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启本学期第一次保教管理人员浸入式半日跟岗实践,走进大一班。除了指导早操、早餐、盥洗等环节外,重点查看了大班正在进行的《民族一家亲》主题下的科学活动《植物染料》。就本次活动进行教学诊断实录如下:
一、现象扫描
活动准备阶段,主班老师带领孩子们靠教室后方摆放6张桌子,随后组织幼儿在教室前半部分分三排围坐,中间留有通道。配班老师在教室一角正在把紫甘蓝、胡萝卜、洋葱、菠菜处理成小块儿备用。
此时,我查看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如下:
1.能大胆尝试并动手参与实验探索;
2.在实验中学习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
3.知道有些植物经过加工可以做成染料。
从计划来看,目标定位基本适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时,老师开始了教学,总体流程如下: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已切碎的四种蔬菜:紫甘蓝、胡萝卜、菠菜、洋葱,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蔬菜?告诉幼儿这些蔬菜可以制作成染料。
2.教师以紫甘蓝为例,示范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适量紫甘蓝碎块儿放入玻璃杯——加热水——浸泡5分钟——水变成紫色。这一过程中,教师邀请一位小女孩上前参与了一下掰紫甘蓝,随后请全体幼儿观看了课件视频:用紫甘蓝制作染料的方法(和老师的操作基本一致)。
3.教师继续用同样方法操作胡萝卜、洋葱、菠菜加热水变色的过程。幼儿观看。
4.教师将白布浸入变色的水中,请幼儿观察白布的变化。教师揭示科学原理:植物中含有色素,捣碎热水浸泡后,色素会渗出,溶解在水里,水就会变色了。白布放在这样的水里,会吸附颜色,布就变成相应的颜色了。
5.分组操作:教师给每桌提供了紫甘蓝、胡萝卜、菠菜三种蔬菜碎块儿,每位幼儿一块儿白布,一个积木块儿。幼儿选择1—2种蔬菜碎块儿用白布包裹,再用积木块儿捣碎,观察白布的变化。
6.评价小结
二、教学诊断
以上是教学大致流程,总共历时近一个小时。针对性诊断意见如下图:
总体来看,本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幼儿为本”思想落实不够,教育理念依然倾向于教师为主导,对幼儿的控制过多,幼儿自主操作过少。例如,几种蔬菜掰成小块儿的材料准备,完全可以在操作环节请幼儿进行,既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灵活性,也让他们对制作环节的第一步步骤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只需示范一种蔬菜,其他蔬菜的探究都留给幼儿操作,孩子们高涨的兴趣才会得到较好的满足。在活动反馈时,教师解释没有让幼儿操作的原因是害怕热水把孩子烫了,我的建议是,出于安全考虑,倒开水的环节可以由老师操作,在等待的5分钟内,教师可带领孩子在前排围坐,观看课件视频,既避免了幼儿消极等待,也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对制作步骤的理解。
二是集体活动与整个主题的结合不够。本次科学活动是主题《民族一家亲》背景下的教学,但从本次教学实录来看,并没有体现这一主题。建议:
1.在导入环节以民族服饰入手,请幼儿观察,初步感知服饰的色彩,抛出问题:这样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布料上的色彩是怎样得来的呢?引发幼儿的猜测讨论。
2.第二个分组操作环节,教师可出示两个手绘少数民族小朋友的大图,其他部位已画好,衣服色彩空白,教师可提出任务:“这两位小朋友还没有新衣服去参加聚会,咱们一起帮帮他们,为他们印染布料,做一件漂亮的衣服吧!”,随后幼儿操作,将做好的染色布料粘贴在娃娃衣服空白上,既达到了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的有机融合,又能够请幼儿相互评价,同时体验到成就感,还能够丰富在班级主题墙上,一举三得。
三是科学活动材料准备不够严谨、丰富。教师使用的器皿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有玻璃杯,有鱼缸,还有塑料杯子。建议:
1.实验用的器皿统一规格,最好是有刻度的烧杯、一样大小的托盘、盘子等。
2.准备蔬菜中选择洋葱不合适。洋葱切碎会辣眼睛,导致幼儿流泪。
3.可以设计记录表,便于幼儿进行实验记录。
总之,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依托主题,理念先行,幼儿为本”,才能够让孩子最大限度获益。青年教师们激情满满,但经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指导和跟进,期待他们不断成长!