愿能对得起诸位的时间。
文:南骨北钗 & 保守的董
201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